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大陆历史地理学科院校分布(2)

2019-10-29 21:03 网络整理 教案网

目前本室正在进行的院、所重点项目有:《南北朝后期军事地理研究》(李万生)、《中国古代舆图绘制研究》(成一农)、《唐代道教地理》(何海燕)、《历史上桑干河流域城市地理研究》(孙靖国)、《商代地理环境研究》(张兴照)。

唐晓峰 北大_唐晓峰教授_唐晓峰 北京大学

孙靖国 男,1977年5月生,籍贯吉林。2009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后来所工作,现任副主任、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历史地理研究,发表《晋冀北部地区汉代城市分布的地理特征》等论文。

李万生男,汉族,1960年10月生,籍贯贵州绥阳。1978年参加工作。1996年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来所工作。2011年晋升为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历史地理。

主要成果《侯景之乱与北朝政局》、《南北朝史拾遗》;发表《侯景江北防线的研究》、《西魏拓地与侯景防线之关系》、《四论贞观政要的成书时间问题》、《说“关中本位政策”》等论文。其中《说“关中本位政策”》于2011年4月19日获《清华大学学报》优秀论文一等奖。

毛双民男,汉族,1961年1月生,山西省河津市人。1985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2001年来所工作。现任历史地理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古籍整理、佛教文化地理、隋唐史的研究。

主要成果:《刀州已有释》、评《盛唐研究丛书》“唐代地域结构与运作空间”部分、《2003—2006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综述》、《个中甘苦心自知——<法苑珠林校注>编辑琐谈》、《唐代成都的佛教寺院与壁画》、《评点校本<安禄山事迹>》等论文以及古籍整理“国际儒藏”(韩国部分)。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历史地理学科系著名历史地理学家石泉教授所开创,1981年在中国古代史学位点设立历史地理方向,198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评湖北省重点学科,同时也是武汉大学中国古代史国家重点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积淀深厚。本学科点主要从事历史时期长江中游地区自然与人文地理演化过程与规律的研究,揭示该地区人地系统的特殊性,探索该地区人文及自然环境的演化,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对古文化遗址的发掘、保护与利用,长江中游地区洪涝灾害的防治,城镇和水利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诸方面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学术带头人是徐少华、宴昌贵二位教授,近年来,逐渐重视起简帛学研究。武大总体实力强唐晓峰 北大,报考难度中等偏上,性价比较高。

徐少华,湖北当阳人。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国学院副院长。中国考古学会会员,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历史地理》与《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编辑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楚国历史与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

中国人民大学

主要由原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的华林甫教授建设起来,主要研究力量在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育部人文社科百所重点研究基地),设有历史地理教研室(共有研究人员4人),人员结构正逐渐完善。另外,历史系和国学院也有相关教师,发展前景不错。主要研究特色是清史地理和地名学,基于人民大学和清史研究所的综合实力与名气,报考难度较大,但性价比也很高。

华林甫,男,汉族,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博士、地理学博士后。1965年出生于浙江省余杭县。1982年考入上海市复旦大学历史系,1986年本科毕业,即考取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历史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学者邹逸麟教授。1989年硕士毕业,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历史地理研究室。1996年9月,考取复旦大学历史地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在职),仍师从邹逸麟教授。1997年被社科院历史所评为副研究员。1999年7月在复旦大学毕业,获历史学博士学位。自2000年10月起,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地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为刘君德教授,2002年9月博士后出站。

丁超,1979年生,山东日照人。2000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学士。200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博士。2008年2月至今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讲师。学术兴趣主要为历史地理学、地理(地图)学史。

胡恒,男,副教授,清史研究所副所长,历史地理学研究中心副主任。1984年8月出生于河南省上蔡县。2002年9月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2006年7月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后进入清史研究所学习,2008年7月、2011年7月分别获历史地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期间曾于2009年9月至11月受台湾中华发展基金会资助,赴政治大学历史学系访学。2011年8月于清史研究所任教至今。主要研究兴趣在中国历史地理学、清史、基层组织史、古地图等领域,近年来也逐渐关注GIS、数据库等数字人文方法在史学研究中的应用。

萧凌波,湖北天门人,1982年生,本科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硕士、博士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分获第四纪地质学硕士学位(2006年)和自然地理学博士学位(2009年);2009年7月至2011年10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11年11月至2014年7月转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继续研究工作,其间曾兼职担任学术期刊《地理科学进展》编辑。2014年8月至今,任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讲师。主要研究兴趣:历史自然地理(集中于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及其社会影响)、灾害史、环境史。

中山大学

近年来,成立了中山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有门户网站,学术带头人吴滔教授,人才基本是从复旦大学引进的,都是中青年力量,发展前景不错。与暨南大学合作很多,共同发起了广东历史地理学会。基于中山大学较高的平台和名气,报考难度较大,性价比也不错。

