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哪个国家消失了

2019-06-22 16:06 网络整理 教案网

战国与春秋_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年代_春秋 战国

"春秋五霸"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helu)、越王勾践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春秋五霸

霸国 创业霸主 历时 时间(年)

齐国 齐桓公 姜小白 前720-前750 40

晋国 晋文公 姬重耳 前760-前510 160

春秋 战国_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年代_战国与春秋

秦国 秦穆公 嬴任好 前750-前770 30

楚国 楚庄王 芈侣 前790-前690 110

吴国 吴王 阖闾 前690-前510 30

春秋 (前770-前476)

但是作为这场斗争的地缘政治主体的世界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主要是非西方文明体),其斗争依然分散地存在和以各种意识形态形式(主要是各种民族主义、地缘文明如伊斯兰文明、东亚儒家文明,90年代以来的俄罗斯东正教文明,实际上还包括某些反美的恐怖主义,等等)进行,他们争取生存和发展权的斗争,由于缺少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引,缺少统一的领导和强有力的组织而处境艰难,但其斗争从来也从未停止,甚至以悲壮惨烈的形式仍在发展。 如果说,原始人的信仰导致了符的产生,那么,道教对早期民俗的渗透,就有力地推动了符篆的发展,扩大了它的形式和使用范围 关于符的起源和演化的另一种观点是: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信物,始于春秋末年,战国时期,春汉时期最盛 《说文解字》称:“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 教材已经在第 6 课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 军事等方面的变动, 但是, 经济是基础,只有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才是最根本的变革, 也才会导致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出现生机勃勃的缤纷局面, 也为秦国最后统一六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在内乱和戎族入侵的交织打击之下,前770年,周平王被迫放弃「镐京」,依仗晋,郑等诸侯的力量迁都「洛邑」。从此王室开始衰弱,周天子号令天下的时代一去不复返。诸侯争霸,大国兼并,大夫专政与夷夏斗争登上舞台。

春秋 战国_战国与春秋_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年代

春秋初年,大小诸侯国见诸经传的有一百七十余个,然其会盟、征伐事迹彰彰可考者,不外齐、晋、楚、秦、鲁、宋、卫、燕、陈、曹、蔡、郑、吴、越等十数国。

平王东迁以后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年代,一些诸侯国经过长期休养生息发展了起来,而王室的力量却逐步衰微,渐渐丧失控制诸侯的能 力。强大了的诸侯,不再对周王室唯命是从了,他们有的蚕食周的土地,有的攻伐别的诸侯国。周桓王十二年(前708),周桓王带了军队去讨伐桀骜不驯的郑国,郑伯不仅敢于领兵抗拒,而且打败了王师,一箭射中了周王的肩膀。这说明,这时周王的地位已经严重下降,只是还保存着天下共主的虚名罢了。孔子将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的历史修成了一部史书 《春秋》,后人就把这一段历史称为春秋时期。

sapin位于belka和ustio的南部,在belka的国土缩小过程中获得了一部分领土。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只有在高山地区才有终年冰雪带。

最早称霸的是齐桓公。齐是太公吕尚的封国,其历代君主致力于整顿政治,发挥滨海鱼盐的优势,提倡家庭纺织业,发展商业和手工业,使其国力逐渐发展起来。齐桓公(前685-前643在位)继位后,以管仲为相,整顿国政,废除公田制,按土地的肥瘠,确定赋税,设盐、铁官和铸钱,增加财政收入,寓兵于农,将基层行政组织和军事组织合为一体,增加了兵源和作战能力,迅速成为华夏各国中最富强的国家。然后就打起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多次大会诸侯,帮助或干涉其它国家,抗击夷狄的侵扰,终于在周僖王三年(前679)成为霸主。周惠王二十一年(前656),齐桓公带领八个诸侯国的联军,以优势兵力迫使楚国服从他,订立了召陵(今河南偃城)之盟,其霸业发展到顶峰。

齐桓公死后,齐国出现争夺君权的内乱,力量削弱。楚国乘机发展势力,先后灭了它北边的几个小国,重新把矛头指向中原。宋襄公(前650-前637在位)以抵制楚人北侵为号召,企图充当中原的霸主。但无论从国力和业绩看,宋襄公都够不上称霸。周襄王十五年(前638),楚宋两国的军队在泓水相遇,宋军大败,连宋襄公都被射伤了腿,不久死去。

