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学者推荐】、P10和P13练习题教学过程广播方式

2022-01-27 08:01 网络整理 教案网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Word文档下载.doc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Word文档资料下载.doc

上传者:wj 文档ID:5672133 上传时间:2021-09-08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45MB

(1)网络操作系统

(2)网络协议(3)通讯软件、管理服务软件等)

课后作业:

P8、P10和P13练习题教学后记教学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教学内容计算机网络分类、拓扑和网络实例每月4节课

(1)能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从宏观的角度把握计算机网络的硬件系统,能够清楚地分析出自己周围属于哪一类计算机网络。

(2)理解计算机网络拓扑的含义,为以后的网络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3)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分析身边的电脑网络,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情感基础。

教学重点

(1)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拓扑;,

(2)网络组网实例;教学难点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组网实例分析;教学现场课堂教具及教案教学过程一、计算机网络分类1、按网络覆盖区域分类

(1)局域网 ①局域网的定义功能和特点 ②局域网的典型实现技术

(2)城域网(3)广域网①广域网的概念②典型的广域网技术2、无线网络一般来说,任何使用无线传输介质的计算机网络都可以称为无线网络。

3、点对点传输网络和广播网络点对点传输网络图教学过程广播网络图二、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1、总线拓扑结构工作原理:

网络功能:

实际应用:

2、星型拓扑的工作原理:

网络功能:

实际应用:

3、环形拓扑工作:

网络功能:

实际应用:

计算机基础internet应用教案_高等学校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应用教程_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下载

三、网络实例介绍1、小型网吧组网方案教学过程2、大型网吧组网方案课后作业:

P18、P24和P28练习题:

教学后记 教学第二章 数据通信基础 教学内容 数据通信与物理传输介质基本概念 第一节教学课宏 1301、1302 合计 1208 第一节教学时间 2014年4月 课时 4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从而为理解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打下坚实的基础。

(2)掌握常用的物理传输介质,为构建计算机网络时选择合适的传输介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

(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物理传输介质特性教学难点数据通信模型、物理传输介质特性教学地点教室教具教案教学过程一、数据数据通信基本概念1、信息、数据和信号信号:

数据的电气、电磁或其他编码。

模拟和数字2、频道和频道容量频道:

信号传输通道,包括通信设备和传输介质。

渠道容量:

信道传输信息的最大容量。

3、通道带宽和数据速率通道带宽:

信道可以传输的信号的频率带宽。

数据传输率:

单位时间内在通道上传输的信息量,以比特/秒为单位。

4、数据通信系统模型

(1)仿真通信系统教学过程仿真通​​信系统模型拨号连接图

(2)数据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模型(3)模拟通信系统与数字通信系统对比5、数据通信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1)比特率

(2)波特率(3)误码率(4)吞吐量(5)信道传播延迟二、物理传输介质1、有线传输介质)

计算机基础internet应用教案_高等学校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应用教程_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下载

(1)双绞线 非屏蔽双绞线(UTP) 双绞线电缆 非屏蔽双绞线截面图 屏蔽双绞线(STP) 屏蔽双绞线图 屏蔽双绞线物理图 双绞线选择 采购网线l线的生产顺序标准 l 生产流程 剥线、理线、压接、测试 【实操】学生结对完成双绞线生产

(2)同轴电缆同轴电缆物理同轴电缆结构图(3)光缆光缆简介光缆光纤截面图

光纤连接器的熔接方法及使用光纤连接器光纤连接器2、无线传输介质

(1)无线电波

(2)微波传输(3)红外线传输(4)激光作业:

P34、P43习题教学后记教学第三章数据通信基础教学内容数据传输技术、数据交互技术和差错控制每月4节课

(1)能够了解传输技术和数据交换技术,为以后计算机网络中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做理论上的准备。

(2)培养学生对网络技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为以后的网络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关键 数据传输技术、数据交换技术与差错控制 教学难点 差错控制 教学地点 课堂教具 教案 教学过程一、数据传输技术1、数据传输过程2、模拟传输与数字传播

(1)模拟传输的特点:

模拟信号传输不分内容,使用放大器增强信号。

(2)数字传输的特点:

考虑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下载,使用转发器。

(3)数字传输的优势:

远程系统中的调制解调器 AM、FM、PM 数字调制教学过程的三种基本形式3、基带传输和宽带传输信号的传输方式分为两类:

基带传输和宽带传输。

4、并行和串行传输

(1)并行传输:

使用多条数据传输线同时传输数据的每一位。

特征:

传输速率高,适用于短距离通讯设备,成本高,平行线相互干扰会影响传输质量

(2)串行传输: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下载_计算机基础internet应用教案_高等学校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应用教程

比特流在通道上逐位传输。

特征:

传输效率低,传输速度高,适用于远距离通信设备,成本低,易于实现和维护,是当前计算机网络通信的主要方式。并行数据传输串行数据传输5、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

(1)单纯形

(2)半双工(3)全双工6、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1、异步传输特点:

