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辽国_伊尔汗国_后西辽(2)
据史料记载,五代十国时期,帕米尔地区辖于以喀什噶尔为中心的黑汗王朝,西辽建立后,帕米尔在其辖境之内。黑汗王朝和西辽,都是我国西北民族建立的。一二一八年成吉思汗派大将哲别追击乃蛮部的屈出律,在塔什库尔干地方搜捕并杀死了屈出律,于是葱岭一带的西辽故土归入我国蒙古,属于成吉思汗次子察哈台的辖境。元朝建立后,帕米尔地区为别失八里的属境,由元朝设置的宣慰司(后改元帅府)管辖。降至明代,别失八里仍经常朝贡,明朝授其使者以都督佥事等官职。一四一六年,(永乐八年)明朝册封纳黑失只罕之子为别失八里部首领。
喀喇汗王朝
喀喇汗,既不是民族称呼也不是地名,在语言上是一个形容词。中国史书称为“黑汗国”,翻译喀喇为黑色并不算错,但其实不大准确,喀喇应引申为伟大的意思。这一汗国的主体民族成分构成历来争议很大,排列组合可达十来种说法,目前也没有得出绝对肯定的结论。按照汗国地理版图之内,应该是以散居西域的回鹘人居多,也称为葱岭回鹘。不过,喀喇汗王室成员来自样磨人的说法却相对占据上风,这是最早在沙俄时期就有学者拿出了研究成果,后来50年代德国的学者继续总结一些说法并提出新的论点,在国际上都取得较大影响,也有较大的说服力。样磨也是属于突厥的一个分支,当时喀什周围为样磨人一大集中地,他们的首领与回鹘杂居联姻,同时,也可能混合了很多葛逻禄部族人,然后联合建立了喀喇汗这一新王朝。
回鹘人进入西域也是来自各个部落,从唐末到宋初的情况估计,当时西域的回鹘人总数至少在20万人以上,汗国的王室家族药葛罗氏和许多世家大族后来基本都定居在高昌,称为高昌回鹘或西州回鹘。其次则集中在原来的安西都护府,称为安西回鹘或龟兹回鹘,这两个地方的回鹘人恪守原来的传统尊奉摩尼教和佛教,他们分别单独同宋朝进行过朝贡和联系,可见《宋史》《册府元龟》等有关史书记载。所以,喀喇汗代表西域的一种新兴力量,他们接受了新的思想和文化——西方大食国的,也为西域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作为新疆历史上十分重要的地方之一,喀喇汗国似乎也与宋朝关系密切,还一向以桃花石汗自居,今天的人们时时会拿这一点来推崇,认为喀喇汗国的历史当之无愧属于中华历史的一部分。即使在国外的史书里,“桃花石”也是中国之意。西辽国但其实“桃花石”一词究竟从何而来,至今也还不能特别肯定(有说指先前鲜卑族的拓拔),最早广泛使用是在突厥各部,或许是突厥语(最早见于突厥碑铭和《突厥语大辞典》)。当喀喇汗国出现后,“桃花石汗”的称号则是一些君主自封。也不是没有例外,像早期的玉素甫汗在争夺于阗国期间,向大食国请求援兵却是由大食国哈里发加封的“桃花石汗”,他应该也是第一个有此封号的喀喇汗王(同时,他们时常任命大小汗王分治,大的为阿斯兰汗,小的为博格达汗,这一习惯也是导致汗国会的原因之一)。有此名义,喀喇汗国固然会认为理所当然属于“中国”和“中华”,甚至可以说他们在西域代表了“东方和中国之主”,无形之中他们也就取代了传统中原王朝在西域的影响力和统治地位。
总的来说,当时契丹族建立的辽事力量最强,不光占据漠北,一度也曾涉足西域(即可汗浮图城,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唐朝时期的北庭),令辖戛斯、粘八恩(后来蒙古时期的乃蛮部落)、高昌回鹘等都一一臣服。契丹的渊源属于早年东胡民族后裔,一开始活动于辽东地区,与鲜卑族有某种关连,因此,契丹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记载北魏历史的《魏书》。同时,南北朝的奚族,又称库莫奚,是与契丹族血缘亲近的民族,后来往往加入辽国大姓萧氏或高氏。中国古代的东胡是一个巨大的“民族共同体”,由居于“胡人”(就是匈奴)以东得名,又称为“通古斯”,其实就是东胡一词的少数民族语谐音,他们的语言大体近似,并繁衍出众多部族,契丹之外还包括女真、蒙古(今天的学者有过专著《东胡源流史》)。
人家都是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