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模板 > 正文

黄土地貌的形成是在什么条件下 什么是中国?(3)

2018-01-28 02:03 网络整理 教案网

村落和农田一起

成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景观

(贵州省丹寨的村庄与梯田,摄影师@姚朝辉)

村落的人口继续壮大聚集

又演变为

城市

(城市并非都由村落逐渐演化形成,而是有多种方式;下图为四川阆中古城,摄影师@姜曦)

从远古时期到17世纪

中国一共建了4478座大小城池

虽然历经战火、拆除、焚毁

仍有少量古城保存下来

成为现代中国的稀有之物

(宽窄巷子,始建于清代,是成都少有的古城遗存;照片拍摄于2016年1月,摄影师@叶青)

这些古代城市

从最初就建立起了和村落的良好互动

城市居民产生的粪便会由专人在夜间收集

并送到村落中,再由农民撒入田间

人们称其为“夜土”

一方面它减少了对城市、河流的污染

另一方面农田也得到了养分补给

而作为回馈

那些有着充足肥料的村落

将向城市提供数量更丰富、品质更佳的农产品

(古代离城市近的农田往往产量更高,农民也更富裕,这与夜土有着莫大关系;下图为湖南凤凰古城,像这样临水而建的城市,如果不是有着恰当的处理,很快就会严重污染;摄影师@薛海阳)

中国古代城市尤以规模宏大著称

除却众人皆知的长安、洛阳、汴梁等超级都市

公元前1500年的郑州二里岗遗址

城墙周长长达7千米

是北京明清故宫的两倍

城市面积25平方千米

居住人口最多可达10万

像这样大得惊人的城市

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数不胜数

(人口数据有争议,本处数据来自《中国环境史》)

村落、城市的大规模产生

带动了中国人对木材的狂热需求

这是另一种非常的重要资源

木构架建筑在古代中国取材方便且施工迅速

再辅以砖、石等其他材料

就可以变为起居、休闲、顶礼之所

于是大量森林被砍伐

取而代之出现在中国地表之上的便是

千姿百态的木构架建筑

(北京雍和宫,因全景拼接,建筑物的边缘有拉伸变形,图片源自@AirPano)

从普通的住宅

(四川隆昌云顶寨,摄影师@李珩)

到帝王的祭坛

(中央的祈年殿由28根金丝楠木大柱支撑;从这张航拍图上还可以看出天坛天圆地方的整体设计;因全景拼接,画面四周树木有拉伸变形,图片源自@AirPano)

包括那些精致小巧的亭台楼阁

(潮州西湖湖心亭,摄影师@陈冲)

甚至以沙土材料为主的福建土楼

其内部依然是土木、砖木混合使用

(福建龙岩永定承启楼,全楼由4圈同心环形建筑组合而成,外环为土木结构、第二、三环为砖木结构,第四环为祖堂,逐环递减、错落有致,是环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客家圆形土楼,鼎盛时期居住800余人;摄影师@在远方的阿伦)

中国古人喜欢将

多种多样的单体木构架建筑组合在一起

形成中国古代建筑最显著的特征

蔚为壮观的建筑群

(颐和园,因全景拼接,画面四周建筑物有拉伸变形,图片源自@AirPano)

集大成者便是

北京故宫

980余座不同功能的殿宇、房屋

共同构成了这个

占地面积72.5万平方米的超级建筑群

(故宫,图片源自@Benjamin Grant)

水稻、稷、木材等等资源

给我们带来的新景观已经非常惊人

而它们加起来也不及另一种资源的能量

即“人”

自从人类有了阶层分化

“人”对于“统治者”而言

都是与木材一样的可利用资源

中国将是这方面的佼佼者

2238年前

秦始皇统一六国

世界上最强大的中央集权体系诞生

中国的统治者将比其他任何国家

都更容易调动庞大的人力

统治者坐镇宏伟的都城

用儒教统一全国的思想

不断启动那些史无前例的超级工程

包括动用数万到数十万人修建大型水利工程

(中国是一个偏爱大型水利工程的国家,从著名的郑国渠、都江堰到现代三峡、南水北调,数量极多;下图为云南的溪洛渡水电站,图片源自@DigitalGlo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