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2016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2021-04-03 21:05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学习是把知识、能力、思维方式等转换为你的私有产权的重要方式,是“公有转私”的重要方法。你的人生,无法离开学习,学习是你很忠实的同事,它会听你的召唤,它会帮助你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一起看看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欢迎查阅!

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1

教学目的:

1.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的涵义。

2.领会词人的伟大抱负、坚定的信仰,赞美祖国壮美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情感。

教学重点:词的观念内容、精妙的语言

教学难点:词的意境的理解

教学方法:

1.朗读法:豪放的诗风容易造成学生的心情,通过朗读可以激发师生的激情,产生良好的课堂气氛

2.探讨法:将一些重点知识拿来讨论,教师从旁鼓励,加深学生的了解跟理解

课时安排: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读《七律长征》,谈展现。_是一位古典诗歌的爱好者,诗人臧克家说:“_诗词是伟大的篇章。”今天我们学习《沁园春雪》。

二、介绍_

_(1893—197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中国共产党和美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字润之,湖南长沙湘潭人。_也是杰出的词人,有许多大气磅礴的诗作,今天学的《沁园春》就是他的代表作。

三、背景介绍

《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_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_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延安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德国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西清涧县,_同志曾于一场大雪过后攀登至雪线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景,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这首词之后写下了这首词。

四、读诗词体会魅力

1、自读,正读音,感受气势。

2、教师指导读,请师生唱准每个字音。

3、齐读以及抽读检查字音

沁qìn数风流人物shǔ折腰zhé思汗hán今朝zhāo

五、再读这首词,感知

1.①用你的音调、语调的变化表达出诗人情感的变化。

②边读边想:词的上阕和小令分别写了哪些内容?哪两个字起到统领作用?

上阕:写景叙事赞壮丽河山

下阕:评古论今颂当代英雄

领字分别是“望”、“惜”

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下载_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5教案_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免费下载

第二课时

六、三读诗文思考

1.总写北国雪景的语句是那几句?

2.作者以“望”统领哪几句,都望到了哪个?

3.上阙中那几句是实景,哪几句虚景?

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找出诗中更可表现本诗主旨的诗行。

6.这首词上下阕各写了哪个?各用了哪些表达形式?

七、读词的上阕:1、描写哪些?2、如何描写?3、上阕表现了什么?

八、精读上阙,合作探究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他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么的感受?

“山”“原”都是静物,写他们“舞”和“驰”,用了化静为动的写法,运用排比,形象地展现了山峰起伏,丘陵绵亘的壮美景色,极富动感,使人眼中的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灵动活跃。

2、发挥你的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勾画“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景象。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窗外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广袤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如同一位红装素裹的女孩,格外美艳多姿。

九、读下阕:1、写哪些?2如何写?3表现什么?

第三课时

十、精读下阙,合作探究

1、全词一气呵成,浑然天成,这有赖于上下阕的自然过渡,理解它。

“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阙写景,“娇”字体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

“引”字引发以下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观美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为之倾倒

2、作者评论了那几位英雄人物?包含了作者什么感情?为何要评论他们?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惜”字能看出包含了失望兼有批判,“略输文采”、“稍逊风_”、“只识”一一做了贬谪。

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今朝英雄主宰江山的历史作用。

3、“惜”字领起这些词语?有何意义?

“惜”字的丰富意义:

a、惜中含褒。肯定它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必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

b、惜中有贬。委婉指责了人们的不足,短于“文治”。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5教案_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下载_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免费下载

c、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4、“风流人物”指谁?最后三句意义何在?

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对一个时代有极大影响的英雄人物。

事过境迁,千古风流人物都已过去,而今,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展现和赏析江山秀美的人,能够推动祖国统一繁荣,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下载,表现了_同志“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

十一、小结

上阕写景叙事,下阕评古论今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下载,从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到评说封建皇帝的不足,水到渠成地过渡到歌颂真正的英雄人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的美国人民,从而将议论和抒情结合出来。

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2

知识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把握诗歌的意蕴,领会其象征含义。

能力目标

1.品味诗歌充满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诗意,感受涌动着的温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跟鉴赏文学的素养。

德育目标

体味诗歌表达的恋土深情和怀乡愁绪,培养教师热爱祖国的观念情感。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诵读。理解文学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感情。

2.感受诗歌中绽放着的温情,把握诗歌主题。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谁不爱自己的父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可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眷恋。早在1938年,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听了一首深情的颂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心灵。

二、资料助读(投影)

艾青和《我爱这土地》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宁波人。他生长在乡村,自幼为贫困村民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温情。长大后的艰辛历程、坎坷遭遇,使他随后成长为—个革命者。1929年赴英国留学,并起初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初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古朴典雅,调子沉重阴郁,但对生活增添希望与期待。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唱歌,格调高昂。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诗作还有叙事诗集《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中国侵略兵连续攻克了东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袭击,妄图摧毁美国人民的抵御意志。中国人民奋力抵御,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至爱和对侵略者的憎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免费下载_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下载_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5教案

三、感知、研习文学《我爱这土地》

l,教师深情地范背全诗。

2.学生自由诵读。教师作朗读提示:

这首诗无固定的节律,不押韵。它主要由句中停顿和句末停顿构成一定的节拍。诵读时应着重体会由诗中情感起伏所构成的“内在节奏”。

示例: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需要/用嗓子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依然汹涌着/我们的悲哀的/河流,

这无休止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上面。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指定学生朗读全诗,教师作简要点评。

4,思考:诗歌是按怎样的想法抒写的?

