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宁夏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研究生考试大纲
主要探讨了学校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相关参考文献文献.
信息技术在学校党建工作中的应用
无人机技术在新闻摄影中的应用
用镜头拍摄出水墨画的唯美——再湿板技术在影视创作中的应用
新理念新技术助推水业转型升级——2018中国水博览会暨亚洲(宁夏)国际节水展览会侧记
第一篇高中信息技术论文范文参考: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研究
随着我国课程变革和信息化教育的推动,特别是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及2003年《普通学校科技课程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的颁布,我国大学信息技术教育处于了一个崭新的高速发展阶段.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成为大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者和推动者,其专业知识水准虽然直接影响着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品质,还间接制约着我国国民信息能力的养成以及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推动.然而,目前我国对学校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的研究还进入起步阶段,对其专业知识水准情况、专业知识来源以及其影响因素均已进行具体平台研究.因此,需对学校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进行进一步深入探究.
本文基于学生专业知识理论,以及我国大学信息技术课程推行现状,构建了学校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框架.依据此框架,采用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定量研究跟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东北地区的403名在职大学信息技术教师和174名师范生的专业知识状况跟专业知识来源的进行全面调查,试图全面系统地知道我国大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状况、专业知识来源以及妨碍其专业知识发展的诱因.主要探究结论如下:
1.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总体水准不高.不管是在职学生而是师范生的大部分专业知识的得分率都超过60%,处于不及格水平,未超过《普通学校科技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从运用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评价机制评价的结果来看,绝大部分教师专业知识综合得分在0.3-0.6之间,其中62%的教师超过0.5,87%的教师超过0.6;具体来看,信息技术教师的学科课程知识水准相对较多,其次是通常教育教学知识,再次是学科教学知识,最低的是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另外,教师之间专业知识水准存在显著变化.教龄、教师级别、教师所在中学级别是影响学生专业知识水准的重要原因.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准随着教龄的下降而下滑;骨干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准显著低于非骨干教师;省重点中学的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准也显著低于通常学校的学生;且这些变化在学科教学知识上表现最为明显.
[selfurl]
2.根据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特征,信息技术教师能分为低分非均衡型、低分均衡型、高分非均衡型和高分均衡型教师,其中高分均衡型的学生大多是骨干校长,低分非均衡型的学生以中老年教师居多,高分非均衡型的学生以年轻教师居多.
3.利用统计预测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在职大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知识来源研究得出:自身教学心得和思考、与朋友日常交流是其专业知识重要来源;教学研讨活动是非常重要的来源,而在职培训和学历补偿教育的作用对专业知识的提升作用不显著.从师范生专业知识来源研究得出:教育见习与实习、教法课是其专业知识的重要来源,而教育类课程、微格教学的作用不显著.同样运用统计预测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师范生的专业知识来源研究得出:教育见习实习、教法课是其专业知识的重要来源,而教育类课程、微格教学的作用不显著.
第二篇高中信息技术论文样文:普通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信念研究
2003年4月,教育部颁发了《普通学校科技课程标准(实验)》,拉开了信息技术课程变革的序幕.信息技术课程成为科技学习领域的课程之一,与语言与哲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艺术等学习领域的课程从模式到准确的课程价值都有较大的差距.在信息技术课程自身理念不断变化的历史背景跟现今课程变革的情景下,信息技术教师对课程、对学员、对教学和对自身拥有什么样的信仰直接关涉到新课程的实行、落实与演进.关照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信念,即知道学生信仰情况,找到影响教师信念产生与转变的诱因,进而提供推进教师信念转变的各类基本保障,成为普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推行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研究和质化研究法,并在质化研究过程中应用扎根理论.首先,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搜集跟梳理,提炼出教师信念的涵义、构成、影响因素、教师信念与课程决策的关系等成为探究的理论根据.然后,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深入课堂现场,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阅读老师的课件、与学生沟通来搜集第一手资料,为探究提供可靠的根据.最后,对资料进行深入探讨,得出研究看到跟结论.
研究看到主要有三个:一是在历程了多年的课程变革实践之后,普通学校信息技术教师信念产生了一定的平台结构,主要包含关于课程、学生、教学和自身四个维度的意志.维度的界定主要是为了基本样态呈现过程中的清晰化.事实上,教师信念并不是相互独立跟分割的,而是在各类信仰的融合中妨碍教师行为的;二是信息技术教师信念呈现出非常稳定的基本样态,主要信仰与新课程所提倡的观念基本是一致的,绝大部分信念是趋于积极的,是向着有利于课程、学生跟老师发展的方面的.但这种积极的信仰由于遭到现实条件的限制,并不能在实际教学中被很高地倡导.而这些由主要信念派生出的确切信念有一部分是非常负面的,相反,这些负面的信仰是有碍于课程、学生跟老师发展的,却仍然作用于学生的课堂实践;三是信息技术教师信念的产生与转变除了受自身学生时代的学习历程和以前的工作经历的影响之外,来自大学文化、科组文化、上级行政或者高考文化的妨碍也是不容忽视的,外部原因很大程度上或者超过外部原因的功效效果.所以,信息技术教师积极信念的加强跟消极意志的转变,有赖于内部和外部的共同努力.
根据上述研究跟发现,本研究对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积极信念和转变信息技术教师消极意志提出了详细建议:即学生进行教学反思,为加强积极信念跟转变消极意志提供根本性途径;上级行政部门有效干预,为加强积极信念跟转变消极意志提供指导性保障;学校文化的改革,为加强积极信念跟转变消极意志提供条件性保障;教研组文化的生成,为加强积极信念跟转变消极意志提供激励性保障.