中山大学历史地理学科的发展有着较为悠长的传统。早在1920年代,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开创者顾颉刚先生就曾在中山大学任教,并讲授“古代地理研究”等课程。此后,随着禹贡学会的成立,顾先生所倡导的历史地理研究取向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实践。在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的学科发展历程中,作为历史地理学研究分支的中西交通史及边疆史地,一直是重点研究领域之一,如岑仲勉先生对历代黄河变迁和西域史地的研究,陈寅恪先生对中古宗教传播及其地理分布的研究,在学术界具有深远的影响。历史地理学在中山大学地理学的学科发展历程中亦有其重要地位,徐俊鸣教授在1930年代开始在中山大学地理系任教,他长年从事历史地理学研究,研究领域涉及军事地理学、历史自然地理、历史经济地理、城市历史地理和海疆历史地理等,论述精辟,见解独到,他与同样毕业于中山大学的曾昭璇等学者一道,共同开创了建国以后华南历史地理研究的新局面。

吴滔, 1969年2月生,浙江省杭州市人,现为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2005年,以中山大学“百人计划”进入历史学系工作。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2年,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七批培养对象(省级)。

主要研究领域:历史地理学中国社会经济史中国农业史明清江南区域史

谢湜:现任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基地刊物《历史人类学学刊》执行主编,兼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地理学、明清史、社会经济史。

刘云刚;研究方向城市地理学/政治地理学

于薇,副教授。2002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2005年在吉林大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8-2010年,在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10年7月由“百人计划”引进到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任教。

林耿:研究方向消费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

等等

西南大学

唐晓峰 北京大学_唐晓峰 北大_唐晓峰教授

学术带头人是蓝勇教授,很有名气。还有马强等人,人员结构比较合理,有专门的研究机构——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门户网站人文田野。报考难度不大,性价比一般。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迁,以及环境与人类和人类社会关系的科学,是历史学中与现实关系十分密切的学科。西南大学的历史地理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早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盛叙功、刘德岑教授等就开始从事历史地理学的教学和研究。1996年,成立了历史地理研究所,先后引进了一批各有专长的博士、教授,并开始招收专门史(历史地理)和历史地理方向硕士研究生。2005年历史地理学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是重庆市重点学科。以此为基础成立的“西南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于2013年初被批准为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现任研究所所长、中心主任为蓝勇教授。研究中心形成具有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年龄结构比较合理的科研团队。

蓝勇,男,汉族,四川泸州人,1962年生,1983年西南师范学院历史系本科毕业,1989年西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硕士研究生毕业,获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现为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西南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历史地理学博士点学术带头人。主持纵横向项目30多项,出版各类著作20多部,发表论文180多篇、杂文30多篇。

同时兼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家组专家、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历史地理》编委、《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编委、《中国人文田野》、《中国图像史学》、《西南史地》主编、中国唐史学会理事、中国民族研究会理事、中国西南民族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地理学会西南代表处委员、重庆市政协特邀委员、重庆史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地理学会理事兼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重庆市三峡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重庆三国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重庆川江号子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旅游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重庆市文化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委员。

杨光华,1962年6月出生,四川三台县人,汉族,中共党员,教授,重庆市地理学会理事,历史地理学科学术带头人(第二届)。

1979年考入西南师范大学历史系,读本科。1983年在西南师范大学攻读中国古代史唐宋史研究方向研究生。1986年毕业后至今,在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

马强,男,陕西汉中市人,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教授,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专业研究方向:中国历史地理学,中国古代史(秦汉、三国、唐宋史),出土石刻文献、中国地理学史兼及史学理论等。学术兼职有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韩国《亚洲研究》通讯编委,四川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兼聘教授,陕西理工学院“汉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重庆市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四川省西部区域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咨询专家,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理事,中国武则天研究会理事,中国唐史、宋史学会会员。2007年曾在中央电视台十频道担任三国文化节目主讲嘉宾。

朱圣钟,男,土家族,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1973年7月(农历)生于湖北省巴东县神龙溪畔。1992年9月至1996年7月于湖北师范学院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6年9月至1999年7月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师从史念海教授、朱士光教授学习历史地理学,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99年9月至2002年7月师从朱士光教授学习历史地理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2年9月入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郭声波教授指导下从事历史地理方面的科研工作,2005年3月获博士后证书。2005年5月调入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为英国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系蒙古与内亚研究所访问学者。现为《中国人文田野》、《西南史地》辑刊编委,重庆市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入选重庆市第二届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历史地理)。

等等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是四川大学重要学术研究机构。该所自2006年成立以来,秉承百年名校史地研究传统,汲取巴蜀文化精髓,在徐中舒、蒙文通、冯汉骥、缪鉞等国学大师史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获得了进一步发展。

20世纪80年代,四川大学已有专门的历史地理学研究队伍。90年代中期,四川大学开始历史地理学专业硕、博士研究生培养。目前,该所以区域历史地理、历史民族地理、历史政治地理、方志学、历史地理文献整理与研究等为特色,出版研究专著和历史地理文献整理著作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主要代表成果有《舆地纪胜研究》、《宋代禹贡学研究》、《蜀藏》、《中国历史地理文献辑刊》、《中国西南地理史料丛刊》、《华阳国志珍本汇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