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速铁路事故——2018年1月19日在铜仁市第二届人民代(6)
深入实施“双千工程”,全力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提高工业投资比重三年行动计划,设立工业产业发展基金,建立完善领导干部定点帮扶企业和项目责任制。强力推进“千企引进”工程。深入实施“产业招商突破年”,聚焦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狠抓全产业链招商,确保全年新增招商项目660个以上,到位资金1142亿元以上,引进500强企业3家以上;其中产业项目总投资60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占招商引资项目总数的30%以上,产业项目到位资金占总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的40%以上。加快招商引资落地项目建设力度,推进梵能移动能源产业园建设,确保一期在6月底前建成投产,二期在9月底前建成投产,力争完成产值3亿元以上;建成新能源汽车“充租营”智能一体化示范项目,推进中宇智能、中伟锂电等一批项目投产达产。扎实推进“千企改造”工程。以“大数据+”“+大数据”为路径,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技改项目100个,完成投资50亿元以上,重点支持锰、汞、合金产业及加工制造业整合重组,淘汰“散小污”落后过剩产能。
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着力发展数字经济。围绕“聚通用”,充分挖掘大数据政用、商用、民用价值,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大数据平台。推进市级公共数据平台及基础数据库建设,用好云上贵州系统平台资源,建立支撑全市业务和大数据应用的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电子证照等基础数据库,完善公共信用等政务主题数据库,市县政府数据资源目录100%上架开放。推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按照“抓好一项应用、落地一个项目、引入一个团队、培育一家企业、壮大一个产业”的思路,深入推进大数据在产业发展、社会治理、民生事业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提升群众和企业办事便利度,建设融合标杆项目和融合示范项目各5个;办好数博会铜仁分论坛,强化应用场景项目招商,谋划大数据应用场景50个以上,重点打造典型示范项目15个以上,推进平安警务云、智慧交通、交警数据铁笼、梵净山智慧旅游、碧江智慧产业园等省级示范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引进大数据优强企业5户以上,完成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13.5亿元以上;抓好以智能终端为主的大数据端产品项目建设,打造典型示范项目5个,争取省级智能制造示范点1个以上;大力发展大数据+物流产业,加快建设玉屏、松桃、德江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中心;整市推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深化与阿里巴巴、京东、中国邮政、中国网库、太极计算机等企业合作,推动“铜货出山”,网络零售额增长20%以上。
深入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着力壮大生态经济。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持续推进“质量兴铜”“品牌强市”战略,做强“梵净山珍·健康养生”品牌,强化“三品一标”创建。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培育力度,新增省级农业园区5个以上。大力发展水产业。围绕天然饮用水及关联产业,做响“梵山净水·健康水都”和“梵山净水·泡茶好水”品牌,加快水博会永久会址建设,举办第二届贵州(铜仁)国际天然饮用水博览会,建成碧江农夫山泉无菌升级项目、江口屈臣氏、石阡高原清泉天然矿泉水等项目,加快建设德江清心露天然饮用水项目。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围绕大健康医药产业产值增长30%的目标,大力推进道地中药材、绿色食材种植及研发生产,建设江口太平医养结合小镇、碧江九龙洞康体养生度假区等一批生态养生养老基地,加快把铜仁打造成全省大健康产业引领示范区和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市。
深入推进文旅融合,着力发展服务型经济。加速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深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大景区景点建设和“梵天净土·桃源铜仁”旅游品牌营销力度,办好铜仁市第七届旅发大会,推动旅游产业持续井喷,确保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均增长30%以上。编制完成铜仁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铜仁古城修建性详细规划、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和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保护管理规划。加快“一带双核”建设,高标准建设铜仁古城“乡愁故园”和“一带”快慢行系统,启动梵净山景区形象大门外移至云舍的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大景区管理。全面完成梵净山创5A级景区和“申遗”工作,推进万山朱砂古镇创5A级景区,提级改造九龙洞等14个重点景区,启动乌江旅游风景道(思南至沿河段)建设。加快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推进“厕所革命”,新建和改扩建旅游公厕60座;实现4A级以上景区免费WiFi全覆盖。推动乡村旅游景区景点串珠成链,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依托“两山两江四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创意、节庆会展、演艺娱乐等产业,推进松桃苗绣、玉屏箫笛、印江书法等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7%以上。加快发展服务型经济。坚持扩大内需、促进消费,聚焦商贸物流、住宿餐饮、汽车贸易、人工智能等领域开放服务业市场,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升级,推动第三产业蓬勃发展,确保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1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