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小学识字教学70年(2)

2020-12-21 07:1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1.注音识字。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评课稿范文_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评课稿范文

注音识字是“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音识字旨在发展成人语言,以语言训练跟认知训练为重点,解决识汉字跟学英语的冲突。其特征为:以演进语言、寓识字于读写之中为方法,采取“边读书,边识字”的方式,对汉字的音、形、义和识、写、用分步提出要求,即识归识,写归写。识字快,走“快车道”,写字慢,走“慢车道”。定量的“有师指导”和不定量的“无师自通”(独立识字)相结合。识字的课堂要求是“上不封顶,下要保底”,不搞“一刀切”“齐步走”。实验说明,儿童的识字能力跟阅读素养有了明显提升,到三年级末,人均识字3000个,会写2400个左右。

2.韵语识字。

1987年,辽宁省东港市实验小学校长姜兆臣开始韵语识字实验,后由中央教科所、辽宁省东港市教育局组织推广与推进。韵语识字根据快速记忆原理,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主张“三先三后”的识字原则,即先记忆后理解,先整体后个别,先形象后抽象。主要特征是:(1)先识1000个最常见的高频字,以便于学生及时阅读;(2)充分发挥字音和字义场的优势效应,把常用字组成常用词,再编成句式整齐、合辙押韵、通俗有趣、短小精悍的韵文,便于儿童联想和记忆;(3)课文尽量减少重复字的发生,力图以最短的篇幅尽可能多地展现生字,突出意义组块、整体输入的特征,成批识字;(4)识字不规定“四会”一步到位,以先认读为主,在长期阅读中逐渐超过会讲、会写、会用的要求;(5)采用韵语的方式学习汉语拼音,并发挥其“注音”功能,帮助教师阅读汉字读物,在阅读中扩大教师的识字量跟词汇量,为口语打好基础。

3.字理识字。

字理识字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湖南省岳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贾国均提出的。所谓字理,是指汉字的构字按照跟构成规律。字理识字是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式,也就是说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原则的剖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方式识记字形,以达到识字的目的。这种识字原则,揭示和解读字理,以便让学生牢固确立字的形、音、义之间的联系,是核心;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是基本跟有效的方式。字理识字的大体程序是:读准字音,解析字理,识记字形,指导书写。采用的基本原则有:图示法,点拨法,联想法,演示法,歌诀法,猜谜法等。字理识字教学法适用于任何一种语文教材,它在不降低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强化儿童对汉字形、音、义的记忆,能有效地预防错别字的形成跟避免错别字,有利于对幼儿观察能力、理解素养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4.字族文识字。

字族文识字由四川省井研县鄢文俊等人于20世纪60年代始创,并从1980年开始进行实验,后由四川省乐山市教委、科委组织推广与试验。该办法认为,汉字中有一定数量的具备派生能力的“母体字”,“母体字”加上偏旁,可以衍生出数量较多的“子体字”,这些字几乎占常用汉字的90%。由“母体字”带出的一批批音、形相似的“子体字”可以组成一个个“字族”,以一个字族中的字为主,编写出的课文就变成“字族文”。利用编就的一篇篇字族文来识字,是字族文识字的基本形式。例如,在以“青”为母体字的字族中,选出常用字“菁、清、请、情、晴、睛”,编成以下字族文:“草菁菁,水清清,请你来,做事情。太阳进去是晴天,看东西,用嘴巴。”学生一边学文一边识字,根据字族特点举一反三,提高识字效率。字族文识字吸收了集中识字重视汉字构字规律,分散识字重视语言环境,以及注音识字重视在演进语言、发展认知中识字的心得,将两者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体现了“字形类联”“字音类聚”“字义类推”的特征。

5.四结合识字。

四结合识字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认知学习理论,改革特色识字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的试验探究。它把识字教学、查用词典、汉字编码跟汉字打字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做到“识字、查字、编码、打字”四结合,不仅能使学生借助识字教学掌握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还能反过来通过“四结合”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加深学生对汉字间架结构、笔画笔顺、读音跟字义的理解。1994年以来,四结合识字已经演进为运用计算机科技转型学校读写教学的“小学数学四结合教学改革实验”,主持人是北京师范大学的何克亢教授。

四、2001年以后的识字教学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调整转型课程模式、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制度”;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演进的决定》进一步确立了这一方面的任务。于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变革在世纪之交启动,开始实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语文课程标准》更加注重了识字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重要地位,明确强调:“识字写字是阅读跟口语的基础,是一到二年级的课堂重点。”《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相比较,可以看到识字写字教学目标的变化。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评课稿范文_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评课稿范文

(一)重视兴趣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每个学段都从感情、态度跟价值观,知识和素质,过程跟步骤三个维度,提出学习目标,比较全面。《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了加强教师识字兴趣跟学习习惯的培养。第一学段:“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梦想。”“初步展现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坐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第二学段:“对学习汉字有独特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第三学段:“在书写中感受汉字的优美。”这样的目标与以前只是强调识字与写字的常识和技能的目标是不同的,培养教师对汉字跟汉字学习的心态与感情,其价值本来就异常重要,而不是仅仅局限在为了解决学习汉字的动力问题。

(二)“识”“写”分流

《语文课程标准》把“识字”与“写字”分开提要求,这是最科学的。以第一学段为例,《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这样的规定,明确地表现出了认、讲、用、写不是同步发展,而是重在保证一定的认字数量,以让学员在二年级末实现独立阅读。

(三)低年级应“多认少写”

经历了课程变革十年的实践检验,201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正式定稿为《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下调了第一学段识字量,由“1600~1800个”降为“1600个左右”。另外,在附录中新增了两个字表:《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它们将为教材及教学中字种的选取提供根据。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还适当增加了“实验稿”中对第一、第二学段写字量的要求。第一学段写字量由“800~1000个”降为“800个左右”,第二学段写字量由“2000个左右”降为“1600个左右”。

“量”的减少,在必定程度上是为“质”的获取提供保障。根据写字教学的特征跟规律,在起初写字阶段,应该注意对基本功的培养,注重写的品质。会写汉字数量的减少,为学生打好写字的基础提供了机会跟条件,学生可以克服疲于奔命地学写新字,把节省下来的时间跟精力用在写字的基本功上。

此外,与“实验稿”只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强调“养成正确的写字坐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做法不同,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从第一学段到第四学段始终提出“写字姿势正确”和“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为什么强调一年级到九年级全部要这么呢?就是因为这次的小孩写字姿势存在着严重的弊端,甚至制约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课程标准》着力强调了这个方面,以期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

翻阅以前的教科书,可以看见多个版本的初中数学课本在起始阶段,都是先学注音再学汉字,拼音教学与识字教学单摆浮搁,拼音归声母,汉字归汉字,二者毫无联系。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开篇见字,在学习汉语拼音之前就识了40个汉字,在学习汉语拼音过程中再识37个汉字。这样设计,不再将拼音成为唯一的学习内容,而是把学拼音、识汉字、积累词语、发展语言、培养观察能力等诸方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初入学就得到相当全面的数学启蒙教育,为她们未来的学习跟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个基础,不仅是知识的、能力的基础,更是兴趣的、习惯的基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础。

纵观新亚洲建立以来与时俱进的初中识字教学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评课稿范文,我们会得出这种的推论:识字教学一直是学校数学课堂的重要构成部分,因为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契机。小学识字教学是对小学生启蒙教育的起初,也是成人从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的高级阶段,更是阅读跟写作的基础。因此,我们应该在不断探讨识字教学科学化的道路上奋进前行,为提升识字教学品质而高歌猛进。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