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

2020-09-10 10:05 网络整理 教案网

读诗词名句随想范文_诗词教案范文_教案模板范文 小学语文

【导语】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编写讲义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掌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品质,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无忧考网准备了下面内容,供各位参考!

诗词教案范文

元日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屠”字,重点指导书写“屠”、“符”字,并注意“屠”字是半包围结构。并恰当读写“屠苏、瞳瞳”词语,尤其是“曈曈”注意是上面是日字。

2.背诵课文

3.培养小孩对美国特色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这首诗写了什么传统新年?写出了什么样的新年情景?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导入,重视积累

让学生朗读《元日》等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春节的诗。

师:你了解“元”有什么含义吗?知道“元日”是哪个意思吗?

师:对,元日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庆——春节。(扩词:元宵、元日。拓展“元”的理解,夯实语言基础)

【设计动机:自主朗读、深思……每一名教师都在用自己的方法诠释、理解、体会这首诗。只有这种的多样性才会使教学更精彩,让中高三感受体悟到学习古诗的方式。】

二、初读古诗,解疑释难

1.利用课件检查生字新词,要求读准音节、认清字形。教师重点指导“屠”字。

师:请你们伸出手来,跟同学一起书空这个字。(一边书写一边说明:半包围结构)

2.师:学习生字后,相信你们必定可把古诗读好。尝试读出诗的节奏。(指名学生读古文——范读古诗——齐读)

3.师:通过预习和初读,我们了解字词的含义,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吗?(根据学员回答,教师指导并总结)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在师生与文本、教师和老师之间的访谈交流中,学习古诗,完成理解、积累语言,并尽早地内化到自己的语言范式中,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交流。】

三、研读古诗,理解诗意

1.师:学习古文而且应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还要按照诗句的含义展开丰富的想像。古诗的每一句话都展现了一幅画面。请同学们把对词语的理解带到句子中,练习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

2.师:用自己偏爱的方法读古诗,同桌互相交流说说展现在自己眼前的是一幅幅怎样的场景呢。

在学生理解“岁”字时,教师补充“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词语,让学生非常深入地理解“岁”的意思。)

3.交流、评议、完善。

师:如果说“爆竹……”让我们觉得了热闹、兴奋,还有一句会使我们觉得温暖、幸福,那就是——

4.练习说话

诗词教案范文_教案模板范文 小学语文_读诗词名句随想范文

师:你为什么从“屠苏”感受到快乐呢?

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刻,大家迎着和煦的冬风,一边喝酒一边说着问候的话语,身上暖暖的,心中更是暖暖的。

师:谁可把这两句诗的含义连出来说一说?

师:你可把这份幸福,这份温暖读起来吗?

师:刚才我们一边读古诗,一边想画面。(多媒体出示)看,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中闪耀;闻,到处都弥漫着爆竹的烽烟味;听,到处都饱含着欢声笑语。置身在这种的情境中,你的心态会怎样?是啊!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多喜庆啊!下面请你们继续用一边读句子,一边想画面的方式读后两句。

我们跟王安石在隆隆的鞭炮声中“来到”大街上诗词教案范文,又发现了一幅怎样的场景呢?(课件出示)这里的“新桃”和“旧符”都是指“桃符”。你明白桃符指哪个吗?(桃符就是春联)简介“桃符”。

【设计意图:走近历史,才能领略诗句,才能真正走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因此,这一环节适时适量地鼓励教师认识王安石写这首诗时的历史背景,让教师更好地理解文学的观念情感。】

四、品读古诗,体悟情感

1.师:默读全诗,想一想全诗描写了这些画面。

2.师:放爆竹、饮屠苏、换桃符几个典型的场景,寥寥数语,就给我们描绘出欢庆节日的应景场面。时至今日,人们每至辞旧迎新之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吟咏起王安石的这首《元日》。

3.师:孩子们,在诗人眼中换去的也是旧桃符吗?他笔下仅仅是一幅其乐融融的过年图吗?

课件出示:当时的宋朝,百姓过着贫困的生活。年轻的王安石看到了民众的时弊,立志要为人民造福。在49岁时,王安石做了皇帝,他积极进行转型、推行政策,希望国家繁荣富强。就在这一年春节,他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元日》。

现在,你认为王安石仅仅是在写节日时热闹欢乐的画面吗?他还希望什么呢?

