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元代历史年表_历史战争年表_越南历史朝代年表

2019-09-15 13:04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元代历史年表_越南历史朝代年表_历史战争年表

锁定

同义词晋城市一般指晋城

本词条已参考行政区域类词条编辑指南进行整理;如果您有建议或想参与整理,欢迎您与百科地理组一起交流。

晋城市,古称建兴、泽州、泽州府,是山西省辖地级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豫两省接壤处,全境居于晋城盆地,总面积9490平方公里,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河东屏翰、中原屏翰、冀南雄郡”的美誉。[1]

晋城市是华夏文化发祥地之一,两万年前便留下高都遗址、塔水河、下川等人类遗址。是女娲补天、愚公移山、禹凿石门、商汤筹雨等神话发源地,高僧慧远、名将陈龟、名医王叔和、天文学家刘羲叟、李俊民、郝经、荆浩、贾鲁、陈卜、孔三传、张慎言、王国光、陈廷敬等名人故里。全市现有文物总量6767处,其中国家重点文保单位66处。包括冶底岱庙、青莲寺、崇寿寺、玉皇庙、阳阿古城、海会寺、开化寺、程颢书院、崇安寺、炎帝陵、柳氏民居以及湘峪古堡、天官王府、皇城相府、长平之战遗址群、羊头山石窟、中华名山析城山、太行至尊王莽岭等众多名胜古迹和自然遗产。[2-5]

该市古为冶炼之都,有“九头十八匠”之称。是战国“阳阿古剑”产地,境内泽州铁器、兰花炭曾名扬海内 。蟒河、历山等保护区,生长有猕猴、大鲵等惜有动物,素有"生物资源宝库"之称。[6-7]

该市是中原经济区城市、全国中高档铸件和华北蚕桑丝绸基地。晋焦、晋济、阳翼、陵沁、高新、环城高速与207国道交织成网,太焦、侯月及嘉南铁路贯穿全境,拥有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多项荣誉。[8-11]

中文名称

晋城市

外文名称

Jincheng City

别名

泽州、泽州府、建州、盖州、建兴郡等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中国华北地区,山西省

下辖地区

1个市辖区、4个县、1个市

政府驻地

城区凤台西街289号

电话区号

0356(+86)

邮政区码

048000

地理位置

山西省东南部,晋城盆地,丹河及沁河流域

面积

9490平方公里

人口

230.89万(2014年)

方言

晋语-邯新片、中原官话(沁水西)

气候条件

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白马寺、丹河龙门景区、珏山、蟒河、山里泉、九女仙湖、青天河等

火车站

晋城站、晋城北站

车牌代码

晋E

市树/市花

雪松/紫薇(2006年评选)

城市精神

崇实守信,开放包容,争先创新

城市荣誉

国际花园城市

主要产业

钢铁电力无烟煤铸造业桑蚕丝绸等

地方特产

香果山楂茱萸太行菊猴头蘑紫皮蒜

著名人物

刘羲叟、李俊民、孔三传、张慎言

友好城市

美国达拉斯、罗马市、南非卡卡杜

典故传说

有凤来栖

经济总量

1035.8亿(2014年)

知名企业

兰花集团、合聚集团、晋煤集团等

晋城古称泽州、泽州府、建州或盖州、建兴郡等

泽州府治全图

泽州府治全图(25张)

。历史源远流长,文化遗产丰厚,史称“河东屏翰、冀南雄郡”。高都、塔水河、下川遗址出土的文物表明,早在两万年前旧石器晚期,人类就在此居住。塔水河遗址距今约2.6万年,该遗址和小南海遗址一样,是旧石器时代中期代表。下川遗址出土的琢背小刀、箭镞等细石器文物,表明远在旧石器晚期,华北地区细石器工艺已经成熟。[12-13]

远古时期:京畿之地

晋城古为冀州之域,属“帝都畿内”。远古时期,中华人文始祖尧、舜、禹汤,均活动于今山西南部一带,而晋城属“京畿之地”,由此产生了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神农播谷、尧封丹朱、蚩尤冶铁、舜“耕历山、渔于获泽”,禹凿石门、商汤桑林祈雨等一系列神话。

晋城境内最早的一个地名为“垂”也称垂棘、垂都等,即今高都的古称,相传晋献公假道伐虢时,曾献垂棘之璧与虞国,就是产自垂棘的美玉。垂都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的17世纪初年。相传,早在我国商周之前的夏朝后期,因商汤王伐桀,迫使夏桀王由原都安邑迁至于高都。据说,当时桀王和爱妃妹喜就住在垂棘之地。《战国策》和《泽州府志》中即记载有:夏履葵曰桀,居天门,商汤伐夏桀,桀始迁于垂。

