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模板 > 正文

书本里的蚂蚁_书本里的蚂蚁故事_书本里的蚂蚁读后感(2)

2017-01-03 05:00 网络整理 教案网

遗憾的是,由于教师和家长对儿童文学的不了解,只有少数的孩子有机会闻到这种经典儿童文学作品“特有的香气”。

教师要在儿童的经典阅读中担当起“点灯”的责任

儿童文学创作日益繁荣,各国精品力作异彩纷呈,我们的儿童却为何远离儿童文学?

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北师大儿童文学教授王泉根认为,不是没有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而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儿童文学作品到达不了儿童的手中。这种局面涉及儿童文学的社会化推广工作。诸如,儿童成长的生态环境恶化,社会生存、竞争压力加大,背负父母、老师殷切希望的儿童课业负担依然沉重,网吧、口袋书诱惑着孩子的视线,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等。而中小学教师对儿童文学知之甚少,尤其是不能忽视的现实问题。

上海师范大学儿童文学教授梅子涵也认为,教师在帮助孩子选择文学作品和指点阅读方法上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他的文章和讲演里,梅子涵多次提到过斯蒂文森的诗《Thelamplighter》(点灯的人),提到过“那个每天太阳落下后,就扛着梯子走来,把街灯点亮的李利。”因为他使“那些坐着喝茶的大人和孩子们,又看见了窗外,柔和的光,朦朦胧胧间,使一天的生活有了完美的心情。”梅子涵说,我们这些人,是有些像李利的,也是点灯的人,把一本本有趣也耐人寻思的书,带到孩子们的面前,让他们兴致勃勃地阅读,朦朦胧胧间,竟然使他们一生的日子都有了方向,我们点了很多盏让人长大的灯,让人优秀、优雅和完美。

但就目前而言,为孩子“点灯的人”还是太少了。

根据周晓波等人的调查显示“只有10%的小学生购买图书是听老师介绍的,而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购买的则有70.37%,显然教师在推荐作品方面的工作还是不够的”。另一方面让人更加忧虑的是,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迫切需要提高。中国教育报“全国城市中小学教师阅读情况调查”表明,中小学教师爱读书、在读书,但其中存在不少问题。不少教师读书的目的性、功利性非常强,在教师阅读书籍的种类排序中,教学参考类书籍居第一位,一些语文教师能如数家珍地报出各省市高考模拟卷中的作文试题,却不知道王蒙的成名作,更不知道卡夫卡是何许人也。相当数量具有中文专业、教育专业高等学历的中小学教师,对该向孩子推荐什么书居然一片茫然。

对此,王泉根教授认为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儿童文学在二级学科设置中被取消后直接影响到全国千百万在校中小学生的语文素质教育。目前,除了北师大、浙江师大、东北师大、沈阳师大、上海师大、重庆师大和湖南师大等少数师范大学还在坚持儿童文学外,其他高校中文系、教育系普遍不开设儿童文学课程,儿童文学师资队伍急剧流失、萎缩,造成学生专业知识结构残缺。当这些师范生走上社会,尤其是走上中小学课堂成为教师的时候,他们不会、也没有能力去做儿童文学的推广工作。令人欣慰的是,在新的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这种情况开始有所改观,比如北师大版、人教版、江苏版的中小学语文教材等都有意识地收入了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将“儿童文学与青少年文化”设为二级学科的申报也得到了批准,这将有力地推动儿童文学的建设,改善目前的儿童文学阅读状况。如果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童话、寓言、现代科幻文学,还依然是搬弄字词句篇、语法修辞、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的那一套教法,学生厌倦语文的状况就得不到有力的改观,更谈不上语文教师在儿童文学与儿童之间应起到的纽带、桥梁作用了。

据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教授兼人文学院院长林文宝介绍,的小学老师基本学历都是大学,现在有50%是研究生,师资素质很高。高校规定要教小学的人都必须修满2学分的儿童文学课程,否则不予毕业。现在不只师范院校的学生在修儿童文学课,其他学校也都在开这门课。的亲子共读、师生共读、阅读课、读书会以及各种层面的阅读推广活动能做得那样生机勃勃,应该说离不开包括教师在内的所有儿童文化工作者的辛勤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