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中外美术史教学内容优化中图:G424
摘要 《中外艺术史》是我国高校艺术系的一门理论基础课。主要梳理中外艺术史的发展历程和规律。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外艺术文化,更好地发展创作和设计。意义。目前该课程的教学不容乐观,学校和教师有必要采取措施提高教学效率。本文重点对本课程的教学意义、现状及改进措施进行研究,希望对具体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 艺术设计专业 中外艺术史教学内容优化
中国图书馆分类号:G424 文献识别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3.053
摘要 中外艺术史是我国高校艺术类专业的一门理论基础课。主要梳理中外艺术史的发展历程和规律,对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外艺术文化,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创作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学校和教师需要采取措施提高教学效率。本文着重阐述本课程的教学意义、现状及改进措施,以期对具体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 艺术设计专业;中外艺术史;教学内容优化
近年来,除专业的艺术院校外,我国艺术院校(系)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占比超过一半。由于应用和实践的趋势,除了公共必修课外,设计专业的专业课程种类繁多,课时数也占了其中的大部分。许多高校为了解决课时分配问题,牺牲了某些类型的理论课或课时。这对理论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理论课总时数不断下降的现实下,不仅要调整思路,优化内容,改进方法,努力保证教学质量。
1950年代,在王迅、金维诺等艺术史家的悉心照料下,中国高校第一个艺术教育“艺术史系”成立。自此,《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和《美术史概论》构成美术理论研究领域的基本内容,成为高等院校美术专业基础理论教学的必修课。大学。中外艺术史是传统专业艺术院校的两门课程。近年来,随着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需求的增加,国内高校设计专业激增。由于强调学科目标的实践和应用,大多数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将这两门课程合二为一,客观上造成了“中外艺术史”课程的边缘化。由于教学效果不佳,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概念定位、内容优化、方法措施等方面反思这门课程应该如何继续下去。
1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开设“中外艺术史”的意义
首先,从主要艺术专业的角度来看,中外艺术史是一门关于中外艺术史发展、沿革、传承等关系的理论课程。“学生可以建立一个系统完整的中外艺术史框架,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欣赏和分析能力。”[1]其次,艺术设计专业属于艺术学科范畴,不仅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和技巧,还需要了解中外艺术史的发展,了解不同的流派、风格等知识,以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欣赏。设计艺术虽然是一门专业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但在推进专业技术教学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人文学科的教学。学生的设计理念使他们的设计更受观众欢迎。” [2] 作为一名设计师,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外,还需要对设计艺术有熟悉和深入的了解。设计出内涵丰富、文化丰富、经得起考验的作品。最后,国内美术专业的历史教学一般由“中国美术史”和“外国美术史”两部分组成。没有在历史文化范畴和大艺术背景下形成研究观念。学习者处于认知和理解的过程中。中学会觉得无聊,而且用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学习效果很小。这种艺术史教与学的分离使学生无法很好地理解艺术本体论的语言,如流派、题材、形式和内容。更何况,经过研究,我不知道中外艺术在一个相似或相同的历史时期的发展。这是不可能理解艺术整体的规律性的。不知道在相似或相同的历史时期中外艺术的发展。这是不可能理解艺术整体的规律性的。不知道在相似或相同的历史时期中外艺术的发展。这是不可能理解艺术整体的规律性的。
因此,为解决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不懂绘画、缺乏基本艺术素养”的问题,[3]为设计专业开设“中外艺术史”课程具有重要意义。学院和大学。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加强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是设计艺术教学的思考、探索和研究的方向。
2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中外艺术史》教学现状
《中外艺术史》课程虽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除历史理论专业的学生外,绘画与设计专业的学生更倾向于提高专业技能,增加专业技能。“客观事实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缺乏关注
艺术设计专业是人文社会科学框架内集艺术性、创意性、实用性、实用性为一体的学科,涉及人文、历史、社会、自然、材料等多个领域。大学艺术设计教育不仅是专业技能和方法的培养,更是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综合教育体系。但是,目前国内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普遍存在着“光论重技”的观念现象。历史理论课程被边缘化,缺乏重点。造成理论教学意识淡薄,课时不断减少,师资力量不足。问题。众所周知,只有让学生掌握学科领域必要的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从设计和创作中汲取灵感,为借鉴传统的设计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2.2 学生兴趣不足