尧舜时期:冀州之域、帝都畿内

颛帝创制九州,统领万国,晋城属冀州。《舆地考》曰:颛帝之所建,帝喾受之,创置九州,统领万国。

陶唐时期,尧使禹平水土,禹治水成功,还天下为九州,此为冀州之域,属“帝都畿内”。

舜建虞朝,舜帝继承尧制,肇启天下为十二州,此属冀州。

夏商时期:冀州、畿内地

夏启创夏,十二州复合为九州,晋城属冀州。

殷商时期,晋城境内建有商盖国,祖乙定都于耿城,属畿内地。

春秋时期:米子、陵泽、郤、原国,晋国

西周时期,晋城全境散居有原、郤、米子、陵泽等国,后皆被晋国征服而入于晋。(周惠王十七年,晋献公遣世子申生伐赤狄东山皋落氏,败狄人于今阳城稷桑。周襄王十三年,晋侯围原国,原国降,迁原伯贯于翼,以赵衰为原大夫。二十八年,晋襄公西伐巴蜀,迁巴蜀主于高都之巴公,今晋城市郊区巴公镇因此得名。周灵王二十二年,齐庄公伐晋国,登太行山,封少水(今沁水)。《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记:齐侯遂伐晋。取朝歌,为二队,入孟门,登太行)

春秋末期:晋国高都、获泽、端氏、泫氏等城邑

春秋末期,今晋城盆地境内就已形成高都(今城区与郊区)、获泽(阳城)、端氏(沁水)、泫氏(高平和陵川)等城邑。古书《墨子》中即有“舜耕于历山元代历史年表,渔于获泽”的记载,《穆天子传》中也曾有周穆王“休于获泽,以观桑者,乃饮于桑林”的记述。而《竹书纪年》中也记载周威烈王七年,赵浣修筑泫氏城。十七年,晋取泫氏、濩泽。二十年,赵萧侯夺晋君端氏。楚国围韩雍氏,韩徵甲粟于东周,苏代说韩以高都与东周。周成候十六年,魏武侯、韩衰侯、赵敬侯废其君晋静公酒为家人,迁晋静公食以端氏城(今晋城市沁水),而后三家分晋,即在于此。

战国时期:魏国、韩国、赵国

战国时期,先属魏国、后辗转属韩国、赵国。到了两汉时期,西汉高祖七年,汉武帝刘邦封卞欣于阳阿城置阳阿侯国,东汉建武三年,汉光武帝刘秀封邓鲤于获泽城置获泽侯国。

晋城政区的设置,

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全国优秀旅游城市(80张)

最早可追溯到公元383年,始于十六国战乱的年代。公元383年,西燕30万军民在从西安东迁徙途中,众将拥立慕容永为大单于,这年慕容永自称皇帝,年号中兴,置建兴郡(治阳阿),于今晋城盆地。北魏永安二年(公元529年),改建兴郡为建州,建州领有四个郡,其行政区域范围与今天的晋城市已基本一致。隋开皇初,改建州为泽州,至清雍正六年升泽州府,虽历经变化,但管辖范围大体一致。

从东晋的建兴郡,北魏的建州,北齐的建州道行台,隋唐宋的泽州或高平郡,金代的南泽州、忠昌军节度,元代的泽州司侯司,明清时期的泽州府,到现今的晋城市,州、府、郡、军一脉相承,千百年来行政区划均与今晋城盆地一致,而州治府治均设于今晋城城区与郊区。无论唐宋时期的道路制、金代的州军制,还是元明清时代的行省制,名称虽历经变化,但管辖范围与今山西晋城市是完全一致的。[1]

晋城市历代行政区划一览

设置年代

政区名称

领郡

管辖范围

政府驻地

隶属

东晋太元中年

历史战争年表_元代历史年表_越南历史朝代年表

建兴郡

郡驻阳阿

今晋城市全境

驻今晋城城区与郊区

北魏永安二年

建州

领四郡

今晋城市全境

驻今晋城城区与郊区

北齐天保七年

建州道行台

领三郡

今晋城市全境

驻今晋城城区与郊区

北周建德三年

建州

领二郡

今晋城市全境

驻今晋城城区与郊区

隋代开皇三年

泽州

今晋城市全境

驻今晋城城区与郊区

冀州监察区

唐代时期

或称高平郡

今晋城市全境

驻今晋城城区与郊区

河东道

宋代时期

泽州

或称高平郡

今晋城市全境

驻今晋城城区与郊区

河东路

金代天会六年

南泽州

今晋城市全境

驻今晋城城区与郊区

河东南路

金代元光二年

忠昌军节度

今晋城市全境

驻今晋城城区与郊区

河东南路

元世祖至元年

泽州司侯司

今晋城市全境

驻今晋城城区与郊区

中书省平阳路

明代洪武二年

泽州直隶州

今晋城市全境

驻今晋城城区与郊区

山西承宣布政使司

清代雍正六年

泽州府

今晋城市全境

驻今晋城城区与郊区

山西行省

现代时期

晋城市

今晋城市全境

驻今晋城城区

山西省

参考资料来源:清朱樟攥《泽州府志》[1]

在晋城市区范围内,

祈福寺

祈福寺(3张)

