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宋金 初入淮河四绝句《杨万里集》诗歌选_原文翻译赏析

2017-12-23 12:01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宋辽金西夏地图_宋金和议_宋金

初入淮河四绝句

其一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杨万里作为接伴金国贺正旦使一路北上,到达淮河,写下了这组诗。杨万里一生主张抗金,然而此时却担任接伴使之任,表面要强颜欢笑,内心积蓄着无限愤慨。诗人把激愤的情绪发而为诗,一路写下许多感情深沉的爱国诗篇。《初入淮河四绝句》是杨万里最有名的爱国诗篇之一。第一首写诗人初入淮河时的心情,并直言心情不佳的原因――“中流以北即天涯!”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干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航船驶离洪泽河的岸头,到达南宋的边界淮河,我的心情非常不快。这两句诗开篇点题,交待了行程,“意不佳”三字为整组诗奠定了感情基调。洪泽,湖名,在江苏省洪泽县西部,古称“破釜塘”,隋代称“洪泽浦”,唐代始名“洪泽湖”,北宋神宗熙宁时开洪泽河通淮河。岸头,岸边。

何必桑干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不必只把北方的桑干河当作辽远的地方,现而今淮河中流以北就是南宋的天涯了!桑干,河名,即今永定河上游,在今山西省北部和河北省西北部,相传每年桑椹成熟时河水干涸,故名。唐代桑干一带是唐与北方少数民族的交界处,唐诗中常用桑干来指遥远的北方边疆战地。中流,江河中央,淮河中流是当时宋金两国分界线。

南宋在绍兴十一年(1141)与金国议和,史称“绍兴和议”,南宋向金称臣;隆兴二年(1164)年又改为叔侄关系,划定东起淮水,西至陕西宝鸡西南的大散关一线为界。屈辱的关系,内缩的边境,脆弱的和平,总能引起南宋的爱国之士的无限感慨。如果南宋能够收复失地,杨万里初入淮河,定会愉悦地吟咏淮河的风光,但是在现实中,淮河却是诗人的伤心之地,因此杨万里离边界越近,就越是觉得心头沉重。对这种沉重的心情,诗人并没有选择尽情地发泄,而是用含蓄的,同时也是更为深沉的笔触写下他的所感所思。

诗的前两句写行程已入淮河,无论从语调还是句法上看都比较平淡,但这种平淡其实是愤懑情感的积聚,这种情感在诗的后两句爆发了:“何必桑干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今日的淮河已然成了南宋的“桑干”,中流以北就成了南宋可望而不可及的“天涯”,这其中包含着无限的感慨。“何必”二字更增添了一种讽刺的语气,透出诗人心中难以排遣的愤懑之情。

其二

这首诗是回顾南宋的历史,称赞能够安邦定国的将相,含蓄地指责造成“长淮咫尺分南北”之屈辱现实的责任人。

宋金_宋金和议_宋辽金西夏地图

刘岳张韩宣国威,赵张二相筑皇基。

长淮咫尺分南北,泪湿秋风欲怨谁?

刘岳张韩宣国威,赵张二相筑皇基――宋初的抗金将领刘、岳飞、张俊、韩世忠曾经大败金兵,展示国威;赵鼎、张浚安定了政权,奠定了南宋基业。刘、岳飞、张俊、韩世忠是南宋初期的抗金名将,南宋时张、韩、刘、岳往往并称,但是其中张俊后来附和秦桧,参与谋杀岳飞,有辱名节。宣国威,向敌人展示了国家的力量。赵张二相,指赵鼎、张浚,南宋初期宰相,坚决反对与金国议和,后来奸臣秦桧当权,二人均被贬斥。筑皇基,奠定了南宋政权的基础。

长淮咫尺分南北,泪湿秋风欲怨谁――如今这条长长的淮河成了南北的边界,看到近在咫尺的失地,却只能在萧瑟的秋风中黯然落泪,然而既然不乏贤相良将,那造成如今局面应该怨谁呢?是应当怨陷害忠良的奸臣秦桧,还是该怨任用秦桧的宋高宗赵构呢?咫尺,接近或刚满一尺,形容距离近。

第一首诗是写船驶进淮河的心情,第二首诗则回顾历史,谴责造成山河破碎的奸臣昏君。杨万里在诗中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先是赞扬南宋初期的名将良相,让人生出历史的自豪,再用现实的画面打落这种豪情,最后用虚笔点出全诗落点――谁是国家的罪人?

杨万里继承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旨,认为诗要“色而不淫,怨诽而不乱”,他在《诚斋诗话》中曾说:“唐人《长门怨》云:‘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是得为怨诽而不乱乎?惟刘长卿云‘月来深殿早,春到后宫迟’,可谓怨诽而不乱矣。近世陈克咏李伯时画《宁王进史图》云‘汗简不知天上事,至尊新纳寿王妃’,是得谓为微、为晦、为婉、为不污秽乎?惟李义山云‘侍宴归来宫漏永,薛王沈醉寿王醒’,可谓微婉显晦、尽而不污矣。宋金”杨万里认为用诗来批评讽刺,要做到含蓄有致,不能太过直白浅露,就像此诗“泪湿秋风欲怨谁”一句,是反问,更是慨叹,其实应当怨谁又有谁不知道呢。这种含蓄的表达虽然失掉了悲壮的激情,却引人走向更深沉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