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麒麟阁十一功臣_云台二十八将_宋朝开国十七功臣

2016-12-31 08: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麒麟阁十一功臣_云台二十八将_宋朝开国十七功臣

1955年的军衔制,特别是将军以上级别的授衔,的确有些令为难。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周恩来说粟裕已请求辞帅。当然也知道,又感慨地说:“难得粟裕!壮哉粟裕!竟三次辞帅。麒麟阁十一功臣

张爱萍之子张胜说,当过一把手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最复杂的莫过于人事问题了。“许多重要的人事安排,并不是简单地看功劳和能力的,离不开当时的历史背景、人际关系以及各个方面平衡的需要。这也许会是个令人尴尬的话题。”

张胜似乎说出了1955年的心里话。

由于不仅仅是出于军队正规化的需要,还是对开国将领们有史以来一次总授衔,多少带点“梁山好汉英雄排座次”的味道。而且,从西汉宣帝“麒麟阁十一功臣”、东汉光武“云台二十八将”,到唐太宗开国“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国似乎早就有“排座次”的传统。

因此,最高统帅部极为慎重,酝酿、筹备几乎达五年之久。“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一介书生杜甫当年尚有如此霸气的一问,授衔的将领们也大多把军衔看成是对自己过去战功、对革命贡献大小的一种肯定,而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专业技术职称。

授衔的方案几易其稿,结果终于出来后,一位老红军听说自己只授少将军衔,大失所望,说了一句贻笑大方的名言:“我要把那个牌子挂到狗尾巴上去。”还有人因此闹情绪,两三天不吃饭,甚至哭起了鼻子。

党人虽然是“特殊材料做成的”,但到底是人不是神,也食人间烟火,也吃喝拉撒,有七情六欲,存在这些“不和谐”音符当然一点也不奇怪。

历史上,老祖宗们这一现象也屡见不鲜。

刘邦当年就要登上皇帝宝座的时候,一次和张良看见将领们都在窃窃私语。

刘邦很不解,问张良他们在干什么。

张良一语惊人,说他们在商量。

刘邦惊得差点跌下龙椅,忙问他们为什么要。

张良说您最近封了许多王侯,而没有奖励他们,他们心中不服。刘邦这才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急出了一身冷汗,最后在张良的锦囊妙计之下才得以摆平。

面临的问题还不至于严重到这种地步,毕竟都是党人,“风格不高”的仅仅是极少数。

他也很清楚,出于各种考虑与需要,授衔的确未必能做到绝对一碗水端平。1956年9月,他曾在八大预备会上说:“这个世界就是这么个世界,要那么完全公道是不可能的,现在不可能,永远不可能。”

元帅、大将人选按规定只能由书记处决定,当时的书记处相当于1956年9月八大后的局常委会,书记分别是、、、 周恩来、陈云。

麒麟阁十一功臣_云台二十八将_宋朝开国十七功臣

皮定均本来准备授衔少将,按规定与其他书记处成员一样,只负责元帅与大将提名的,忽然间“意兴遄飞”,“越级指挥”,来了一句“皮有功,少晋中”,皮将军因此得以官升一级。

这虽然被传为佳话,但皮将军的老上级刘少卿因此易位,反而只授衔少将。

这种不按规定出牌,未按条文行事的特例,自然难免个别人会有想法。

还有东北野战军八纵的司令员段苏权,红军时期就是师级干部,只授少将衔,而他的政委邱会作并无此等经历,却是中将。

元帅授衔公开的标准只有两条,当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国人民军官服役条例》规定:“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