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领导阶级 [转载]〖转载〗 国企工人阶级的湮灭(2)

2018-02-21 07: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在《暴雪将至》中,不断被预报要来,但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没有真正到来的“暴雪”,其实隐喻了即将到来的“下岗潮”。“改制”、“下岗”虽然引而不发,将至未至,但却决定了所有可能被卷入的人的心境和行为方式——人人都感到恐惧、抑郁乃至窒息,都在拼命挣扎,努力想抓住点什么。

男主角余国伟,这位在保卫科工作的工人,把工厂附近出现的连环凶杀案,视为改变自己命运的最后机会。如果能够成功破案,像“轴承厂老马”那样,从工人身份转为警察身份,自己就可以在下岗潮袭来之前,成功逃到岸上。

这个念头诱惑着他,也强烈支配着他,为了实现梦想,他放弃了一切——尊严、爱情、乃至生命,如果不是为了破案,他甚至连爱都懒得做。领导阶级对失去体制身份和荣誉的恐惧有多么大,他破案的劲头就有多么大。在破案过程中连续失去了爱徒和恋人之后,他完全疯狂了,最终让自己成了杀人犯,不仅没有获得体制的接纳,反而获得了监狱的接纳。

扮演余国伟的段奕宏,获得东京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可谓名至实归。他把一位自视甚高但又时刻担心将被“暴雪”掩埋的小人物的焦虑、恐惧演绎的活灵活现——在看上去邋里邋遢,基本都是工作服的人群中,他穿着一件“很酷”的皮夹克,像模像样的打着一条“一拉得”领带,骑着一辆虽然经常熄火但很拉风的“偏三”摩托车,显得有点鹤立鸡群。领导阶级但在有可能改变他命运的警察面前,他的姿态又永远都是卑微的,甚至是谄媚的,膝盖好像永远直不起来,在大雨里瑟缩着手护着火苗儿,等一个给警察点烟的机会……“工人老大哥”的自豪和尊严,早已被迫在眉睫的“暴雪”扫荡得无影无踪。

在“暴雪”来临之前焦虑、恐惧以至于变态的并不仅是余国伟一个。他的徒弟在临死之前向他吐露真情,他们早就和厂外的盗窃团伙沆瀣一气,偷盗工厂的设备和材料了。“国企工人”盗窃国企,不能改善他们的命运,反而为要求他们下岗的力量提供了口实。

另一个发生在工厂家属楼的凶杀案则表明,下岗的巨大压力甚至使家庭这样一个“本来是互相取暖的地方”也分崩离析。

灯光球场,这个本来应该是国企工人自豪地进行文体活动,展示自己“主人翁精神风貌”的地方,现在变成了下岗女工秘密卖淫的场所……

农民是无产阶级吗_领导阶级_知识分子是什么阶级

如果说,八十年代兴起的“伤痕文学”,由于充溢着“落地凤凰”式的自恋而令人感到矫情的话,那么类似《钢的琴》、《暴雪将至》这类展示下岗“暴雪”给国企工人阶级造成伤痕的电影,则因为过于真实而令人感到触目惊心。

他们遭遇的剥夺是整体性的,但他们的“反抗”或应对,则基本上是个人化的、“逃离”式的;虽然有所谓“买断工龄”的政策,但由于价格过低,实际上他们未能给自己争取到“赎买”的待遇;从来没有一个如此庞大、重要的阶级在退出历史舞台时如此灰心丧气、自暴自弃,在完成了“身份转换”,也就是失去了国家保障的体制身份之后,不旋踵即全军溃散,不复存在。

说起来,中国“国企工人阶级”的命运真的是光荣与悲剧的混合体。作为“共和国长子”,他们是中国完成工业化的主力军,没有他们辛勤的、创造性的劳动,就没有新中国成立以来持续的经济增长,更谈不上今天的“崛起”。

在八十年代之前的岁月里,他们还在中国社会扮演着类似“中产阶级”的角色,是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此外,国企工人阶级作为当时社会的主流阶级,还深刻塑造了社会的价值观——劳动光荣!

今天我们都明白,在工人阶级失去了主流地位之后,劳动并不“光荣”,再也没有青年以成为一名工人为荣,也再也没有一位姑娘以嫁给工人为荣。在追求快富、暴富的社会氛围中,不劳而获才是“光荣”的,能够空手套白狼,瞬间暴富,甚至是最“光荣”的。

“国企工人阶级”虽然对中国的工业化居功至伟,但政治上的保守,承担不了继续革命的重任,决定了他们的悲剧性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