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汉语综合课的教学设计——以《我在中国学“大方”》为例
中级汉语综合课教学设计——以《我在中国学“大方”》为例
提案报告
内容
一、选择主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本文研究框架
五、写作大纲
六、本文研究进展
七、目前已阅读的文档
一、选择主题背景
《2014年中国留学发展报告》显示,2013年有356499人次来自世界各地来华留学,他们就读于全国各科研机构、重点大学等教育教学机构。迄今为止,无论是来华留学生总数、中国政府提供的奖学金数量,还是我国接收留学生的单位数量,都创下了历史新高。这从一个方面告诉我们,中国人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关注,以中国人为代表的中国软实力影响力越来越突出。她正以势不可挡的姿态骑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它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国际语言。为适应这种形势,迫切需要加强对外汉语教育的发展。一般认为集体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共识精神,更适合学习基础知识。语言学习基础知识的核心是词汇、语法等的学习。因此,语言教学最重要的方面是体现集体主义的课堂教学形式。集体课堂教学和个别一对一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两种基本形式。大多数学者认为,与传统的集体课堂教学相比,一对一的单独教学似乎算不了什么。事实上,无论是在教材的选择与使用、教学计划与安排、教学方法与训练方法上,还是在教学的考察与衡量上,一对一教学都有其具体的规则和规定。得天独厚的优势。 ②作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教学主体,一对一教学也有其特定的规律和独特的优势。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采用修订后的《汉语课》第一卷第三课“明天见”的教学设计,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指导下,充分考虑15岁英国汉语和其他相关学科。教学设计基于女孩的学习动机、年龄因素、学习能力、家庭背景、教学环境等因素。学生在目标语环境中接受了共计40天的汉语教学,汉语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希望通过这个设计,对如何提高对外汉语一对一教学的效果有一定的启示。本次设计选择“明天见”的课文,是因为该课文所涉及的知识点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便于课内汉语教学活动与课外汉语文化体验活动相结合,将课外文化融入课堂。 text 内涵满足零基础学生的需求。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Robert Gagne (RMGagne.)、Reagan、Smith (TJRagan & PLSmith) 等都认为教学设计是一个对有利于学习的资源和计划进行安排的系统过程。他们在“这一观点在《教学设计原则》(1974),《教学设计》(1993))》中有详细讨论。大卫·梅里尔(M.DavidMerrill)在他的《新宣言》中更《教学设计》(1996),提出教学设计是教学等科学技术,进一步推进了罗伯特·加涅的观点。教学设计无疑是教学实践中最重要的部分:刘杰,皮连生,主编《现代教学设计》(2005)一书,《对外汉语教学设计导论》(2008)一书,崔永华主编)系统讨论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过程设置、分析与设计,并对与教学策略设计相关的心理学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包括各类知识的教学设计、教学技能的灵活运用。 , 设计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的控制,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
吴仁富的《对外汉语非院校教学对象分析》(2002)是一本总结和探索高校外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态度和动机的书;王国文、曹成龙在《对外汉语一对一教学中的几个问题》(2004))中分析了教师的重要性;林嘉在《一对一对教师的要求与挑战》 《对外汉语教学》(2007)书详细阐述了教师和学生在对外汉语一对一教学中的各自作用和教师面临的挑战;徐子良的《学习的特点》个别教育条件下的学科认知汉语”(2002)书深入分析了个别教育条件下汉语学习者的汉语认知特点,并对教师提出了要求;王乔祖分析在《论对外汉语的个别教学》(2005)一书)一对一教学中师生双方面临的困境;吴永义《论汉语个别化教学》(2002)一书)深入分析策略训练和元认知在对外汉语个别化教学中的重要性提出最适合一对一的策略对外汉语教学;张永芬在《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个别教学》(2002))《对外汉语一对一教学模式初探》中论证了一对一教学的必要性陈秋(2010))的《地方高校语言》表明地方高校应以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选择; 《一对一教学分析》(2007)),一本关于一对一教学的意义、重要性、教师素质、能力的书;李晓丽的《论留学生非常规个别教学的文化内涵导入》(2003)书对一对一教学中文化内涵的导入进行了详细论述;郭先纯在《浅论因材施教”(2007)一本书,教师因材施教。从以上对国内对外汉语一对一教学的回顾可以看出中级舞蹈教案范文,一对一的教学文件和专着虽然很少,但也涵盖了一切。可以看出,对该模型的研究总体趋势是快速增加和深入细化。亟待解决的问题正在逐渐显现。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通过实习期间对英华裔中国学生的指导,对实践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结合作者对对外汉语一对一教学模式的案例研究,说明了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 随着进一步的了解,我也发现了这种模式在某些语境下的局限性和教学上的缺陷。力图提出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建议,提高模型的实用性。
(二)这个研究框架
本文的研究框架可以简单表示为:
五、写作大纲
谢谢 5-6
总结 6-8
摘要 8-9
内容 10-12
1 介绍 12-18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14
1.1.1 选题背景12-14
1.1.2 研究意义 14
1.2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4-16
1.2.1 研究内容 14-15
1.2.2 结构框架 15-16
1.3 本文16-18的创新与不足
