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模板 > 正文

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_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论文_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2017-02-28 02:03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

“转基因是否安全?”几个月来,这个问题在各种平台上被不断追问。一方面,转基因食品、农作物、种子已经大量进入生活,事实上,在世界范围内都已经很难找出没有吃过转基因食品的人;另一方面,有关转基因食品的一系列疑问,还有待澄清。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应当如何科学评价?中国之声特别策划《关于转基因,等待澄清的恐慌》第一篇:《关于转基因,为什么我们无需恐慌》。

转基因安全吗?对这个宏大而频繁出现的问题,一名美国生物工程博士打过这样的比方:转基因是一种技术,就像"红烧"是一种技术一样。如同我们无法回答“红烧是否好吃”,我们也无法回答“转基因是否安全”。红烧可以做出好吃的肉,也可以做出不好吃的肉,明白了这一点,就应该能够理解:转基因可以做出安全的作物,也可以做出不安全的作物。

无论是转基因还是非转基因,没有任何一种食品能被证明“绝对安全”。有专业的大厨把关,可以确保端上桌的红烧肉在水准之上,对转基因作物,这个“大厨”,就是安全证书。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徐海滨:国际上的主流学术观点,WHO或世界粮农组织对转基因食用安全有一个明确的定论,就是通过安全评价、在市场上销售的这类产品都是安全的。在中国,是获得安全证书的。而我们很多转基因食品,是通过转基因技术把它做成一个植物种类,在地里面做研究。没进入市场的时候,它不能通过法规部门的严格安全评价,它的安全性问题还不能说没有。但我们说,有过安全证书的、经过法规部门批准的,进入市场的、进入人类消费链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这个是有定论的。

截至目前,我国共批准发放7种作物安全证书,分别是耐储存番茄、抗虫棉花、改变花色矮牵牛、抗病辣椒、抗病番木瓜、转植酸酶玉米和抗虫水稻。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证书和长期动物实验的正面结果,在旷日持久的转基因对非转基因之争中,一直被摆在台面上。许多人的疑问并没有就此解决:现在没有问题,如何能代表将来没有问题?转基因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有何差别?记者就此对话美国生物工程博士、生物技术工业组织执行副总裁凯瑟琳·恩莱特(CathleenEnright)。

靠肉眼和经验选择育种,到杂交育种,再到诱变育种,以及现阶段以转基因育种为主的分子育种,这是转基因技术走过的发展路径。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作物为全世界广泛接受,而转基因技术的原理与其没有差别。凯瑟琳·恩莱特解释,过去采用杂交等技术的科学家,为了获取某个基因所代表的特性,必须从成千上万的实验结果中撷取自己所需的那一个,而转基因技术则将这种“大撒网”变成精确制导,要什么,就摘什么。

凯瑟琳·恩莱特:现在造成大家疑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于农业历史的不了解。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人类改变动植物基因的过程其实已经持续了一万年。在十八世纪,也就是三百年前,我们就已经实现了物种之间的基因转换。我们现在的技术不过是更精确了。在上世纪40年代,我们通过化学暴露或辐射改变作物基因,那会儿我们种出了植物,说,噢这株更高,我要这株!这种方式我们用了整整70年,一直到现在还在用。

再简单地说,我们现在吃的大多数农作物都是人类进行人工选育,也就是不断地把优良基因转出去加以利用,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转基因作物则是通过人工操作把基因单独取出来,再通过生物技术转出去,相比传统育种方式,更可控、更高效。

凯瑟琳·恩莱特:在过去的所有的育种方式中,植物DNA所发生的变化都是随机的,我们掌控不了。如今有了生物技术,转基因的过程开始变得精确、可控。

在生物工程学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被视作技术的改善而非新技术的创造;在全球对转基因态度最为积极的美国,转基因技术的高速发展已在一些组织的抗议声中成为了既成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