用一个成语来表示(辞旧迎新、除旧革新)。请你再来读读这首诗,你必定会有新的体验。

4.指导朗读。

五、补充诗句,拓展延伸

诵读王安石的另一首诗《梅花》

板书设计:

元日

燃放鞭炮

喝屠苏酒

新——旧

诗词教案范文

清明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魂”字,重点指导书写“魂”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是左窄右宽。正确读写“牧童、遥指”词语,并注意“遥指”的“遥”。

2.背诵课文,并会默写。

3.培养小孩对美国特色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这首诗写了什么传统新年?写出了什么样的新年情景?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诗词教案范文_读诗词名句随想范文_教案模板范文 小学语文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播放课件(课文配套光盘中的截图+民乐《春天》)教师朗读《清明》。并请学生评价这首诗哪些字词用得好。

学生:欣赏图片、音乐及学生朗读,思考并提问问题。

教师:小结,多媒体展示课文对本诗的评价。

“纷纷”(“纷纷”一词正是《清明》绝句中的“诗眼”,那么何谓“诗眼”?)

比较:纷纷之雪──大

纷纷之雨──细

揭示了诗歌形象春雨的传统

比较:春雨:“天街小雨润如酥”、

夏雨:“如倾如注”

秋雨:“淅淅沥沥”

【设计动机:揭示了春雨独特境界:春雨寒冷诗词教案范文,侵袭了开发的树叶,春雨迷蒙,象烟雾般矗立着树枝。"纷纷"所表现的正是这样一个凄迷而又迷人的境界。通过对"纷纷"这个语句的韵味,领会了文学所展现的"景":春雨的特征与境界。"纷纷"还形容了行人的心绪,凄迷纷乱的心境,由何而来。】

“行人”“断魂”:

通过感受这两个词语,作者感受了文学的"情":清明时节,应当是家人团聚,悼念已故父亲之际,可自己仍独自行路,不免触景伤怀,又加上细雨纷纷,更增加了愁绪。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纷纷”、“行人”“断魂”,我们感受了文学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美术境界。"这正是我国古典文学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一种境界。】

学生齐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魄。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二、默读古诗,学习字词

多媒体出示“欲、魂、借、酒、牧”5个生字,老师讲解“欲”字与“浴”区别来记,“酒”和“洒”区别来记。

三、分组活动,构图绘画

学生:分四个小组活动讨论,根据自己的想象,给《清明》这首诗配一幅插图。教师:做适度的优劣点评。

【设计动机:让教师通过理解诗歌内容,画出自己感受的词句的内容,这样可以提高教师对古诗的理解。】

四、小结

教师提问:如何评价一首诗?

学生:思考回答,总结规律。

教师:多媒体展示小结。

“情景交融的美术境界”与“诗歌留下的想象空间”,正是作者评述这首短诗的两个角度。而这两点也是我们欣赏其他诗歌的重要角度。

板书设计:

清明

画面:雨纷纷→欲断魂→杏花村

诗词教案范文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词教案范文_读诗词名句随想范文_教案模板范文 小学语文

教学目标:

1.会认1个字,会写3个字,重点指导书写“异”字,上下结构,上边的个别是巳不是已跟己。正确读写“茱萸、佳节”词语。注意“异”字与“导”字区别。

2.背诵课文

3.培养小孩对美国特色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这首诗写了什么传统新年?写出了什么样的新年情景?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抒发情感,导入课题

1.板书“佳节”(课件展示)

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

2.师:看来,大家在春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那么我国有什么传统圣诞呢?(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课件展示))知道重阳节吗?它是那一夜?(九月九日(课件出示))

是啊,过节时我们都是高高兴兴的,可唐朝有位诗人(课件:诗人头像)在中秋佳节这天,却道出了这种的调侃:(课件展示出:“每逢节日倍思亲”)大家明白这句诗出自那里吗?(对,它就是出自我国画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请打开课本。

二、初读古诗

1.请同学们用自己偏爱的方法读一读这首诗!要求是把字词读准,诗句读顺。

2.指名读,正音。

3.同学们真不错,字音读得准,诗句也读顺了。

4.我们今天说了九月九日是重阳节,那么它在古之后既有哪些习俗?(课件出示:说起重阳节,它最早可以推至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农历九月九日,都要佩带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到了唐朝,民间既有了重阳节登高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在古代就早已很普遍了。课件出示茱萸:是一种落叶小乔木,有浓郁香气,茎能药用。据说重阳节这天佩带茱萸,可以辟邪、消灾。)像在端午节这天,大人们都要在自家的大门口插上一种避邪、消灾的动物一样。见过吗?

