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钱穆 读书 饶公仙逝丨挣钱,没人比得过李嘉诚;读书,没人比得过饶宗颐(3)

2018-02-07 06:03 网络整理 教案网

这种禅意反映在饶宗颐的画中,增添了不少意趣。他的白描佛像,尤其是观音画,画面庄严,有汉简笔法的遗韵,又透露出几番婀娜美丽。

敦煌11面观音。广州参考·广州日报记者吴波翻拍

饶宗颐的孤独与自在

饶宗颐和莲花颇相似。莲花盛开的时候,不像紫荆花那般热热闹闹,而是悠然自得。饶宗颐是孤独的,也是自在的。

不论是幼年时独自在“天啸楼”内阅读,乃至后来去香港后,独居于一隅角落研究典籍。曾有一段时间,饶宗颐前往京都研究甲骨文时,也是选择暂时旅居在京都近郊的三缘寺内,伴随着青灯黄卷。钱穆 读书到了印度,他也是住在庙里。

面对世人的不解,饶宗颐很认真地说。

“我这个人很孤独,我自己知道我自己,我自己就有自己的天地。很奇怪,我认为没有孤独不能做学问。这个孤独感很早就有,这个孤独感,就是天性。”

广州日报记者摄于2017年6月30日。

在此前接受广州日报记者采访时,饶宗颐曾说:

“元代诗人的一句话:一壶天地小于瓜。清静达观,身心愉悦,自然长寿。佛学也有一句话,叫做:放下,看破。这是它的精髓。我不服老,一切随缘,则能得大自在。我很欣赏那些虽是寿登耄耋,已经向着期颐,但仍然勤勤恳恳的人。我也是这么做的,我希望年轻人也能坚持自己的理想,勤勤恳恳做事,认认真真做人。”

饶宗颐曾写过一句广为人知的诗,“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以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我是弹古琴的。有一次,我和学生在海上弹琴,作了两句诗:万古不磨,就是中国人讲的不朽,中国人讲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

“自在心,是佛教的话。我写心经简介,第一句就是“观自在菩萨”,自在,就是像观世音一样。中流,在水的中央,说明有定力,有智慧,有忍耐,有六个波罗蜜(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就是要保持一种自在的心,是一种境界。”

在香港大学的饶宗颐学术馆前,矗立着四个大字“慈悲喜舍”,也蕴含着他对人间的一片悲悯之心。

饶宗颐学术馆门前的“慈悲喜舍”

“我对人类的未来是悲观的。人类自己制造各种仇恨,追求各种东西,变成物质的俘虏,掠夺地球资源不够,还要到火星去,最终是自己毁灭自己,人类可能要回到侏罗纪,回到恐龙时代。全球化同时意味能源消耗、环境恶化,大自然正在惩罚人类破坏所造成的恶果。”

季羡林曾倡导“天人合一”,饶宗颐则更进一步,提出一个新概念“天人互益”:“一切事业,要从益人而不是损人的原则出发和归宿。”

饶宗颐的光环很多,但与季羡林拒绝国内“大师”的头衔一样,面对外界“大师”的说法,饶宗颐却打趣地说:“我不是‘大师’,我是‘大猪’(潮汕话里这两个词的发音相似),‘大师’是佛家说法,我又不是和尚,所以我不是大师。”

因为“静”,所以“远”;因为“耐苦”,所以“自在”。儒家所说的谦谦君子,便是如此。

作为不世出的文化奇迹,饶宗颐是不可复制的。我们能做的,大抵是传承好先生的智慧与风骨,不忘中华文化之根,培育好允许天才孤独生长的土壤,大师的诞生才不再只是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