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总结:【聚焦语文真问题】“课例研究:学理辨析与操作建议”之三|陈 军:在思考的焦点

2020-09-03 06:1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课例研究范文_课例研究范文_语文课例研究

原标题:【聚焦语文真问题】“课例研究:学理辨析与操作建议”之三|陈 军:在探讨的焦点上“催化” —— 简论中学写作教学课例范式与探求

【摘 要】以课例的通常规定性为切入口,重点介绍全国大学数学教学名师的课堂教学案例,并就其模式特征做初步评价。同时,也表达了对写作课思想变革的新期望。

【关键词】作文教学 规定性 课例 思想催化

课,试也,这是古义;现今的教育学意义是指学科课程中的基本要素在教学活动中综合化发挥共生作用的环节,简言之就是有计划的“分段教学”。这个“教学”是有严格规定性的。写作课的规定性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就是写作课的课堂立意。从教师学习成长的成效上讲,就是在写作焦点问题上受到“催化”,从而在感知和实践方面受到增强和飞跃。催化,是一种比喻的表述,这里借用,旨在表明“课”能加快思考,催生质的反应差异。如果用孔子的话说,就是“愤”时的“启”,“悱”时的“发”。“愤”“悱”是教师渴望求知的状态,“启”“发”既是教师课堂的功能,更是学员课上得以开窍的标志。这样说来,课的规定性实质上就是学生反思成长的标志性。要求一个稳定的学习群体在一个规定时间后面对学习内容跟标准都可在自身原有基础上有受到“启发”的标志展现,如果没有“课”,那是能够想象的。因此,我觉得一个学科教授的专业水准,说究竟就是由他的“课”来体现的。

但是,必须强调的是,当前写作教学研究,讲宏观大义多,讲课例示范太少,一些卓越学生的“课例”缺少系统预测,其借鉴意义并未得到广泛发挥。也有介绍教学的,多为“实录”,其背后的观念是何种,其模式意义既在哪里?同样欠缺归纳和提炼。因此,本文拟从这个“问题切口”做初步探讨,以期引起更广泛更深入的探讨。

我们了解,“课例”的精华就是“例”。例子的本质属性就是典范性。既是典型的,在普遍中起至代表通常的作用;又是示范的,即在某一类教学方面可成为效能的标准风格而供人参照。课例的特点也还是“例”,由于这个“例”又产生了某一“类”的风格,因此既与“课型”有相似性。正由于“课例”的属性和特征具有“范式”的涵义,所以我一直觉得:解理念之玄关,在课例;看实践之戏剧,在课例;识教学之机趣,在课例;学课堂之智慧,在课例。课例,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换之桥。

经过大量实验和多样比较,以下四类大约是当代(近40年来)写作教学实践的基本“课例”;这些实例所体现的类别常常都有名教师长期的课堂示范,形成了基本原则,因此,这些“类”也就是实践的标准形态,也叫范式。

一、知识先导式—— 模仿训练

天津及树楠老师在作文序列训练试验中,明确强调“讲”“读”“练”模式。“讲,即依据每次练习项目,适当提示一些规律性的常识,提出若干规定和留意事项,使学生练习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读,即提供相应范文,以供教师仿写和借鉴。”每项练习提供的范文和作文大致分为三类,即课文,报刊时文,学生优秀习作。“每篇范文、例文的选用,力求有针对性,做到和训练的重点接近或一致,以期收到较好的疗效。”“练,人人明确规定,落实‘讲’和‘读’的重点,动笔前能让你们议一议,各抒己见,开阔眼界,启发思路,也能鼓励学生进行必要的观察和收集材料的工作。”[1]

及教师的课例,反映了作文指导的通常特征,即练有“目的”,思有“依据”,学有“范例”,写有“重点”,仿有“格式”。

西安强育林老师的习作教学课例的“例”既同于及树楠的课型意义(一节课的结构安排);又拓宽了写作练习“规范”的维度,深化了这类“知识·示范·训练”课例的规律性特点,值得高度关注。强育林的“三结合训练模式”分为两条主线,构成同步训练坐标:

一是练习技巧与方式的“写”的主线:(1)确定观察是写作的前提,坚持观察与练笔相结合,指导教师写好观察日记;(2)日记与写作结合,养成多累积、勤写作的习惯。在不间断写日记的同时,与写作练习结合出来,精心安排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之大文体的练习方法;(3)教会学生修改文章,养成多动脑、勤修改的习惯。改文训练多采取学生自改、互改、小组评改或班组评选优秀习作等形式进行。

二是寓“做人”教育于写作练习之中的“育”的主线:(1)在起始阶段及练习全程,坚持生动活泼的写作目的教育,要求端正文风和口语态度。在学习范本方面,“引导学生在对一系列作家佳作的学习中,树立正确的文章观”;(2)“在自然界的课堂上”,认识“事物变化的规律性”,“促使人们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美的情操”;(3)面对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相伴而生的社会现实,“指导教师掌握事物的内在联系,认清主流和本质,进行辩证唯物论的教育”。[2]

强育林老师的课例实质,就是以观察为前提,以生活为基础,从仿写起步,走写实路子,发展能力;作文与改文并重,做人与作文统一。

这类课例的特征是对写作学习的完善制约。其基本构成内容是:明确目的+知识指导+举例示范+训练行动。目的,是对写作教学课的价值确定;知识,是为了成功超过训练目的而提供的工具;举例,是对常识的具体化实证;训练,是根据规定性而选取的写作实践方法。

课例研究范文_课例研究范文_语文课例研究

二、讲评反思式—— 定点强化

上海于漪老师《夏夜的星空》习作讲评课先是作前指导与要求:请同学们想一想,夏天的傍晚,当你仰视晴朗的天空时,你会发现如何美丽的景色?……然后布置写一篇习作;把自己的所见所想写出来,看谁想得丰富,写得通顺。

这节课的讲评目的有二:一是拓展思路,启发想象,指导怎样选取想象的触发点;二是确立习作常规,强调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课上讲评材料与技巧老师提供,一是课本《天上的街市》,二是《夏天的夜空》习作三篇。目的就是开启想象,重点阐述,讨论归纳。以下是讲评要点:

1.肯定优点,明确写作常规,调动动笔的积极性。

2.讨论《夏天的夜空》三篇习作,开启想象课例研究范文,修改文字上的毛病。

①发的三篇习作写得比较好,老师在文字上作过一些加工润饰,比较通顺了,但还留了一点毛病没有修改,现在请你们阅读习作,看谁可把毛病迅速地找回来,并加以改正。如错别字:洁白无暇。“暇”,空闲,没有事的时侯;“瑕”,玉里面的斑点,文中意思是斑点,习作者把“瑕”误写成“暇”了。

②讨论习作,以《天上的街市》为借鉴,体会进入想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者把街灯比作明星,又把明星比作街灯,由街灯→明星→街灯→天上的街市,上下驰骋,活泼自然,想象丰满多彩……大家想法一下,如果诗中已展开联想和想像,天上的乐园图就编不成,神奇色彩无法呈现,主题观念的表达也受妨碍。……

③怎样能够使思想插上翅膀飞翔呢?想象的线头是如何拉下来的呢?请同学们就三篇习作发表看法,说明这些句子写的是想象的内容,想象得合不合理,开展想象的基础是哪个。

在学生发表看法的基础上归纳要点:

A.选择想象的“触发点”,拉出想象的线头,就能思绪绵绵。

B.想象不是胡思乱想,要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具体生动的画面。

C.想象的内容与眼前的实景要衔接得自然、巧妙,不能脱钩脱节。

D.想象可以形象化地说出他们的美丽梦想、美好理想,想象应该展现出时代氛围。

语文课例研究_课例研究范文_课例研究范文

朗读、想象。[3]

