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肴之战课文版_为吾子之将行也翻译_肴之战(4)

2017-02-12 01:01 网络整理 教案网

5)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介词,把)

1)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

2)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副词,表祈使、商量语气,还是)

3)其为死君乎?(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

4)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代词,代军队)

5)吾子取其麋鹿(代词,那里)

1)轻则寡谋(就,连词)

2)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是,副词,加强判断)

3)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原来已经,副词)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01)若潜师以来:发兵

(02)秦师遂东:向东出发

(03)左右免胄而下:下车步行

(04)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做生意

(05)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喂草料

(06)子墨衰绖:染黑

(07)遂墨以葬文公:穿黑色衣服

(08)晋于是始墨:同上

(09)先轸朝,问秦囚:上朝

为吾子之将行也翻译_肴之战课文版_肴之战

(10)秦伯素服郊次:穿素服

(11)武夫力而拘诸原:竭尽全力

2、名词作状语:

秦伯素服郊次:在郊外

3、形容词作名词:

(1)劳师以袭远:远方的国家

(2)入险而脱:险要的地方

4、动词用作名词:

则束载、厉兵、秣马矣:装载之物

5、意动用法:

秦不哀吾丧:以……为哀

6 、使动用法:

(1)劳师以袭远:使……劳累

(2)而以贪勤民:使……劳

(3)彼实构吾二君:使……结怨

(4)以逞寡君之志:使……满意

(5)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使……受辱

(6)以间敝邑:通“闲”,休息,使...休息

四、通假字:

(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躲避

(2)以间敝邑:通“闲”,休息 ,使...休息

(3)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通“餍”,满足 甘心

(4)堕军实而长寇雠:通“隳”损害 毁坏

(5)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通“缧”,捆绑犯人的绳子

(6)乡师而哭:通“向”

五、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句: 尔何知!

2、定语后置句:牛十二犒师

3、介词结构后置:

(1)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2)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3)吾子淹久于敝邑

(4)败秦师于肴

(5)使归就戮于秦

疏通文句,深入研讨

第一段:

重点词:管、若、以、国、访、诸(之于)、其、焉、与、辟。

活用词:劳师以袭远(劳,使 ...... 劳累,使动用法;远,远方的郑国、形容词用作名词)

秦师遂东(向东方进发,方位词用作动词。)

1.这一段的内容怎样概括?(限用一句话)

交代了肴之战的起因和决策过程,着重介绍骞叔对这次争的态度和预见。

2.这一段实际上写的是两个场面,为什么会为一段?

“骞叔进谏”和“骞叔哭师”这两个场面的最主要人物是骞叔,合为一段为的是突出骞叔这个人物对此次战争的看法,表现在他的哪些话语中?从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1)骞叔劝谏穆公。

1“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秦军长途跋涉偷远方的郑国很劳苦,而郑国一定会有防备,以逸待劳。

2“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既然郑国会和悉秦军此次行动,秦军就无用武之地,这样秦军内部就一定会上下不齐心,产生违背纪不服约束的情绪。

3.“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这里要注意;“谁”虽为泛指,实际上指的是晋国。下文“晋人御师必于肴”可证。

指出:秦军偷袭郑国,会遭到晋国伏击。

(2)骞叔哭孟明等人。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

预见此次秦军出征必败。

(3)骞叔哭送其子。

“晋人御必于肴。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进一步指出,晋军必定在肴地伏击秦军,秦军此次出征会以失败告终。

骞叔这三段话表现出他稳健持重、老谋深算、富有远见的思想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