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慕尼黑协定 张伯伦 帝国日落—从英国视角解读敦刻尔克大撤退(3)

2018-01-04 20:03 网络整理 教案网

英军在1 9 4 0 年6 月给欧洲大陆、也给世界留下了一个狼狈的背影,尽管暂时逃出了德军的包围圈,但希特勒的军队势头正盛,他们自己的祖国也很有可能将成为下一个法国,可谓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可以想象死里逃生的英国士兵回到祖国、回到家乡后内心的激动之情,他们能回去不仅是英国军民努力的结果,也有运气相助。他们可能不会想到,英国重整旗鼓重返欧洲大陆,要等到整整4年以后,而那时英军已经不再是这场战争的主角。GzW读杂志网duzazhi.com

慕尼黑协定全文_慕尼黑协定 张伯伦_慕尼黑协定 英语

帝国日落GzW读杂志网duzazhi.com

尽管敦刻尔克大撤退避免了英国远征军被德军全歼的命运,但在世界大战中刚一亮相就以撤军收场,对于英国来说显然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且在英国人心中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使得他们对重返欧洲大陆与德国决战心存畏惧。敦刻尔克大撤退以后,战场由陆上转移到空中,英国皇家空军与德国空军浴血奋战,随着希特勒放弃了进攻英国的念头调头向东对付苏联,英伦三岛转危为安,并成为反攻欧洲大陆的桥头堡。自反法西斯同盟结成后,斯大林与罗斯福多次催促丘吉尔尽快在法国或北欧开辟欧洲大陆的新战场,流亡英国的法国人也对重返祖国跃跃欲试,英美为此多次协商,但英国在意的仍是保住它在海外的殖民地,对于反攻欧洲大陆则态度消极,因而直到1944年春苏军大举反攻,德国败象已露之时,欧洲第二战场才最终得以开辟。GzW读杂志网duzazhi.com

在这次大撤退中,英军不顾法军径自撤退和英国船只优先撤走英军的举动令人印象深刻。尽管在此关键时刻自己的国家利益优先无可厚非,但置并肩作战的友军于不顾,在道义上显然说不过去。不知是不是因为受敦刻尔克大撤退这一先例的影响,在此后漫长的战争岁月中,英国陆军的“撤退”几乎成为常态,而且往往像敦刻尔克大撤退那样完全不顾友军安危,自顾自地快速“撤退”。英军在缅甸的“撤退”成就了中国将军孙立人在仁安羌战役中的一战成名,但这样的“撤退”无疑是非常不负责任而且危险的,与英国合作的各国军队都多少因为英军的临阵“撤退”吃过亏。整个二战期间,除了蒙哥马利在北非对隆美尔的胜利以外,英军的战绩也显得乏善可陈。现代战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二战暴露了英国国力的虚弱,国力的虚弱在战场上加速暴露了英国政府自私自利的本性,而这一切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中已经能够看出端倪。GzW读杂志网duzazhi.com

二战中的英国早已不是维多利亚时代那个腰缠万贯、挥金如土的大富豪,而是一个家道中落,不得不精打细算,甚至是锱铢必较,勉为其难保住祖上遗产还死要面子的落魄商人。GzW读杂志网duzazhi.com

从大历史的角度看,2 0世纪40年代发生在法国西北部海岸边的两次载入人类史册的军事行动象征着世界霸主的易位。1940年6月结束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扯掉了大英帝国最后的遮羞布,标志着大英帝国辉煌时代的彻底结束,英国自身难保,只能寄希望于大洋彼岸美国的力量。1944年6月开始的诺曼底登陆则标志着美国全面称霸世界的开始,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到来。慕尼黑协定 张伯伦GzW读杂志网duzaz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