这个课例有三个特点。一是“定点”,目标确立。即“想得丰富,写得通顺”。二是“示例”,用材典型。课文典范,习作毛病还有普遍性。三是“强化”,点拨精准。就问题而点示修改的关键,就设置而阐述问题造成的缘由:想象缺失。尤其值得鉴赏的是:这节课一清如水,没有丝毫的奢靡与枝蔓,简明之到,朴实之极。它启迪我们:不要把水准高超的东西全都拉到课上来,也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摊到桌面上来。上课最高境界是举一反三,以简驭繁。

三、情境激活式—— 思想引探

所谓“情境”,指引起教师思考并造成写作冲动的准确实在的话语交流“场”。可以是一部书或一篇文章,可以是一个讨论现场或交流系统,也可以是命题人设计的访谈话题跟材料。我国特色语文课堂中的“读写结合”课,就是从“读”中引发写的“思想”并成文表达。当然,当代教学活动中,注重个人思辨,注重设置讨论场域,让学生充分表达观念认识,然后产生文字,其优势比一般的“读写结合”更可展现个人性、自由化。当代数学统考在写作命题上吸收了以上两方面教学特质,注重用“材料”来构建“情境”,引发学生自选一个角度来表达意见。这种命题格局也直接影响了日常写作教学的课型选择跟课例形态。

北京章熊老师“当代文艺沙龙”是典型的课例。20世纪80年代初,章熊在北大附中开写作教学风气之先,开设“当代文艺沙龙”和“简单论文写作”相结合的新课程。这个课程是最高级的“读写结合”,其指导观念立足于当代学生“热爱思考”这一蜕变实际。这个课程的形态是“散装化读写”,即每读一篇当代哲学作品,即完成一次探讨跟写作,自成一课,其价值在于思想的连锁导致。其构成方法如图:

例如,讨论蒋子龙小说《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同学们对金厂长这个人物讨论得非常激烈,在对他的评判上产生了三种截然不同的见解:有的朋友非常显然金厂长,认为他是一个敢想敢干有成为的人;有的朋友骂他是“社会油子”,对社会有腐蚀作用;还有一种意见认为金厂长是真实的典型,社会的产物。这些讨论实质上体现了学生针对人的价值观念的探求,对社会现象的解读。[4]

对于20世纪80年代的“章氏讲座”,我是富有无限欣慰的。这个生动的课例实践告诉我们:着眼于青春期成长中的心理满足是“写哪些”,要成为第一位来考量的;同时,又要看到,由心理的满足升华为思想的明辨与构建又是中学生教师在写作中成长的更重要目标。需求在一节又一节课中推动必然会不断激励学生针对将来人生做出进一步追求。这就是“章氏讲座”课例的时代造就。从“例”上讲,这个课例在设计上非常鲜明地突显了“情境式”:

这个多维度“情境”中,有一条不断深化的“育人”主线:读文→思考→作文→成人。

四、小札散写型—— 学养积累

学生最喜欢的作文方法是自己写散文。如果人人坚持随笔写作,我想写作教学的最高境界也就基本推动了。现在应探讨的是,如何使“一些”学生更感兴趣地轻易散写的切身“体认”集约为可指导“全体”学生随笔写作的基本“经验”,这需要是口语教学课例设计的重要课题。从教学论上讲,这就是用个别化的学生创造来制约所有学生不断强化自身的创造。学生对学生的激发,学习对学习的启发,如此发酵下的写作效能是不可估量的。

上海方仁工老师注重“每日作文900秒”的口语教学,要求每位教师经常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写作实践,或议论,或描摹,或说明,或赠言,或建议……自由写,天天写。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准备一本较厚的本子,定一个名称,作为“900秒写作本”,自写前言或后记,定时交流。每周用一节语文课交流,讲得失,明要领,做反思。课的特征最为突出的是把上一节课的训练与新一节课的训练用“问题”挽结出来,形成“课”的探讨话题与设置任务。不求面面俱到,但求课课有“得”,900秒写作“散”中有“线”。

湖南邓日老师也非常强调小札散写式写作。他的习作致力点就是“让学生有话可说”。办法是:(1)多写生活速记,有些学生一学期能写四五十篇(则);(2)注意积累书面材料,如报刊剪贴等;(3)把写作训练题出在教师心上;(4)作文前的模式指导。[5]邓老师的可贵之处也有建立了一条单项“能力训练线索”,如下表:

这样的安排如何借助“课”的方法加以落实呢?这里举一节课的提纲为例:

课例研究范文_课例研究范文_语文课例研究

目的:写议论文的联想能力

训练点:联想

内容:由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阐述一个道理。

课文示例:如《事事关心》,由一副对联想到读书与政治的关系。

讨论:①联想的知识。

②必须找出事物中的道理,把握联想的线索。

写作与讲评。

方、邓二师的贡献在于把“随笔”写作与“能力”指导有机地结合出来,其“结合”的思路是:“散点”分列—课上点练—练后点评。这种耦合训练,既重视兴趣促使,随笔写作;又强调问题纠正,分“点”指导。

上海邓彤老师提出的“点穴式:一种微型化的写作教学模式”也值得关注。例如他的课例《新诗“发生器”》(纲目):

(1)剥开诗意的“洋葱”。

以洋葱解剖为喻,讲解新诗的结构特征。

用例:雷抒雁《雨》。

(2)构建诗歌描述框架。

请四位同学上黑板分别写成自己觉得可以写进文学的关键词。如:雁、大海、阳光、门、预言家等。

同学推选关键词。

课例研究范文_课例研究范文_语文课例研究

(3)提供诗意触发工具。

教师出示比喻写作工具

第1环节:常规比喻

第2环节:远处设喻

第3环节:顺承和陡转

(4)编织比喻,创作新诗。[6]

邓彤这个课例的价值在于“点穴”的启迪意义:第一,“点”在学生构思很困难处:“比喻”及其成就;第二,“点”在范例的写作技能上:“洋葱”结构是形象的模型表明;第三,“点”在化创作神秘为确立指导:“陡转”让学生费尽心思时,也就是“课”的启蒙进入高潮期。

以上讨论了四种课例类型以及运作特性。这四种类型揭示了写作教学课堂的“育人”要素,即“知识”“思考”与“实践”的互相互动所发挥的成长推动力。

最后,我想提出的是,课例的价值观意义在于“在探讨的焦点上催化”,不论是常识指导还是实践设计,也不论是写作序列安排而是文体能力要求,其焦点都是引发学生探讨并且学生反思着的这个“点”的强调。换言之,这个“点”的基本内容就是思辨的多样化。

改革开放以前,写作思辨的特征是一元化,或者说没有思辨只有信任。比如写《记一件有意义的事》,这个“有含义”必定是尚未被广泛认可的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事,不能写自我,更不能放大个人,因此,文章思想内容雷同化严重。改革开放之后,思想受到解放,鼓励“开动脑筋”(邓小平语),因此,在了解上无法进行辩证地探讨课例研究范文,形成二元的见解,例如上文所介绍的学生对“金厂长”这一人物形象的评判就是典型的二元论,隐隐约约有一点多元的苗头,但基本观念偏向仍然是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比如主与次,高与低,白与红,大与小,美与丑,真与假,实与虚,邪与正,进与退,新与旧……近年来推崇的思辨式问题也基本上是一分为二的模式,如果应强调第三元来,那也不过是折中而已。其实,思考是没有尽头的,思想的蜕变也需要是没有终点的。课例的现代性深化,我觉得要在思辨的多样化上下功夫,要引导学生敢于反思,要期望“奇思异想”。创新,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而作文教学创新,学生思想变革是支撑这个复兴“关键”的根基。就口语教学课而言,在探讨的焦点上不断“催化”,应该看作是课堂课例的心灵所在。

[1][2]张定远.中学著名数学特级校长教育思想精粹[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23,856.

[3]于漪作文讲评五十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8:1-5.

[4]陈军.章熊模型:中学生阅读现代化之路[J].语文教学通讯,2019(4A).

[5]张志公、刘国正,主编.语文教学改革新成果选粹:全国中语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0:327.

[6]邓彤.点穴式:一种微型化的写作教学模式[J].语文教学通讯,2016(6A).

(上海市市北中学 20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