第三篇高中信息技术论文范文模板:高中教师信息技术概念转变研究
由一种对于“学习”的理解出发,本研究得出了在对学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学习进行探究时,选取概念转变成为探究角度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笔者进行了两项预研究,发现了一个现实问题,从而确认了本研究的可行性.
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研究围绕“概念转变”这一核心内容,试图缓解三个方面的难题.第一,高中教师信息技术前概念以及学后差异.具体来说,包括两个子问题:对于大学信息技术学科中,本研究涵盖的五个学习单元的内容,学生存在这些前概念?课堂教学之后,这些前概念出现了哪些差异?第二,高中教师信息技术概念类型及结构.具体来说,包括两个子问题:对于大学信息技术学科,学生头脑中的概念有什么类别?学生概念图是体系化的而是碎片化的?第三,促进学校教师信息技术概念转变的课堂策略.即:对于大学信息技术学科中,学生存在的前概念,如何设计推动概念转变的教学思路?
围绕着三个方面的探究问题,本研究引入问卷调查法、单组前后测前实验法等,首先运用自行研发的前概念测试软件,探究了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前概念以及学后差异,实现了对学生概念转变的客观理解,基于研究结果,深入探讨了学校教师信息技术概念类型及构架,完成了研究推断的提炼与升华;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推动概念转变的支架,实现了在理论层面对支架要素与操作步骤的上位把握,最后,在实践层面,完成了借助准确内容的支架建立、效果检验.
具体来说,研究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开发了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前概念测试软件.
依据本研究优化的二阶诊断检测高中信息技术教案模板,经过四个阶段,十个步骤,开发了前概念测试软件.该工作涉及至的调查样本,覆盖全省3个省(直辖市)9所学校18个班级的1019位学生.最后产生了:涉及五个学习单元,涵盖18个测试知识点,包含18个题目,克隆巴赫α系数为0.82,测量建模中各指标的因子负荷t值均高于2,测量建模的卡方与自由度的差值为2.56,RMSEA为0.07,CFI为0.92,NNFI为0.91,即信效度良好的二阶选择题问卷.
第二、探究了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前概念以及学后变化.
利用第一部分工作的成果,探究了前概念以及学后差异.该工作涉及至的调查样本,覆盖全省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2所学校12个班级的639位学生.探究得出了如下结果及结论.
1.对于五个学习单元的18个测试知识点,学生存在70组所占比重较高的前概念及相应理由,并得出了课堂教学时候,这些前概念及相应理由所出现的差异.
2.高中教师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存在六种概念类型:(基本)科学、张冠李戴、以偏概全、由表及里、性质使然、生活推理.
3.通过制作五个学习单元的学员概念图、科学概念图,得出了所有概念类型的构架特征、结构类别、外显行为.
高中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相关参考属性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文章
大学生适用:
2000字专升本毕业论文、2000字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5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型:
高中信息技术方向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学校信息技术论文范文题目
4.对于大学信息技术学科,学生概念图是体系化的,并得出了体系化程度的特点.
第三、构建了推动大学学生信息技术概念转变的支架.
从“内核”和“操作框架”两个部分高中信息技术教案模板,构建了推动概念转变的支架.其中,在内核构建部分,本研究探讨了原则、反思、情境三个核心要素.具体来说,设计了六类方法:对比法、发现法、澄清法、推理法、过渡法,两类反思:自我思考、同伴评审,三类情境:激发情境、直观情境、类比情境.在操作框架建立个别,本研究探讨了方式、内容两个运行要素,以及支架的操作步骤.具体来说,从纸质学习册、电子学习册、网络学习系统三个层面讨论了“形式”要素,从风格、角色、语气三个方面探讨了“内容”要素,并预测了支架的操作步骤.在理论层面,实现了对支架要素与操作步骤的上位把握.
第四、检验了推动大学师生信息技术概念转变的支架.
以资源管理器学习单元为借助,对山东省某大学一年级一个普通学校的44名学生,进行了单组前后测前试验.紧紧围绕在前测中得出的学生的前概念,设计了相应的方式、反思、情境,从而形成了支架核心要素;并结合教学环境等原因,明确了支架运行要素.实验检测结果显示,对于该学习单元的一些知识点,后测均值在0.05水平上,显著低于前测均值.从而在实践层面,实现了对第三部分工作的成果的实证.
第四篇高中信息技术论文范例: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
随着社会的演进和信息技术的飞速推进,20世纪80年******始在我国开设的计算机课程,经历了不同的演进阶段,逐渐演变为以培育信息能力为目标的信息技术课程.2003年《普通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的公布,2004年以后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在全国范围的逐步展开,使其探究意义得以不断凸显.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研究也有在诱因和外因的一同作用下才萌发的探究命题.从外因来看,全球化、信息化和多样化的社会演进趋势,从工业社会到信息社会的变革,信息文化热潮冲击人类社会的工作、生活跟学习,自然地体现在大学课程上.从内因来看,信息技术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深入发展,必然会对其价值有进一步明确的诉求.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是信息技术课程理论探究的逻辑起点.基于丰富信息技术课程理论模式和解决信息技术课程实践问题的双重目的,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研究是时代跟现实所必须的.
本研究主要采取了采访、文献探讨跟问卷调查等方式,先后采访了7位信息技术教研员、20位信息技术教师和8名中小学生,对261名信息技术教师和595名中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且对我国历史上的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性文件或者国际上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等进行了文献探讨,试图全面系统地探究信息技术课程价值.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的理论构架,即应然状态的信息技术课程价值.人们怎样认识信息技术课程价值,了解信息技术教师和师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价值的了解情况与制约因素.信息技术课程价值实现的状况、影响因素和推动模式.
俺到江浙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