正当楚国称雄中原的时候,西部的晋国发展了起来。晋文公重耳(前636-前628在位)曾因「骊姬之乱」,在外流亡十九年,饱尝艰辛。即君位后,他改革政治,发展经济,整军经武,取信于民,安定王室,友好秦国,在诸侯中威信很高。周襄王二十年(前633),楚军包围宋国都城商丘。次年初,晋文公率兵救宋,在城濮大败楚军,成为霸主。

战国与春秋_春秋 战国_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年代

晋文公死后,秦穆公谋求向东方发展,被晋所阻。崤地一战,秦全军覆没,转而向西,吞并了 一些戎狄部族,称霸西戎。

秦穆公企图向东争霸中原,但由于向东的通路为晋所阻,便向西吞并十几个小国,在函谷关以西一带称霸,史称“称霸西戎”。春秋初期,楚国征服了周围许多戎蛮小国和一些姬姓小国,但在齐桓公称霸中原的时候,楚国尚不能公开与齐国抗衡,而齐国随时可能率诸侯兵前来征伐,所以楚国在其北部修建了防御齐国的长城。楚国地处长江中游地区,通过不断的兼并战争,楚庄王时代,楚国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楚昭王时代,楚将伍子胥逃到吴国后辅佐吴王,吴楚争霸,吴国大败楚国,楚国到了亡国的边缘,后来到了楚威王时代,楚国从破落中崛起,兼并了东南吴国和越国,江南膏腴之地尽入楚国的版图,战国初期,楚国成为了七雄中地盘最大、人口最多、兵力最为雄厚的国家,秦国崛起后,大兴合纵连横之说,战国著名的纵横家苏秦评价:横成则秦帝,宗成则楚王。

连续不断的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也引起中小国家的厌倦,加以晋楚两大国势均力敌,谁都无法吃掉对方。于是由宋发起,于周简王七年(前579)和周灵王二十六年(前546),举行了两次弭兵会盟,从此,战争大大减少。

当中原诸侯争霸接近尾声时,地处江浙的吴、越开始发展。周敬王十四年(506前) ,吴王阖闾以伍员(伍子胥)为大将,统兵伐楚,攻进楚都郢。周敬王二十四年(496前)又挥师南进伐越。越王勾践率兵迎战,越大夫灵姑浮一戈击中阖闾,阖闾因伤逝世。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吴王夫差为父报仇,兴兵败越,越王勾践求和,送给吴王珍宝美女西施,自己亲自为夫差牵马。吴王乘胜向北进击,大败齐军,成为小霸。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生息,终于在周元王三年(前473) 消灭吴国,夫差羞愤自杀。勾践北上与齐晋会盟于徐,成为最后一个霸主。

据《春秋左传》、《史记.晋世家》、《竹书纪年》等史书记载:晋灭虢之后,南虢公丑带领族人出奔京师,依城郭而居,有东郭、西郭称谓。武王克殷 · 封邦建国 ·周公辅政 ·三监之乱 ·周公东征 ·成康之治 ·昭王南征 ·穆王西征· 昭穆嬉游·夷王伐戎 ·厉王专利 ·国人暴动·共和行政 ·宣王中兴 ·烽火戏诸侯 ·犬戎之祸平王东迁 · 携王余臣 ·庄公小霸 ·楚国称王 ·晋国分裂 ·共叔段之乱 ·王子带叛乱 ·周郑交恶 ·东门之战 ·繻葛之战·北戎侵齐 ·曲沃代翼 ·齐灭纪之战管仲相齐 · 长勺之战 ·北杏之会 ·齐桓公称霸 ·九合诸侯 ·尊王攘夷 ·存邢救卫 ·召陵之盟 ·假道伐虢 ·葵丘之会 ·泓水之战 ·重耳流亡 ·城濮之战 ·践土之盟 ·肴之战 ·秦霸西戎 ·赵盾主盟 ·赵氏孤儿 ·问鼎中原 ·若敖氏之乱 ·邲之战 ·初税亩 ·鞍之战 ·虫牢之盟 ·华元弭兵 ·鄢陵之战 ·晋悼公新政 ·湛阪之战 ·三桓分公室 ·栾盈之乱 ·弭兵之盟崔庆之乱· 晏婴相齐 ·子产相郑 ·兵役制 ·世兵制·伍子胥奔吴 ·王子朝之乱 ·鸡父之战 ·役人暴动 ·刺杀王僚 ·钟离之战 ·柏举之战 ·堕三都 ·槜李之战 ·卧薪尝胆 ·黄池之会 ·田恒弑君 ·越灭吴之战 ·徐州会盟 ·晋阳之战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三家分晋 · 士族崛起 ·李悝变法 ·魏灭中山之战 ·三晋伐齐之战 ·吴起变法 ·武卒制 ·阴晋之战 ·田氏代齐 ·战国七雄与泗上十二诸侯 ·棘蒲之战 ·韩灭郑 ·浊泽之战 ·周分东西 ·商鞅变法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徐州相王 ·河西之战 ·楚灭越合纵连横 · 五国相王 ·函谷关之战 ·秦灭巴蜀 ·齐破燕 ·争夺九鼎 ·齐秦互帝 ·稷下学宫 ·百家争鸣 ·胡服骑射 ·宜阳之战 ·赵灭中山之战 ·垂沙之战 ·五国攻秦之战 ·伊阙之战 ·齐灭宋之战 ·济西之战 ·田单复国 ·将相和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齐魏灭薛 ·楚辞 ·负荆请罪 ·鄢郢之战 ·庄蹻入滇 ·远交近攻 ·华阳之战 ·阏与之战 ·陉城之战 ·都江堰战国四公子 · 长平之战·窃符救赵 ·义不帝秦 ·债台高筑 ·秦灭周 ·荆轲刺秦王 ·秦灭六国之战。依据史书记载,夏、商、周三代皆为奴隶制世袭王朝,君主与诸侯分而治之,而夏朝是第一个世袭的氏族封建制王朝。

