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英国首相丘吉尔演讲 美国中央情报局绝密行动(8)(8)

2018-02-21 12: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1950年10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周恩来召见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请他捎话给美国政府。周恩来说:“美国军队正企图越过三八线,扩大战争。美国军队果真如此做的话,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我们主张朝鲜事件应该和平解决。朝鲜战事必须即刻停止,侵朝军队必须撤退。”

10月5日,中情局得到了准确情报,获悉有3个师的中国军队进入了北朝鲜,并且向白宫报告说:“如果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中国共产党的军队有可能公开介入朝鲜战争。”但是中情局的这一预测并没有引起白宫方面的注意。中情局事后分析说,“在许多美国人看来,中国人不堪一击”、“中国远非美国的对手”。

就在美、英和南朝鲜军队从西路越过三八线后不久,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39军、40军和42军于10月19日从我国吉林方向进入朝鲜,和朝鲜人民军并肩战斗。紧接着,志愿军后续部队也立即跟进。但是,中情局和美军情报机构这时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实力并不知底细,他们根据对志愿军战俘的调查,只是估计“在北朝鲜的中国军队只有3到5万人”。中情局甚至将几名战俘空运到汉城,使用测谎器审讯,后来得出“中国军队可能有9万人”的结论,但对于这一结论连他们自己都感到“惊人、难以置信”。同时,中情局也为“中国东北地区集结了几十万军队”而感到不安。

11月8日,中情局奉命提交了一份题为《国家情报预测——中国干预北朝鲜的程度和目的以及中国的能力和意图》的报告,认为中国目前的干预“是一种目标有限的过渡性军事行动”,如能击退“联合国军”,它将追求更大的优势,否则就把美军拖在朝鲜;如果中国本土受到攻击,它将全力以赴地将美军赶出朝鲜半岛。但这份基调谨慎的报告对中国干预的目标、规模和能力等一些决策中的基本问题都没有作出明确的结论。

11月9日,白宫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最后决定在未判明中国出兵意图之前,继续坚持以军事进攻迅速占领北朝鲜的原定计划,授意麦克阿瑟将军“在军事方面可以相机行事”,并批准他轰炸鸭绿江上所有在朝鲜一侧的桥梁。

朝韩边界的“三八线”

麦克阿瑟当时的胃口更大,妄图一口吃掉在朝鲜北部的中朝军队。

1951年,中情局在一份关于朝鲜战争的分析报告中倒是颇有见地地说:中国军队有着巨大的人力资源,在战场兵力对比上占有压倒性优势;中国军队刚刚打败蒋介石的国民党军队,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和一往无前的牺牲精神,这支军队吃苦耐劳,擅长夜战和山地作战,其战斗力相当强大;中国军队的弱点是,战术比较单调和死板,后勤供给和运输能力差,特别是在美国空军的轰炸下,中国军队所得到的物资补给充其量不到其最低需求的30%;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在陆战中缺少火炮和弹药,在火炮、坦克等方面的火力远远不及美军。

中情局在报告中还特别指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武器装备很差,只有30年代日本和德国制造的,还有苏联在二战中淘汰下来的破烂货,不仅质量差,而且数量不足。同时,从各方面得到的情报表明,苏联对中国军队的支持“并不是很大方的”,“远非尽心尽力”;苏联并非真的希望中国打赢,至少是不希望马上打赢,因为“苏联不希望中国强大起来。苏联所愿意看到的结果是:中国和美国在朝鲜战争中两败俱伤”。

不过从朝鲜战争爆发之日起,美国首先担心的就是苏联是否出兵,同时,它又怀疑苏联是通过朝鲜战争声东击西,意在欧洲动手。此时的苏联为了巩固在东欧的既得利益,在欧洲驻扎了20个精锐师团,这百万苏军对美国和西欧各国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可以说,美国对于苏联的种种忧虑贯穿于整个朝鲜战争的始终。

中情局后来又在8月10日的一份总结报告中指出:“整个苏联阵营的趋势是,战争的准备在继续。此外,还有迹象表明,战争计划的某部分正在急迫地加速实施。”捷克斯洛伐克的工厂正从消费品生产转为军工生产,苏联的米格-15战斗机已在匈牙利出现,东方国家集团粉碎了国内反对派。因此,中情局相信,到1952年,苏联将完成发动全面战争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