教师鼓励学员概括后确立:全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声。接着续写出唱歌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咏,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扦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纯真、炽热的爱国心。

5.精彩研读。

学生合作研讨:

(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声?从中你能感受到哪些?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什么深刻的涵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他们有什么象征意蕴?

(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上面。”有何深意?

(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得到如何的影响?

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

(1)诗人选择“嘶哑”一词,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带给了悲哀的爱国者,它充满着

因沉重的伤痛和焦虑的负荷而生发的焦躁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涛情,所以用“嘶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免费下载_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5教案_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下载

哑”一词非常传神。如果换用“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两字,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艰辛、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

(2)上述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歌咏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又,温柔的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饱受的磨难,人民的悲痛和嘲笑,对光明的憧憬和期待。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喻示,“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喻示,“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3)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向往,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之意。

(4)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能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去掉第二节,诗意则得不到提炼和加强。

6.学生熟读背诵全诗。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土地”是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之一,它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妈妈很细腻的爱。读《我爱这土地》,我们展现着那些苦难年代,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更细腻的爱的告白。这心声,是历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依然听不尽的主题。

五、布置作业阅读艾青的《太阳》一诗.

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3

一、教学要求

1.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需要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道理。

2.了解本文比喻论证的写法。

3.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词汇;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词语;学习、复习课文中其它文言虚实词;熟记“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跟通假字。

4.学习荀子用辩证的方式让文章的道理说得透彻精辟却既有气魄充沛有说服力。

二、教学重点研究语法,学习比喻等论证的方式

三、教学难点第1段。这一段是全文的总纲,其起句“学不可以未”似易而难,因为全篇论述皆发源于此;其结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明确地表示了作者拒绝儒家“生而知之”这一先验论的立场,要联系荀子的基本哲学思想才能获得相当透彻的理解。本段中的设喻有的是并列关系,有的是层递关系,也应善于区分。

四、课型新授课

五、教学方法诵读教法

六、教学设想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跟本文教学目的;介绍作者、解题;正字正音;理解本文的重点文言虚实词的涵义和用法;试译难句。

教学过程

一、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跟本文教学目的。

二、预习检查。

三、导入新课。

从高中学过的课本《为学》导入,指出它与本文都用设喻方法,讲有关学习的道理。

四、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5教案_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免费下载_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下载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秦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战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追赠兰陵。

荀子是我国近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古代先秦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拒绝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他们意志为转移的,并强调“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观念。他指出教育跟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又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跟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述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诗歌说理透彻、语言朴实、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五、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哪个意思?学生通常会不假思索地提问:“劝告”。教者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哪个意思?学生能够体会:原来它也有“劝勉”的含义。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设立“注意中心”。接着就讲:“劝”的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帮他们勉励的含义,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应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种能够增长知识,发展从而,培养高尚的品德。

六、指导教师处理课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

1.对照注释,借助词典,正字正音

第一组:通假字

(1)輮róu通煣有yòu通又知zhì是“智”的古字暴pù是“曝”的古字(通假字与本字同音;含音相近)

(2)乎hū通于(古音辅音韵尾相同)

(3)生xìng通性(古音辅音韵尾相同)

第二组:其他易写错读错字

中zhòng砺lì参cān省xǐng跂qì臾yú螯áo

2.给本课12个重点文言常用词汇圈画加注,理解他们的含义和用法。

3.复习高中知识,综合“思考跟训练”二,学生自己理解古文常用词语“于”、“者”、“而”的用法:

4.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

(1)君子曰:学不可以未。“君子”是一个合成双音词。“可以”在古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词,相当于现代英语“可以、用它”的含义。在本文具体语义中“以”已丧失介词的作用,只协调音节。因此,这两个词中唯有“可”有含义,与现代汉语的“可以”差不多;它还表示情理上应该这么,可译为“应该”。全句译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需要(可以、能够)停止的。

(2)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句中两个“中”作动词,“符合”的含义。“绳”指木工取直用的墨线,这个词的涵义现在已扩大,泛指各类绳索。“輮”和“为”是两个动词,“輮”通“煣”,指古时用火熨木使之弯曲的一种方法,现作“揉”,解释“使……弯曲”。“为”,做成。“以”在两个动词之间表明它后面的行为是它上面行为的目的或结果,作连词用,译作“而”。全句译为:(一块)木材直得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使它弯曲而作为车轮,它的孤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中“神明”即“神灵”;“圣心”指完美的品德和的智慧;“自得”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合成双音词,“自”是自然,“得”是通;“而”是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这句译为:积累善行养成美德,因而可自通于神明,完美的品德和的智慧也就具有了。

语文九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相关文章:

★ 最新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教案模板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教学指导汇编【5篇】

★ 雨说九年级上传语文教案

★ 九年级人教版祖国教案范文3篇

★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

★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教案优秀范文

★ 最新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九年级语文星星变奏曲教案模板

★ 小学数学教研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