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归纳总结:语文教学学习的课例研究(2)

2020-09-05 08:03 网络整理 教案网

(1)问题呈现型。这种课例主要来自学生课堂教学实践中所造成的弊端,主题通常就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它关注到了理论与实践关系,但欠缺于实践中存在的难题,课例设法找到理论来解释并协助缓解实践问题,以难题的方式唤醒学生的深切反思以及之后的自省行动,问题一般是开放型的,没有相对统一的共识。

(2)经验分享型。这种课例主要来自学生一个新颖的课堂设计以及之后的教学优化过程。表达的技巧往往会以“故事”的方式来讽喻,这种运用“叙述体”的常识极易在学生之间获得沟通。课例本身是学生用于查找他人同一内容载体如何教学的重要文献资料,是通常的理论性文献资料能够取代的常识。

(3)理论验证型。这类课例的出发点往往是推崇某种教学观念或教学理论的价值,认为教学就是将这些观念或理论应用于实际课堂教学的结果。课例往往成从各个视角印证教学观念或课堂理论的鲜活实例。这种课例暗含的结构是演绎型的,就是从理论见解出发、按照理论设计跟改进课堂教学,最终再用该理论来解释教学或课例从某个视角丰富了该理论。

(4)知识产生型。这种课例比较罕见,但其价值较高。这里的知识形成包含课例所体现的新的教学观念、理论视点等,也包含课例研究中对学科内容形成的新发现、获得的新知识。

实际上当我们阅读一个课例时,它最可能同时具备两种类别课例的特点,只不过在其中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2、课例的撰写。很多有心得的学生跟优秀校长经历过不少“磨课”的过程,在头脑中有一些精彩的课堂教学案例。如可把他们进行理性梳理和加工,凝炼出一个焦点主题,并带给一定的背景意义,很可能还会产生一个课例。如何把这种的课堂经验转化为一个课例呢?

(1)第一阶段:琢磨典型的课例。在后期准备阶段能选用一个或几个典型的课例,对其内容、结构进行探讨。可重点把握如下几个方面:课例作者怎么陈述事件的出现发展过程?如何突出研究的主题跟产生的主要难题?如何处理课例的各个构成个别之间的关系?提炼的主题能否与选取的课堂教学情境或内容相关联的?通过这种的学习过程,体会课例的几个要素。

(2)第二阶段:回溯教学案例的形成过程。可以回顾自己大脑中觉得精彩的课堂实例是怎样形成的,包括如下方面:当时有什么人参加教学研究过程,哪些人在那个阶段的看法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该教学案例产生前后上过几轮课?教研活动是怎样展开的?在不同阶段培训学生的心理体验、遇到的难题是如何的?不同阶段的每位参与者的看法是怎样出现颠覆或逐渐深入的?这些难题的回溯性思考是为了引起当年的历程和体验,目的是把握精彩教学案例产生的前因后果和重要细节。

(3)第三阶段:撰写课例初稿。如果针对该教学案例的整个前后过程十分清晰,而且后来研究的主题跟问题也更明白,包括它的背景、价值、意义都更明白,那么可以马上从课例的几个要素着手开始写作。很多状况下,教师面临的难题是,觉得教学案例更精彩,但对探究过程跟主要看法、主题及主要难题感觉一团乱麻,无从下手。在这些状况下,可以首先回顾整个教学案例研究过程中带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具有冲突性的事件片段,而这通常是课例中更重要的关键事件。然后对这个关键事件是怎样出现的进行回顾。思考先前的背景是如何的?这个关键事件过后又出现了哪些、如何处理的、后来受到哪些结论?等。这个方法虽然是从更重要的事件入手,追因索果,是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4)第四阶段:斟酌和更改课例。写好初稿后,首先可以用课例的几个要素来评判,看看能否具有课例的基本条件,缺什么补什么,累赘的可以删去。自己觉得基本满意后,可以请没有参与过这个课例研究的人阅读,听听她们看后能否读到了自己想要表达的观念。因为口语课例的人大脑中有很多潜在的细节,很多之后自以为都交代清楚了、明白无误,可是没有参与过的人一无所知,就不必定理解。所以听取“局外人”的看法,进行思考、斟酌,甚至重写,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5)第五阶段:凸显课例的价值跟意义。在课例基本完成后,考虑一下所写课例的类型,也就是整体考量课例的价值跟意义到底在那里。这个阶段可以再次考量设置标题、用非常贴切的主题术语突出该课例的价值跟意义所在。如果再配以优美的语言跟吸引观众的辞藻,就像品味美酒,小酌便可叫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