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 朗斯朵夫曾藏中国高古瓷器选粹:酱色与黑釉(2)
南方窑场:
建窑:
①宋 建窑 黑釉铁斑束口盏
口径:12.3cm
说明:经典建窑盏式。在黑釉上施以长宽型铁斑,效果斑驳古朴,似如甜瓜条纹,故习称为“瓜纹盏”。另有褐色铁结晶在底釉上出现,状若兔毫。建阳水吉窑址发掘时出土过此类,推测生产时间大致在北宋末到南宋初。
②宋 建窑 兔毫束口盏
口径:12.7cm
说明:黑釉堆垛浓厚,口沿处略有细毫,隐而不显。腹深,以便于打茶,壁厚,以便于保温。这是为了饮茶、斗茶而生产出的专职型茶具。
③北宋末或南宋初 建窑 “供御”铭兔毫束口盏
口径:12.7cm
说明:束口,便于持用。底铭“供御”,是彼时专门的御用物料。北宋时在一派士大夫与贵族的支持下,建盏成为茶盏中最负盛名的器具。此类束口盏所有的设计都是依据于茶事所需而考虑出的,它的出现,表明了宋式茶盏最正式的定型,引得中国南北争相学习。宋徽宗时对于建盏总结出了一套选取的标准,如《大观茶论》中言:“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
吉州窑:
①南宋 吉州窑 木叶纹斗笠盏
口径:15.4cm
说明:深斗笠式,圈足低矮。黑釉,盏内贴木叶为饰。这是在施釉后直接贴叶入窑烧造而成,叶片经高温焚化,铁氧化为酱黄色,产生出独特而富有禅意的装饰效果。
②南宋 吉州窑 黑釉洒斑斗笠盏
口径:14.9cm
说明:笠式,黑底釉,又将酱黄色釉泼洒于盏中,表现出抽象的装饰意味,令人想起20世纪美国重要画家杰克逊·波洛克(Paul Jackson Pollock)的绘画作品。宋金波洛克提倡绘画可表现绘画本身的运动过程,用各类工具创作出一批抽象表现主义的作品,以即兴的线条进行无规律的运动式创作,大获殊荣。
③南宋或元 吉州窑 黑釉洒斑碗
口径:15.9cm
说明:碗径较大,黑釉洒斑,此类作品写意洒脱,富于幻想。
④南宋 吉州窑 黑釉鹧鸪斑盏
口径:11.2cm
说明:此为吉州盏经典样式,直口圆腹。黑釉点斑,均匀排列,细密螺旋,实仿建窑“鹧鸪斑”之样式,然建窑点白更大更圆,排列更显无规律。此类鹧鸪斑则应属吉州所创,但因其排列紧密,状若群星,故俗名“满天星”。
⑤南宋 吉州窑 玳瑁釉斗笠盏
口径:15.6cm
说明:黑底黄般,模仿玳瑁龟壳的纹理。玳瑁在宋代是很珍贵的材质,其质沉润,颇受欢迎,然玳瑁做饮食之具颇为不便,故以瓷为之,模拟样态。
⑥南宋 吉州窑 玳瑁釉盏
口径:10.2cm
说明:盏式圆口,底釉黑,洒黄斑,模拟玳瑁斑纹形态。
⑦南宋 吉州窑 梅花禽鸟斗笠盏
口径:15.4cm
说明:剪纸贴花,是吉州窑的经典技法。此类工艺至迟在唐时已经使用,但真正完全的成熟,则在南宋时的吉州窑场,据有关学者推测可能与当时流行的“茶百戏”有关。此类工艺先施底釉,后贴花其上,复施色釉,然后揭去纸花,获得清晰的纹样。此盏为梅花禽鸟,鸟纹较模糊,根据其身形与长尾来看,推测可能是绶带鸟一类的吉鸟。
⑧南宋 吉州窑 梅花盏
口径:11.7cm
说明:直口深腹,适于持握。玳瑁釉,内贴梅花,花形舒展,枝干凝力,颇有宋风,视如绘画小品,隐有纸心画意。
⑨南宋 吉州窑 贴花双鸾束口盏
口径:12cm
说明:式自建盏,束口,斜壁。内贴“薝卜”花纹,有双鸾追翔。此旧多称为“双凤”,然实考应为鸾鸟。唐时即已多见,尾有变化。南宋《卤簿图》中有“鸾旗车”,即双飘带尾。明代鸾鸟多飘带卷尾,然亦有双飘带尾的形式,如见明代“鸾旗”所绘的鸾鸟样式。清代则多见截然相反的称呼,双飘带尾为凤,五飘带火焰式尾为鸾。可见中国古代对于“凤”、“鸾”的称呼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日本三井纪念美术馆藏一例类似者,日本呼为“鸾天目”。
我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