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模板 > 正文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五篇(4)

2019-11-20 17:01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四、编故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结尾通过编故事,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参与性强,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当然,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积累经验,用新理念武装自己,让课堂教学更加魅力无穷。

展开阅读第三篇全文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课题名称《我要的是葫芦》

word模板删除路径_powerpoint 删除模板_教案模板删除

一、概述

1. 小学语文 2. 一课时

3.本课是一篇看图学文。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本课有四幅图,分别有四段话与之对应:第一幅图画的是葫芦藤上长满绿叶,还结了几个小葫芦。种葫芦的人站在葫芦架前,看着可爱的小葫芦非常高兴。第二幅图画的是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不在乎,眼睛只盯着葫芦。第三幅图画的是邻居劝他治虫,种葫芦的人不听劝告,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第四幅图画的是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分析

1、认读会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叶子和葫芦的关系。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教案的教学对象是农村小学低年级段学生,大多数同学的家里种过葫芦,所以对这种植物并不陌生。但是对于植物的生长条件不是很清楚。对于葫芦的果实与叶子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就更是无从知晓了。教学中可结合学生已有的拼音基础,进行朗读教学,使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并通过设置教学情境,以朗读为导向,让学生在朗读中不断感受、了解植物的叶子与它的果实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以及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师通过PPT生动形象的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葫芦图)它是——(生答)葫芦。

2、谁愿意和它打个招呼,亲切地叫它一声。“葫芦”的“芦”单个读第二声,放在词语中读轻声。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葫芦的有趣的寓言故事(课件出示课题)— 14 我要的是葫芦。

4、齐声读课题,自由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指名读生字、词语,齐读生字词语。

2、同桌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三、看图

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故事中的葫芦,先看第一幅图,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哪个小朋友能说说这幅图?下面请小朋友再看一幅图,出示第二幅图,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四、说话:

1、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小朋友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学生发表意见。)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你就明白了。

五、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思考:这个人的葫芦长得怎么样,他喜欢自己种的葫芦吗?

2、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说说自已听了以后的感受。

3、你觉得哪些词写得很好,让人一读就感到葫芦长得很美,很茂盛?(细长、长满、雪白的、小葫芦)小葫芦真是太美了,所以呀那个人就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老师还欣赏一个词“挂”。每次读到“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我仿佛看见挂在藤上的小葫芦随风摆动,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课件:挂)

4、哪个小朋友能把小葫芦读得更美更漂亮?让人一听就喜欢上它。指名用自已喜欢的方式读第一段。其它同学评。他就把描写葫芦美的词读得很优美。还有哪个小朋友能读得更美呢?

5、小朋友你们想当小老师吗?下面请把你的同桌当作小老师美美地读给他小老师听一听。(来,我们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

6、比我们更喜爱葫芦的人是——(种葫芦的人)。你从哪句体会到?(那个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师:看一次?

生:看几次。

师:对,强调看几次。生再读。

7、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每天、几次、盯着、自言自语)(可以看出这个人非常喜欢葫芦,希望葫芦快点长大,长好)

8、理解“盯着、自言自语”词语的意思。

9、是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我也非常喜欢,也希望它快点长大。让我们带着心中的喜爱再美美地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让葫芦在我们脑海里生根、开花、结果。(齐读。)

10、现在,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个人这么喜欢葫芦,他最后得到葫芦了吗?这是为什么呢?请在课文中找一找句子,齐读最后一段。出示图:多可惜呀!

11、小葫芦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小朋友读课文

2、3自然段从故事中找答案。学生自由说。

12、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13、读读下面两句话,猜猜这个种葫芦人的想法?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认为:———(了解蚜虫,并进行指导朗读)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 小朋友认为他想得对不对,大家讨论一下叶子上的虫到底用治不用?小组讨论汇报。

14、谁能说一说,那个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了?(是呀,要想让小葫芦长得好,我们除了要给它浇水,施肥,当它长虫子的时候,我们呢还得给它撒农药,这样,我们才能得到又大又好的葫芦呢!可是,这个种葫芦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的葫芦全落了,他一个葫芦也没有得到。他也不听别人的劝告。)

15、你想对这个人说些什么?

1、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续编故事)他会这样做:() 板书设计:

14、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

葫芦(可爱)

↓↓

长虫───────→落了

七、教学评价设计

1、你学会了什么?

2、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3、你该怎样学习语文?

八、帮助和总结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寓言是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紧紧围绕单元目标,结合本课特点,从观察两幅插图的不同为切入口,采用不同的方式通读全文,然后分别学习

一、四两段,了解现象及结果后,再探究其缘由,学习

二、三两段。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积累词汇和培养语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把读有所悟,以悟促读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意义,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展开阅读第四篇全文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 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中受到启发。

2、 朗读课文,体会不同句式的语气。 教学准备:

葫芦实物,生字卡,葫芦叶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出示课件,导入煽情,初读探知

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葫芦”。(了解葫芦的茎、藤、叶、花、果,认识生字“葫芦”。)

2、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二、声色动情,游戏识字

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认识生字,能把生字读准,并能组成词语。

2巩固生字认识。 读一读词语: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

3、练习拍手歌,识记生字。

三、品读悟情,质疑解疑

1、引导朗读理解第一段。

2、用一用量词:从前,有个人种了一( )葫芦。花谢后,葫芦藤上挂了几( )小葫芦。

3、比较句子。

“葫芦藤上长满了叶子,开出了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引导学生感受第二句话把葫芦的形状、颜色和果实的大小写得更具体,更仔细。

4、朗读体验。

指导朗读第

4、5句,从“多么”“每天”“好几次”几个词语中感受那个种葫芦人喜欢葫芦,急切希望葫芦快快长大的心情。

5、设疑导出第4段。

四、感悟体会,深究原因。

1、导读课文

2、3段。(当叶子上爬满了一些蚜虫时,那个人怎么想?怎么说的?)

2、指导学生读好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感悟人物的内心,进行语言转换训练。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体会那个人说“我要的是葫芦”这句话时,心里怎么想的?并出示类似句子仿写。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小葫芦变黄落了的原因。

4、课件演示植物生长过程,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设计意图:课文第

2、3段是课文的重难点。我通过问题的设置导出课文,凸现重点。通过朗读的指导和训练,提高了学生语言的感知能力,突破了课文的难点,情感的体验。][

五、设置情景,拓展升情,课外延伸。

1、那个人看到葫芦都落了,他会说些什么?

2、续讲故事:那个种葫芦的人见到了葫芦变黄落下,心里十分难过,他后悔当初不听邻居的劝告。第二年,他又种下几棵葫芦,以后他会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新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借以巩固学习成果,拓展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展开阅读第五篇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