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鲁迅纪念馆在哪里 [转载]推荐:纪念馆:不仅可以看,还要能“带回家”(2)

2018-02-26 04:03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广州鲁迅博物馆地址_上海鲁迅纪念馆_鲁迅纪念馆在哪里

事实上,随着服务公众使命变得日益重要,名人纪念馆不再仅仅是保管文物、保存历史的场所,而应致力于为公众创造一个探索新理念的平台。由此,一种以参与体验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展览教育渐成主流。

作为“终身教育的课堂”,名人纪念馆面对着不同年龄段、不同需要的观众,多元化体验成为纪念馆教育的主打品牌。一方面,要主动联系观众,从不同群体认识、感悟、休闲、参与等多元现实需求出发,设计方案、提供服务;另一方面,要珍视热爱名人纪念馆事业和对名人纪念馆怀有特殊感情的热心人士,充分发挥相关群体的聪明才智,使之成为助推名人纪念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名人纪念馆里的藏品、资料乃至名人思想精华,如果与多元群体的现实需求相结合,那静止的物品、隐性的财富就能成为引起化学反应的催化剂。通过为不同群体搭建认知体会和参与研究、收藏、讲解、创作、示范的实践平台,可以促进观众实现自我表达、增强文化认同、养成行为习惯,可以促进名人纪念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基于这样的理念提升和实践改进,我们就能展示泱泱大国的基因密码,就能让观众愿意去感受厚重的历史、探寻名人的心语,真正实现“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不是“文化孤岛”而是文化枢纽,方便市民就近终身学习

名人纪念馆具有天然的公共属性,要通过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实现以服务观众为中心向以服务社会为中心的转变。

第一,推动文化单位联动。

名人的成长离不开时代的孕育,在社会文化活动和社会变革中会与其他名人有过交往、合作,建立过广泛的朋友圈,流传下丰富的友谊佳话。因此,名人纪念馆有必要走出自家馆舍,加强联手研究、办展等馆际间交流与合作,推进联盟组织发展,进一步挖掘和讲好名人的故事。最终的目的是,在交流中提升、在合作中互利、在共享中共赢,使名人的形象更加鲜活,最大限度地发挥名人故居文化的综合效应。

例如,2000年以来,郭沫若纪念馆发起并联合北京鲁迅博物馆、茅盾故居等,一起策划展览、举办活动,被业内称为博物馆界的“乌兰牧骑”。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北京的这8家名人故居已经成为首都博物馆界联盟的样板。与此同时,由于这8位名人共同构建了20世纪中国新文化的雏形,这一内在关联性还使观众得以跳出单一的线性思维模式,进而全景式了解新文化运动以及更多历史文化名人的价值,让红色文化焕发新的光彩。

近年来,陈云纪念馆积极倡议和推动成立上海市民终身学习红色文化体验基地联盟、上海市红色文化宣传教育中心,举办嘉年华活动、文化场馆志愿者活动,实现共备、共享、共推红色文化课程,促进各家红色文化基地间的沟通与协作,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并方便了市民就近参与终身学习,“红色修身”的联动效应逐步显现。

第二,推动商旅文联动。

名人纪念馆应致力于公共区域的文化建设,成为社区、厂区、园区、乡村的文化枢纽,为“培育新业态、打造绿生态、涵养好心态”发挥积极作用。可通过建立共建、共享、共赢机制,拓宽合作途径,吸引各类文化机构和配套产业在附近安家落户,打造产业联动、多维立体的文化休闲集聚区。其中,既有传统文化的精髓、红色文化的基因、革命文化的血脉,也有夏令营、粉丝俱乐部等衍生教育项目的贴心服务;既有传统文艺演出和欣赏老电影的闲暇时光,也有穿越时空复原历史生活样态的市井老街;既有传统技术和艺术的探索课程,也有主题商店和特色消费乐趣,还有社会组织和文创企业的创意活动……

总之,纪念馆可以为公众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又有文化品位的交往空间,使人们享受快乐并成为文化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纪念馆不仅没有围墙,而且得以“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