春秋时代,先后出现五个霸权,史学家称为"春秋五霸"。

春秋 战国_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年代_战国与春秋

郑庄公,齐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越王。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战国时期是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经过春秋时期的兼并战争,到战国时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诸侯强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主要的诸侯国有七个,即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时期大的诸侯国有,秦、楚、燕、齐、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其中秦、楚、齐综合国力最强,名将辈出,比较有名的有秦的大将白起,齐国的孙膑等,如果战国名将同一年出生,各为其主,哪一个将军最强呢。

春秋战国时代,兼并侵扰,齐国虽然是个大国,但是齐国的传统优势已经不再,齐国若不求变革,一定会被强大的秦国,或是强楚等诸侯国所取代,而且战国时期的思想特别繁多,那个时候是鼓励大家说出自己的想法的,至于别人采纳不采纳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后来秦国准备攻打齐国,齐国和楚国结成合纵联盟互相亲善。要知道,在战国中期秦国、齐国一直都是实力相当,他们在整个战国时期,都是东西两方的霸主,而如今乐毅能够率领弱燕的军队,大有打破这一格局的趋势,所以,这样的国力对比燕国竟然能大胜齐国。

战国中期,魏国军队攻打赵国,赵国请齐国帮助退兵。魏国内部空虚,大军事家孙膑带领齐国的军队直接去打魏国的首都。魏国军队本已攻破赵国首都,听见自己的国家情况危急,便急忙从赵国撤军去救魏国,刚走到半路,就遇上了埋伏的齐国军队,齐国军队堵住魏国军队,打了个大胜仗。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例——“围魏救赵”。

西进的联军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年代,除去项羽直接统领的主力楚军外,下有赵国丞相张耳、赵将司马卬、申阳所统领的三支赵军,齐将田间、田角兄弟,齐王建孙子田安以及另一名齐将田都所统领的三支齐军,燕国将军臧荼所统领的燕军,魏王魏豹所统领的魏军,韩王韩成所统领的韩军,加上新降的二十万秦军,一共约有六十万人,由七国军队组成。宋义出使齐国,在临淄见齐王田巿、齐相田荣,由齐国使者推荐,再从齐国回到楚国出任大将,他与齐国君臣上下的关系,自然是牢固地建立起来了。有个道理淖齿似乎不懂,那就是在这个时代,虽然齐湣王无道,齐国人心已散,但齐湣王必竟是齐人的君王,齐人可以怨恨他,甚至可以杀了他,但你一个楚国人跑到齐国杀掉人家的君王,那就是在打所有齐人的脸。

从燕国突破,成功游说六国结盟,以六国丞相身份,与战国四大公子合力组成六国联军,对秦国形成强大压力。虽然在此后的邯郸战役中,赵国在魏楚联军的帮助下击败了秦军,但赵国主力被灭,而赵国是战国晚期唯一军事实力能与秦国比肩的国家,自此东方六国已无一国能单独跟秦国对抗,这极大的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战国时张仪在秦国任相国,受秦惠王重用,主张以连横之策游说六国,打算让六国背叛合纵之约以事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