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罗那自治大学 一位985公派留学经济学博士的悟与思:关于成长、经历、科研与(2)
2、通读经典经济学著作。最好是英文原版,翻译过来的也可以,包括《国富论》、《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资本论》等。不要贪多,边看边体会。其实能做到这些就很不错了,很多经济学博士都没有通读过。
3、看一些欧美当代学者的新作,包括上面提到的《动物本能》、张五常的《卖桔者言》、诺斯的《1790—1860年的美国经济增长》等。按照这三步走,两年时间,可以对经济学娓娓道来。经济学是西方舶来品,看经典原作是不会错的,否则会被误导。再进一步,跳出来看,与其说经济学教会了你经济知识,不如说灌输了你看待周围世界的眼光,你对世事的看法将自然而然的按照经济逻辑展开,比如需求-供给、比如成本-收益、比如交易成本。或许这才是经济学教育最大的功用所在。
问2:您不仅在许多知名的学术会议上进行了现场报告,更有着丰富的SCI/CSSCI等核心期刊的投稿经验,能否为大家分享一下您的投稿经验和技巧?以及投稿过程中有哪些事项,是要特别注意的呢?同时,在攻读硕、博士期间,如果想要提高学术产出的话,您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答:个人整理的一些SCI投稿经验,供大家参考:
对于后者,要把学术问题串成串,一个问题一篇文章,以此为基础又可以引发下一个问题(文章),这样你就可以成为这个领域的领跑者。关键是要选对主题,有价值并且被圈内承认。有段时间我查阅环境污染和幸福感之间关系的文章,发现查出来的半数都由一名德国学者所做。他是发现了那个数据库就串着发出来一批文章,难度不大但关键是他早早地发现了,这就是选对研究方向后的先发优势。
问3:从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到瑞典皇家工学院工业经济系,从奥地利维也纳社会生态研究所到台湾义守大学财务金融学系,您在海外的求学、游学经历十分丰富,您在海外攻读博士期间最大的留学感受是什么呢?您认为经管专业的学生,应该如何规划留学并作好准备呢?在不同的大学进行研习和交流期间,您认为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答:不同国家(地区)学校(研究所)的学术氛围很不同,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学术思维和习惯,这对于未来发展大有裨益。巴塞罗那自治大学比如巴塞罗那自治大学会有不同的学习组(researchgroup),大家会固定的聚在一起讨论一个主题然后一起出去草坪晒着太阳吃饭,寓教于乐;也会有网上学术社区,每天都分享很多相关领域的新闻、公告或者最新文章,然后大家一起讨论。这种集体式的学术交流方式可能跟当地文化有关,西班牙人热情奔放,特别喜欢集体活动。瑞典皇家工学院则是另外一种氛围,没有固定的大型学术交流活动或者网上社区,多是私下少数人的合作,喜欢找个安静的咖啡厅一边喝咖啡一边轻声细语的聊着,偌大的研究所经常空空荡荡,有时一天都见不到一个人。南欧阳光好景色美,当地人喜欢出游,所以艺术文学别具一格;北欧苦寒之地,半年的极夜几乎见不到阳光,人只能待在屋里安静的做实验,所以工科很强。地理决定论依然有其合理性。
现在出国留学的同学,本科硕士多是商科,博士多是理工。建议条件允许的话,先硕士出去读商科,看看是否喜欢和适应国外生活,以及是否愿意继续学术。即便不适应,硕士不过一两年,很快就熬过去了。出国门槛主要是平时考试成绩和雅思/托福成绩,如果有文章就更好了。有条件的可以找留学中介帮忙。北美依然是最好的留学地;欧洲的话,西欧最好,北欧次之,南欧最后考虑。当然这只是整体而论,南欧也会有庞贝法布拉大学这样世界知名的商科院校。总体而言,国外读经管的中国博士并不多,希望越来越多的经管人走出去读博。
问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您能否和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经济学、管理学的学习资源呢?包括一些优秀的教材、教辅、图书、文献、网站、大牛介绍,以及您对这些资源的点评?您认为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如何提高学习资源检索和利用的技巧、水平呢?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