《中外艺术史》等理论课往往冷门,首先是概念理解不够。学生没有意识到艺术理论对个人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学术视野的提高的作用。设计专业的学生往往形象思维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他们表现出对设计创意、表达技巧和工艺感兴趣,但对非直观、逻辑和推测性的理论课程不感兴趣。许多学生不愿意花时间阅读和思考。二是能力有限。多年来,我国应试教育的问题一直在高校中暴露出来。因为中学不太重视艺术教育,许多学生缺乏基本的艺术知识。高校要花时间补充发达国家中小学已经具备的基本人文和艺术素质。此外,文科本科招生对文化课的表现要求较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较差,使得理论课的教育难度加大。最后,学习方法是错误的。我国高校历史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比较简单,教师易于循序渐进。这种“填鸭式”的被动学习,不仅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让学生感到厌烦。面对这些问题,
2.3 过时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目前,许多高校的《中外艺术史》仍是按年代编年格式纵向编排,有国界和地域界限。不同的是,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和办学条件的提高,PPT等教学应用以图片的形式呈现直观感性。但这种“流水账”、“用图说话”的“叙事”方式,教师只传达了自己一般意义上的理解和感受,学生仍被动接受,课堂交流与共鸣不足. 老师讲授的课程内容和“老师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又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是教育的失败。”[4]
3 针对现状的教学改革措施
艺术设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社会道德责任感和独立人格的设计主体。如果不重视设计专业理论课的教育,可能只会培养程序化的绘图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3.1 优化整合内容
目前,高校设计专业大多选择将中外艺术史合二为一,安排34或51学时完成。在这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讲述中外艺术从史前到20世纪的历史发展不仅不现实,而且教学效果堪忧。有必要优化和整合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可分解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侧重于一个课题的研究,每个课题为一个课题,可以进一步扩展和深化,体现多学科理论参考、多方法应用的特点研究型课程。” [5] 本次调整需要树立“大视野、大艺术”的理念,以及对不同地区和民族的艺术的完整处理。比如在西方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我国的明代艺术,基本上处于同一时期,都可以说是一个问题。他们是否比较了两者之间的异同?有什么作用和意义?以此类推,可以辐射出很多有用的、有趣的思考和分析。
3.2 开展比较教学
针对上述主题化、单元化的教学内容调整,开展了比较教学。俄罗斯教育家乌辛斯基曾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发现和思考的基础。我们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 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拟定课程主题,激发学生完成课程。. 它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首先,由老师带领,利用1/3的课时,以时间为纵坐标,展开一个按时间顺序排列的艺术史概述和系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理清历史时代的更替与艺术发展的历史关系;二是梳理艺术类型形成、发展和演变的规律。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中外艺术史发展的基本历史,理解艺术的发展演变与其所处的社会、历史、政治等要素密不可分,理解艺术类型的交替和变化是有规律的。
其次,学生是主导,教师是辅助。总剩余课时的三分之二用于确定以风格或体裁为横坐标的主题单元。学生分组选择和完成不同的主题作业。本单元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思考、小组讨论等方式查阅资料、集思广益、协作、互相帮助,完成作业,分组讲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题材、体裁、文体等具体问题入手,积极阅读、深入思考、深入讨论。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外国美术史教案模板,拓展艺术史知识,了解艺术语言的变化规律,
最后由老师主导,利用剩余的课堂时间开始一系列的总结讲座。教师通过串接相关信息,引导学生重新关注艺术史的主要语言、发展规律等问题,巩固知识点。
3.3 调整考核方式
《中外美术史》课程成绩照例由平时、期中、期末各题按一定比例相加,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体。这种方法容易通过死记硬背和机械复制鼓励学生被动学习,不利于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掌握。本文建议参照下表1进行调整。
4 总结
中外艺术史涵盖古今,博大精深,集感性认知与理性分析于一体。在当前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外国美术史教案模板,《中外艺术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专业理论课。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这门课的教学在寓教于乐中实现其价值。
参考
[1] 林荣芳. 高等学校中外艺术史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研究[J]. 艺术教育, 2016 (06): 148-149.
[2] 李蓓蕾.比较艺术本体论[J].大连大学学报, 2007 (05): 65-68.
[3] 刘明.高等艺术院校中外艺术史课程教学探讨[J]. 艺术教育研究, 2013 (12): 116-117.
[4] 李玲红,刘春元,张福昌.中国美术设计史与中国工艺美术史的比较教学方法研究[J]. 无锡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2): 77-78.
[5] 王晓光.设计艺术史理论课教学改革探讨[J]. 装饰, 2006 (10): 85.
中国人不能再被西方帝国主义国家欺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