最能体现晋城文化特色的是晋城老城。不论是程颢书院,还是景德桥、景忠桥、张院民居、玉皇庙,这些都是晋城老城的组成部分。晋城老城始建于唐武德初年(公元618年),有着上千年的建城史。历史上有无数名人踏上了这片土地:唐代大诗人陈子昂登上泽州城北楼,写下了《登泽州城北楼宴》。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孙子隰川王和宣宁王迁于此,建有隰川王府和宣宁王府。于谦在这里写下了《到泽州》。近代,朱德、冯玉祥、赵树理等人都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可以说,晋城老城是晋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重要的承载晋城文脉的历史遗存。[14]

自古以来,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相传女娲氏、神农氏、九黎部落首领蚩尤及尧、舜、禹等都曾在这里活动过。四大名胜"珏山吐月"、"白马拖缰"、"松林积雪"、"孔子回车"等历史古迹和古老传说在这里辉煌。女娲补天(传说中华人文始祖女娲氏炼石补天遗址和栖息地——娲皇窟,在晋城市郊水东乡丹河北岸浮山北谷)、神农播种(中华第一大帝神农氏采五谷尝百草的羊头山和古墓冢在高平市境内)、禹凿石门(晋城市阳城境内有石门)、愚公移山等历史传说都有实地可指。古书《墨子》中曾有“舜耕于历山”(今晋城市沁水境内有历山舜王坪),“渔于获泽”(今阳城东有获泽河)的记载。[15]

晋城骏景花园晋城骏景花园

有以沁水下川、陵川塔水河、西瑶泉为代表的原始文化,以高都、沁水八里坪为代表的新石器文化。公元前260年,历史上著名的“长平之战”就发生在晋城高平市一带。后周世宗显德元年(954年) 后周世宗大胜北汉军于巴公原(今晋城市郊北),更是留下著名的巴公原遗迹。[15]

晋城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铁之乡"之美称。始于商周、盛于春秋的冶炼业,在长达数千年的发展中日精月进。春秋战国的“阳阿古剑”就产自晋城。北宋,晋城境内的“大广冶”为冶铁官炉,所铸“大观通宝”被誉为史上最美铁母(钱)。明清时期,境内熟铁炉数有百余座,晋城被誉为“九州针都”,“大德”牌钢针畅销海内外,“泰山义”剪刀名扬天下,日用铁货、“九头十八匠”更是名扬全国。时至今日,在当地以“头”字作地名的仍有50多个,以“匠”字作地名近30个。[16]

祝姓历史名人有西汉齐王刘襄的郎中令祝午、清代诗人祝嘉、唐代大臣祝钦明、宋代名士祝可久、明代学者祝世禄、清代御史祝德麟、书法大家祝枝山等。通过丰富的馆藏资料,详细解读了中国汉代骰子戏、唐代叶子格、宋代宣和牌、明代马吊和清代麻雀牌的发展。另一解说,《藏头诗》认为中华民国始终是正统的所在,以往各象中有女子的分别为唐代武后、唐代杨贵妃、宋代刘后、明代张后、明代客氏、清代慈禧,所以四二象的女子应指民国出现的一位统治者。

晋城市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批次

合计

保护单位

第三批(国发[1988]5号)

2项

青莲寺、玉皇庙

第四批(国发[1996]47号)

4项

晋城二仙庙、南吉祥寺、北吉祥寺、姬氏民居

第五批(国发[2001]25号)

9项

龙岩寺、泽州岱庙、小会岭二仙庙、崔府君庙、西溪二仙庙、崇明寺、开化寺、游仙寺、定林寺

第六批(国发[2006]19号)

28项

北义城玉皇庙、周村东岳庙、碧落寺、大阳汤帝庙、郭峪村古建筑群、开福寺、润城东岳庙、海会寺、清梦观、古中庙、二郞庙、羊头山石窟、西李门二仙庙、中坪二仙宫、玉泉东岳庙、石掌玉皇庙、塔水河遗址、郊底白玉宫、南神头二仙庙、寺润三教堂三圣瑞现塔、崇安寺、柳氏民居、湘峪古堡、郭壁村古建筑群窦庄古建筑群、砥洎城 、下交汤帝庙

第七批(国发[2013]13号)

23项

历史战争年表_越南历史朝代年表_元代历史年表

河底成汤庙、高都景德寺、坛岭头岱庙、尹西东岳庙、西顿济渎庙、川底佛堂、史村东岳庙、水东崔府君庙、薛庄玉皇庙 坪上汤帝庙 、府城关帝庙、大周村古寺庙建筑群、三王村三嵕庙、高平嘉祥寺、石末宣圣庙、良户玉虚观、董峰万寿宫 南庄玉皇庙、建南济渎庙、仙翁庙 、北马玉皇庙 、南召文庙、陈廷敬故居等

合计66项[17]

晋城二字作为地名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是中华地名文化的特例。其最初使用始于唐武德三年,宋太平兴国年间,乐史所撰写的《太平寰宇记》中曰:赵魏韩三家分晋,迁晋静公到此,故曰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