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研究报告案例8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建设应用方式探究课题结题报告(2)

2020-11-25 23:13 网络整理 教案网

讲解说明型:以学科知识点及重点、难点、疑点的主讲为主。例如,清华大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新生活》,主要是使学生认识信息与信息技术发展、计算机的了解与知识。需要准备的素材就是对应的照片、清晰简洁的文本等。再利用幻灯片程序,将这种素材组合在一起,就可以进行制作了。

主题活动型:剖析主题活动的探讨目的,列出主题活动各个别的详细规定,分割成多个小项目,并分别确认每一个分课时的详细学习目标。考虑每个分课时的前后衔接,让微课内容作为一个系列。准备素材时需要留意前后的统一连贯。

操作演示型:针对具体的示例演示,其操作方法应注重细节。例如,清华大学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主要是使学生认识与制作Flash的特色补间动画、引导线运动动画等。课堂教学中技术瓶颈多,学生无法理解,教师就可将这部分制作成微视频。

算法与逻辑推理型:针对某个典型的例题或者程序任务的详解分析,或者是推理演算,重在思路的剖析与过程。例如五年级下册Scratch课涉及大量的程序算法及逻辑运算,需要准备好必要的程序流程图等,利用编辑工具,加入到录屏画面中,还可以设置几个问答的环节,制作成交互视频,控制微课播放的排序,确保学生对常识的把握。

微课的制作思路依据教学内容确定目标聚焦、内容短小的方法。考虑到小学信息技术课主要是计算机硬件的学习,我们引入以录屏方式制作微课为主。选择较为专业、易于操作的Camtasia Studio软件制作视频。按照指定内容—确定主题—脚本编制—前期拍摄—后期编辑—视频生成—平台公布分享—课堂实施应用的方法进行。确定了微课的设计评价标准:选题设计简明、合理;教学内容科学、逻辑清晰;作品完善,结构完整、技术规范、语言规范;教学方式独特、趣味性强、目标达成率高。

(二)课程的组织公布与分享便捷性原则

制作完成的微课为了便于学生的使用,可以采用下列几种发布形式:(1)通过计算机网路教室软件以文件分发的方法来进行公布。在帮学生布置任务时,将制作完成的微课同步分发至学员的计算机上,让学生自己适时打开进行观看,为学生提供学习模式选择。(2)通过魔灯网络系统进行发布。这种发布形式是运用魔灯平台的课程组织管理发布微课。并根据教材的章节进行排列,以便于学生的点播。

微课作为一种学习资源,学生学习就能在课内,也可以在课外。考虑到学生家庭利用网络开展学习的不确定性这一现实,我们引入多种方式发布微课。以教学内分发微课学习为主,以QQ群、魔灯平台分享为辅。给学员学习提供多种路径选择,以便捷性的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三)微课程课堂教学运用因势利导原则

1.结合课堂不同阶段,让微课发挥不同的作用。

课前激趣:在课前的预习阶段,学生初次接触新知识,学生会对任务中的好多知识点还存在问题,此时的微课主要是承前启后,为学员学习新知、掌握新技能提供主观动力,通过微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中突破:将学习的重点、难点放置到微课中,让学员在操作遇到难题时可以自己点播学习,解决疑难问题,达成学习目标。通过微课解决教师学习过程中遭遇的难题。

课后扩展:引导学员通过微课对教材中的一些扩充任务等进行深入的学习,这样既不影响其它学生基本学习任务的完成,又可为学生提供更为开阔的学习表演。通过微课来扩展学生学习的空间。

2.确定微课的用途定位,发挥微课的最大价值。

演示教学:微课作为课堂演示资源,高效再现操作细节。利用微课的方法轻松地展现了老师的操作细节,有助于突破重点、难点,让学员迅速把握制作技能,教师就有更多的时间推进个性化指导教学。

课例研究报告范文_课例研究报告范文

分层教学:将微课作为分层教学资源课例研究报告范文,实现异步式教学。学生的差异性是不可避免的,教师有责任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同时尽可能创造条件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可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取得发展。通过微课实施教学,可以使每个教师都感受到顺利的幸福。

自主学习:微课作为自主学习资源,帮助教师自我阐释。有了微课,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可以使教师先自主探究,遇到困难时再看微课提示。学生信息技术课上的学习,就不再是机械的操作与模仿,而是主动地去建构,自学能力也会受到增强。

分析:研究的成果这一部分应该紧密围绕研究的内容来写,但是很明显,研究预设的研究内容是“微课资源的设计与制作方式策略”“微课资源的分发与分享方案与思路”“微课程应用的通常教学方式”,而这里研究的成果却是关于上述三个方面的方法,研究的内容明显偏离了预设的探究内容。第一部分讲述了“讲解说明型”等四种类别的课程适合制作微课,其后对此类课型的微课的制作方式描述过度简略。第二部分的表述过于简略,只列出了两种发布形式。第三部分强调了几个原则以及称为策略,并没有提出应用方式。总而言之,研究报告反映了探究并没有完成预设的研究内容,而且报告所提及的公布方式等更加简单,对于读者而言,并不能从中学至发布的方式。

七、思考与展望

微课程运用建构主义的方式,将大的知识块拆分成一个个微小知识组块,通过网络或移动设施供学习者学习的课程。微课程具有时间短、主题目标确立、知识内容灵活精简、自主选择性强等优势,它指出某一知识的深度,但知识的广度不足。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现在,将微课有效地应用在学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演进趋势。但是将微课程应用于教学中时,也应考虑:

(1)并不是所有信息技术课堂都可以借助拆分成许多微小的教学片断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此外,把完整的一部分知识组块以微小模块的方式呈现,可能会影响知识间的衔接。

(2)微课程的制作与学习应该学习者硬件环境的支持,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带有通过网络进行微课程学习的软件设备等。

(3)微课程学习并不能替代校长的课堂教学,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老师指导与支持针对学生而言也十分重要。

以上看到也是课题实施后必须进一步思考的难题,课题还必须进一步加强。也唯有那样,课题才具备更大的推广价值。

分析:思考与展望能够紧密地围绕研究内容来写,三条内容带有启发意义。如果是探究结论,则写这种内容是课堂的反省,而不是对探究本身存在的不足和反思。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意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2-14.

[2]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5-16.

[3]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理念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评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2).

[4]唐军,李金钊.中小学微课程研究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13(9).

分析:参考文献格式规范,所提及的文献与课题紧密相关,并且文献更新。

总体评价:不符合研究报告的基本格式,没有完成题目体现出来的探究内容,难于通过结题鉴定。

研究报告案例8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建设应用模式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修改建议:

课例研究报告范文_课例研究报告范文

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建设与应用方式的研究报告

摘要

关键词

(一)导言

1.问题的提出

(针对文献研究中看到的微课程的作用,微课程在学校信息技术课程中并没有发挥作用,则强调要讨论学校信息技术微课程建设与应用方式。)

2.关键词的界定

微课程:本研究中微课程是指……

3.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1)理论意义:本研究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

(2)实践意义:本研究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

4.研究目标

探讨学校信息技术微课程资源的设计、制作方式与思路;微课程资源的分发、分享与思路,并建立微课程的应用方式。

5.研究内容

小学信息技术微课资源的设计、制作方式与思路(用两三行描述怎样开展这项内容研究)

小学信息技术微课资源的分发、分享方案与思路(用两三行描述怎样开展这项内容研究)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微课程的应用方式(用两三行描述怎样开展这项内容研究)

(二)国内外研现状述评

1.国内研究状况(扩展描述)

2.国外研究状况(扩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