以字符为单位,传输效率低,用于1200bit/s以下数据传输的示教过程2、同步传输特性:

以帧为单位,效率高,实现复杂,用于速率大于2400bit/s的传输。

7、复用技术1、频分复用利用 FDM 特性:

用于传输模拟信号(广播、电视、载波电话通信系统)2、使用TDM的时分复用3、使用WDM的波分复用二、数据交换1、电路交换

(1)电路设置阶段

(2)数据传输阶段(3)断开电路连接阶段2、消息交换3、分组交换

(1)数据报

(2)虚拟电路作业:

P48、P52习题教学后记教学第四章网络架构与协议教学内容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与局域网架构4月4课教学目标

(1)能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从而了解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是什么。

(2)能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分类,从宏观的角度把握计算机网络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能够清楚地分析出你身边的计算机网络属于哪一种类型。

(3)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分析身边的电脑网络,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情感基础。

教学重点 OSI参考模型和LAN参考模型 教学难点

(1)职能分工原则

(2)隔离稳定原理(3)分支扩展原理(4)方便实现原理2、计算机网络架构分为相对独立的七层: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物理层。

3、网络协议组成:

计算机基础internet应用教案_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下载_高等学校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应用教程

语法、语义和交换规则(时序)。

Syntax——确定协议元素的格式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下载,即规定数据和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语义——确定协议元素的类型,即指定发送什么控制信息,执行什么动作,以及双方执行什么动作。回应;交换规则 - 指定执行事件的顺序。

例子:

以打电话的事件为例来理解。

二、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教学过程OSI七层模型图1、物理层

(1)通信接口和传输介质的物理特性 机械特性 DTE-DCE接口框图 常用连接 机械特性 电气特性 功能特性 规格特性

(2)物理层协议示例2、数据链路层

(1)数据链路层主要功能 帧同步功能 差错控制功能 流量控制功能 链路管理功能 示教过程

(2)数据链路控制协议示例3、网络层

(1)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路由、流量控制、数据传输、中继,以清除子网中的质量差异

(2)网络层服务虚电路服务数据报服务(3)网络层协议示例X.25协议和IP协议4、传输层

(1)传输层的地位和作用提供可靠的端到端通信,为会话层提供独立于网络的传输服务

(2)传输层协议分类5、其他层介绍

(1)会话层实现会话连接到传输连接映射会话连接释放会话层管理

(2)表示层语法转换语法协商连接管理(3)应用层OSI/RM的最高层是计算机网络与终端用户的接口。

6、OSI环境下数据传输过程教学过程三、局域网架构1、局域网参考模型

(1)物理层

(2)数据链路层:

LLC子层和MAC子层2、CSMA/CD和IEEE802.3标准3、其他与IEEE802IEEE80相关的网络协议2.1—概述、架构和网络互连,以及网络管理和性能测量。

IEEE802.2—逻辑链路控制 LLC。

IEEE802.4—令牌总线网络 IEEE802.5—令牌环网 IEEE802.6—城域网 IEEE802.11—无线局域网作业:

P66、P70练习题教学后记教学第五章互联网基础与应用教学内容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TCP/IP协议和IP地址第一课宏1301、1302计数1208第一课时间5月2014课时4教学目标1)了解互联网发展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案下载_高等学校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应用教程_计算机基础internet应用教案

2)了解TCP/IP架构,为从事互联网业务打下坚实基础。

3)掌握IP地址的相关知识,为以后的网络建设和管理做准备。

教学重点

(1)TCP/IP 协议

(2)IP地址分类(3)子网教学难点地址计算、子网划分与掩码教学地点教室教具教案教学过程一、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1、@ > 互联网发展的四个阶段 ① 1960 年代,互联网起源。

②1970年代出现了TCP/IP协议,互联网也随之发展。

③1980年代,NSFnet出现,成为当今互联网的基础。

④1990年代,互联网进入高速发展期,开始向世界传播2、中国互联网1994年4月,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通过64Kbps与美国相连国际线,开通了路由器,我国开始正式上网。

目前,我国已建成国内互联网,其四大骨干网分别为中国公共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科技计算机网(CSTNet)、中国金桥互联网(中国GBN)。

二、Internet 协议-TCP/IP1、基本内容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的简称,中文翻译为传输控制协议/Internet 协议)协议是使用最广泛的网络协议之一通信协议,也是互联网的标准连接协议。

2、TCP/IP协议的原型是ARPANET3、TCP/IP协议的四层模型教学过程三、IP地址1、IP地址的概念IP 地址是 IP 协议指定的用于唯一标识网络中的主机的地址。

2、IP地址的分类1.A类IP地址:

范围:

1.0.0.0---127.255.255.2552.B类IP地址:

范围:

128.0.0.0---191.255.255.2553.C类IP地址:

范围:

192.0.0.0---223.255.255.2554.D类IP地址:

范围:

224.0.0.0---239.255.255.2554.E类IP地址:

范围:

240.0.0.0---247.255.255.2555.特殊IP地址:

(1)广播地址

(2)网络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