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铁厂的兴衰_汉阳铁厂创办的背景_汉阳铁厂还有吗(19)
设问:工业化建设的同时,进行三大改造。其实质是什么?
答:生产关系的变革,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从而经济体系建立起来,促使我国进入初级阶段。
阅读:P51历史纵横 好不容易农民得到了土地,可是现在农民会支持吗?
新中国成立前后,在全国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千千万万的农民获得了土地。不过,当时农业以个体生产为主。随后,人民领导农民组织互助组、试办初级杜。1951年上半年,全国约有300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三大改造开始后,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发展。到1956年底,在全国共建立75.6万个合作社,入社农户达96.3%,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农业改造也基本完成。
思考:假设你是当时的一位农民,你会支持改造吗?
答:一是支持。因为将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从理论上讲,农民仍是土地的主人,走农业合作化道路有利于发扬农民互助精神,解决个体农民不能解决的问题,如大规模兴修水利;建设的热情高;党的政策宣传。二是不支持,小农经济下农民的思想觉悟不高,可能许多人并不赞同公有制这一先进的所有制形式。
1952——1956年国民经济结构变化
类别
1952年
1956年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个体经济
71.8%
7.1%
资本主义经济
6.9%
接近于零
小结:过渡时期(建国初到1956年底),我国经济结构主要有五种类别: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说明过渡时期我国社会性质是新主义(向过渡的性质)依据是生产资料公有程度。此时期我国公有制有主,多种所有制并存。1956年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说明经济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国家已经在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过渡:此后十年,我国建设既做出了有利的探索,也出现了严重失误。
活动2【讲授】发展当中的曲折经历
二、探索与失误
1、八大
1956年,中国党第八次全国在北京召开。根据基本制度已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大会提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矛盾的实质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解决的办法就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据此判断八大是否是成功的探索?你如何评价八大?
答:符合国情,分析正确,成功探索,未能坚持
这次大会对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八大确定的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
过渡:可惜八大的正确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不久,我国的经济建设由于政策的失误而出现困难。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的总路线。会后,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我们如何认识这条总路线?
答:主观上,反映了人民要求尽快改变落后面貌的良好愿望;客观上,它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由于总路线的指导作用,“左”倾经济思想在经济领域更加膨胀,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在总路线的指导下,全国上下迅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工业生产各部门制定出在几年内产量赶超英国和美国的高指标;农业上,对粮食产量的估计也越来越高,出现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主观臆断的口号。这些情况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汉阳铁厂的兴衰
眼神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