【设计动机:重阳节对于学生来说有些陌生,但是通过课件提示这个环节,学生们就很容易了解重阳节的民俗文化。】

5.请同学们把课题齐读,想想,题目中的“忆”是哪个意思?(想念、思念…)

简述“山东”的含义。(山东:是指泰山以东王维的故乡蒲州,与现在说的山东省不同。)

现在谁可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题目的含义?从题目中你了解了哪些?学生交流。(重阳节这天,诗人很思念自己在故乡的兄弟们。)

6.对于我们的诗人王维,同学们又明白多少,谁来看看?(课件出示简介王维:唐代作家、画家,字摩诘。他多才多艺,擅长书画、书法,精通音乐,宋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另一位唐代画家孟浩然并称“王孟”。)

7.老师介绍(诗歌的作画背景)课件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诗人在十几岁时离开家乡到长安参加乡试考试,到二十岁考中进士,在这段时间内,他仍然漂波在外,自然产生思乡念亲之情。特别是在尤其是春节到来之际,这种感情更为强烈。这首诗就是在这些状况下创作的。

8.现在我们知道了题目的含义,也明白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那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好吗?同学们有哪些感受?

9.恩,真不错!现在我们来欣赏朗读。课件出示

明明是合家欢聚的中秋佳节,诗人为何会有这么的感慨呢?让我们走近这首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中,你可能会有新的体验。

三、读文悟情

1.生读诗,师巡视。

读诗词名句随想范文_诗词教案范文_教案模板范文 小学语文

2.读了故事,是不是又有了新的体会了?生交流。(师板书课件出示:倍思亲)。

3.课文中的什么句子给了你这么的体会,一边背诵课文,一边画出这种句子,试着把自己的体会读起来。(课件: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节日倍思亲。)

我们先来听听这两句诗的含义,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帮的字义,自己试着说说它的含义。(课件出示:独:独自一个人。异乡:他乡。异客:外地生活的人。逢:遇到。倍:加倍。整句诗意:我独自一个人在他乡作为他乡的客人,每当见到佳节就加倍的牵挂亲人。)

4.交流:谁想第一个把自己的体会跟你们分享?

15岁那年,他就离开故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五年了。

(1)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的是哪个?

(2)是啊!王维小小年纪就摆脱家乡到外求学(板书华山东边是故乡,西边是长安)它的故乡在华山以东的汜水,长安在泰山以西,他这一别就有三年了。两个“异”字,更突显了诗人的“独”。想想实际生活中,你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吗?多久?心情如何?而王维是整整两年没有与父亲重逢啊!他是如此的想念自己的亲戚啊!你还想再读读这句话吗?相信你现在一定可读出自己的体会来。(指名读)

【设计动机:通过对词语的理解,说出自己离开爸爸妈妈一段时间后的思恋亲人的感情,使教师最可感受画家的思恋故乡跟父亲的感情。】

四、读中感受感情,理解课文

1.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家家户户欢度新年的情境是如何的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2.学生交流。你的眼前发生了如何的一副画面?

3.课文中这些词语可使你感受到这种欢度新年的画面?(指名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遥想兄弟们正在登高望远”)

五、情感涌现,吟诗抒情。

1.师导: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重阳佳节这天,看着家家户户欢度新年的欢腾景象,想起了在故乡时跟兄弟们欢聚的情境,思乡之情格外浓了,思绪万千之时,就将这浓浓的眷恋融进了四行诗句中……(课件出示古诗,教师范读整首诗)

2.刚才,老师在朗读这首诗时,把自己只是了王维,借这首诗来抒发我对故乡的思恋,老师相信他们也必定也感受到了诗人的情绪,那就来吟诵这首诗吧

3.指名读。两名学生读后,对比评价,体现个性化朗读。

请同学们也像这两位朋友一样,把自己的体会表达起来。(指名读)

六、情感延伸,课外拓展:

1.“每逢节日倍思亲”,有这种抱怨的既岂止王维一人呢?我国古代就有不少诗人借诗来表达自己心里的感情。老师从其中选择了唐朝画家李白的诗歌给你们赏读,请同学们根据注释来读读诗,体会同样的乡思之情,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读帮你们唱。

2.学生自由练读《静夜思》。

七、情感升华,再次吟诵。

1.在这充满浓厚思乡情的民歌声中,我们也已经结束这堂课了,让我们重新深情地吟咏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吧!

2.配乐齐诵诗文。

八、课外作业

请采访一下你的家人或亲戚,他们出门学习、务工的之后,过节是否思念故乡和母亲,请亲身体会一下“每逢节日倍思亲”的感情。

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思念家人登高插茱萸

诗词教案范文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教案.doc

下载Word文档到手机,方便收藏和打印[全文共6565字]

编辑推荐:

诗词教案范文

诗词教案范文

诗词教案范文

诗词教案范文

诗词教案范文

下载Word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