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三顾茅庐诸葛亮的特点 花之生涯之诸葛亮和关羽:日本人为何狂热喜

2018-02-10 01:03 网络整理 教案网

三顾茅庐诸葛亮的特点_三顾茅庐刘备的特点_三顾茅庐中刘备的特点

三国题材是国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十七世纪,《三国演义》传入日本并掀起了长达数百年的“三国热”,至今仍不衰减,相关的文创产品一直保持着高产的创作热情,令国人惊叹。日本人自己的《三国志》《三国演义》的开头,大家都很熟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在日本人所熟知的三国故事——吉川英治版的《三国志》里,开篇却是直接从一个人说起:后汉建宁元年。距今约一千七百八十年前。有一个旅行者。除腰间佩挂一剑之外,浑身褴褛不堪,但唇红眉清,更双眸聪慧,两颊丰腴,时时隐含微笑,总之,绝无猥琐低贱之相。这就是刘备。《三国演义》里的刘备,虽有英雄之相,其实是很窝囊的。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这个蜀汉开国皇帝的本事,一是会跑,二是会哭。三顾茅庐诸葛亮的特点在吉川英治所讲述的故事里,刘备才有了点英雄的感觉。花之生涯之诸葛亮和关羽:日本人为何狂热喜爱三国?电影《赤壁》在日本的票房几乎达到全球总票房的一半《三国演义》里“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场景,就被吉川英治直接套在刘备身上:河水悠久地流去……他在久久地眺望着黄河水——这使他感到几千万年都是这样滔滔奔流着。三顾茅庐诸葛亮的特点触景生情,刘备便在黄河边对天起誓,要兴复汉室,解民倒悬。在江户时期,明代小说《三国演义》就已传入日本。当时没有日译本,所以《三国演义》仅限日本的上层阶级阅读。

在德川家康的藏书中,就发现了中文原版的《三国演义》。十七世纪末,日文翻译版《通俗三国志》出现后,日本的“三国热”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各种话本、绘本也逐渐在民间兴起。十九世纪,日本陆续出现了《三国志》《绘本通俗三国志》《倾城三国志》《三国物语》等。到二十世纪,日本又先后有野村爱正的《三国志物语》、吉川英治的《三国志》等作品。花之生涯之诸葛亮和关羽:日本人为何狂热喜爱三国?高希希导演的电视剧新《三国》在日本也大受欢迎这些三国故事的共同特点,就是正经翻译的少,大多都是改写和再创作。影响最为深远的吉川版《三国志》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吉川英治在序文中说:“我并未从哪种版本进行直译,而是随时择其优点,按我的想法写成的。”用二十世纪日本人的眼光来看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故事也就不一样了。刘备不一样,诸葛亮也不一样。《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太过于神机妙算,所以让鲁迅给出了“多智而近妖”的评价。而吉川版的《三国志》,却让诸葛亮走下神坛:诸葛亮能借来东风,是因为他对当地气候的了解和细心观察;面对司马懿精心策划的五路大军的夹攻,诸葛亮也是在家苦思多日才定下应对的计策。花之生涯之诸葛亮和关羽:日本人为何狂热喜爱三国?吉川英治在吉川英治的改写中,诸葛亮变得更加人性化。这其实是现代小说的写法了,着重刻画人物的内心纠葛和心理变化,也让小说更具有真实性,从而更容易被日本读者所接受。

三顾茅庐中刘备的特点_三顾茅庐诸葛亮的特点_三顾茅庐刘备的特点

事实上,吉川写的《三国志》,虽然还叫“三国”,但这已经是日本人自己的“三国”了。吉川英治为了最大限度地方便日本读者理解,减少了三国历史前后的衔接,把《三国演义》根据大事件改编为10卷内容。小说最初于1939年载于日本《中外商业新报》,一经刊载就受到日本读者的狂热追捧,单行本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突破200万部的销量。其流传之广泛,让很多人误以为这就是原本的三国故事。?日本翻译家立间祥介后来翻译出版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结果却有读者来信斥责他的翻译不忠实于原典,因为和吉川英治的版本完全不一样。诸葛亮最符合日本人的审美对日本人来说,“三国”已经不是外国文学,成了他们自己的文学。吉川版《三国志》受欢迎的原因,也就是在书中融入了日本的民族性和审美趣味。原著中的关羽,推着一辆车子就出场了。但到了日本人笔下,关羽变成了儒雅的教书先生,住处的庭院内有五六棵大枣树,十分幽静,颇像隐士的居所。这应该就是日本人所说的“风雅”吧。至于关羽之死,吉川英治也有改写。没有了“败走麦城”,而是很突然地落马而死,省略了衰亡的过程,犹如樱花之凋零,不萎而落,凄美至极。关羽是带有悲剧色彩的樱花,诸葛亮亦如是。日本中国史专家林田慎之助称诸葛亮的一生为“花之生涯”,这个“花”自然就是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