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阳铁厂的兴衰_汉阳铁厂创办的背景_汉阳铁厂还有吗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 高中历史 人教2003课标版
1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识记:建国初期严峻经济形势;国民经济的恢复;一五计划的成就;三大改造及其影响;八大;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国民经济的调整;期间国民经济的惨重损失;周恩来、对经济的调整
2、理解:(1)建国初严峻经济形势的成因(2)社会主要矛盾(3)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所在: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
3、运用:(1)能够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分析三大改造的作用和“三面红旗”的错误。(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数据变化的原因。
2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1. 针对当前前后史料不足和部分历史事实没有太清楚的评价,所以采取比较折中的历史史观,比较客观了解和对待建国后三十年的经济建设发展和曲折。
2. 对于考试而言,识记课文主要内容,客观分析历史事实,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才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历史态度。
【学习方法】1、 资料搜集与展示; 2、 问题探究; 3、 史料(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从建国初期仅用三年即恢复国民经济这一点来看,有能力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有能力巩固新生。
2、 要认识到经济建设的复杂性,要充分依据具体国情,按经济规律办事。
3、 要正确分析和判断社会主要矛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重点: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八大的正确决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与教训
难点: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分析和对其教训的总结。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建国后的大环境挑战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的经济状况如何?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有哪些?
一、建设的起步
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年—— 年)
(1)背景:
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的长期掠夺和国民的肆意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那时,除东北三省外,全国主要铁路干线几乎没有一条可以全线通车,公路、海运严重堵塞。通货膨胀极其严重,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1949年工农业产量同历史最高水平的对比:
名称
产量
与历史最高水平对比
钢
15.8万吨
减少80%
煤
3243万吨
减少48%
粮食
11318万吨
减少25%
棉花
44.4万吨
减少48%
材料反映我国国民经济什么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状况:纵向看,大幅度下降,全面崩溃;横向看,与周边国家差距较大。原因:长期掠夺,国民和官僚资本家大肆搜刮;长期战争破坏。
(2)恢复: 年,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
阅读材料:1949-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亿元):
产量
1952年产量
比1949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粮
1.639亿吨
49%
9.3%
棉
130.4万吨
193%
53%
本材料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的什么状况?
建国初三年,工农业生产增长较快,超过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完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领导下,到1952年,仅用三年时间,工农业生产就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3)意义:为国家开展 创造了条件
过渡:党和并不会仅仅满足于经济的恢复,其更远大的目标在于将我国建设成为工业化强国。为此,又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即第一个五年计划。
2、第一个五年计划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在国内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在其实行期间,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竟然有五条优质高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