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8-28
2.1 非审计服务的有效性和公司业绩 18-22
2.1.1 非审计服务和独立性 18-19
2.1.2 非审计服务的其他影响 19-20
2.1.3 公司绩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20-22
2.2 影响非审计服务需求因素的相关文献 22-23
2.3 与执行特性相关的文档 23-26
2.3.1 高管人力资本理论与特征24-25
2.3.2 代理理论和高管薪酬激励 25-26
2.4 章节总结 26-28
3 理论分析与应用 28-35
3.1 本文相关定义28-29
3.1.1 非审计服务范围 28
3.1.2 高级管理人员的定义 28-29
3.1.3 执行特征的定义 29
3.2 非审计服务和公司业绩 29-32
3.2.1 非审计服务对公司业绩影响的理论解释 29-30
3.2.2 公司业绩衡量 30-32
3.3 高管特征对公司购买非审计服务影响的理论分析 32-34
3.3.1 基于高阶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的解释32-33
3.3.2 基于代理理论、激励理论和薪酬理论的解释 33-34
3.4 本文的理论框架34-35
4 研究和设计 35-45
4.1 论证逻辑与研究假设 35-41
4.1.1 非审计服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35-37
4.1.2 高级管理人员特征对非审计服务需求的影响 37-39
4.1.3 非审计服务对审计师独立性的影响 39-41
4.2 变量设计和模型构建 41-43
4.2.1 假设 1 模型和变量描述 41-42
4.2.2 假设 2 模型和变量描述 42-43
4.3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43-45
5 实证分析 45-54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5-46
5.2 非审计服务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46-48
5.3 高管特征对非审计服务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 48-51
5.4 稳健性测试 51-52
5.5 非审计服务是否会影响审计师独立性的实证分析 52-54
6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54-56
6.1 研究结论 54
6.2 政策建议 54-56
参考文献 56-59
六、本文研究进展(略)
七、目前阅读的主要文档
1、专着
[1] 刘迅。对外汉语教学导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45-50
[2]陈常来.对外汉语教学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0-27
[3]张亚军.对外汉语教学[M].北京:现代出版社,1990:59-63
[4] 吕碧松。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纲要[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15-20
[5] 李白玲。新公民下的语文课堂——对外汉语“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探索[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20-23
[6] 崔永华中级舞蹈教案范文,杨继洲。对外汉语教学技巧[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24-30
[7] 张向奎,吴晓义。课堂教学监控[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4-28
2、Journal 文章
[1]罗兰京子.对外汉语“一对一教学”探析[J].洛阳师范大学学报,2007(4):2-3
[2]何清强.文化差异中的对外汉语教学[J].中国文学学报,2004(1):4-5
[3]刘润清。决定语言学习的几个因素[J].外语教育与研究,1990(2):1-3
[4]王巧足。对外汉语的个别化教学[J].高等教育研究,2005(36):2
[5] 闫万林,李白玲.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汉语个别化教学案例研究[J].语言教学研究,2006(8):1
[6]张展一.汉语单项教学及其教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3):2
[7]金幼华。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因材施教”[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2):1-2
[8]周凤玲.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意识与教学行为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11):2-3
[9]周欢梅.对外汉语阅读教学方法探析[J].西安社会科学,2010(8):2-3
[10]关秋红。论教学方法与教学方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9(4):1-3
[11]乔虹皓.论教师教学监控能力[J].教学与管理,2008(9):1-2
[12]盛双霞.论对外汉语教材的优化[J].语言与写作应用, 2006(12):2-3
[13]卡罗尔。 J. 外语能力研究二十五年[c] 语言学习能力的个体差异与普遍性。马萨诸塞州:Newbury House.1981.
[14]戴云才.语言能力对二语习得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11)
[15]顾伟勤.再谈语言能力[J].中国外语,2008(11)
3、文章集
[1]吴仁甫。对外汉语一对一研究[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45-56
[2]刘亚林.浅谈我国对外汉语个别化教学[C].北京:外交官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01:38-58p>
4、学位论文
[1]沉巍。我国不同形式教学组织中教师角色的发展[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14-17
[2] 耿志涛.个性化教学的有效性[D].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 2007:1-15
[3]魏胤。个性化教学内涵及其实施策略探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5-16页
教案网123
已开了第一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