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模板 > 正文

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_霍普金斯大学录取要求_南京大学霍普金斯中美(3)

2016-12-20 07:00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国立第四中山大学

1927年,国民成立,教育行政委员会经过通盘考虑,实行大学区制,国立东南大学、河海工科大学、上海商科大学、江苏法政大学、江苏医科大学以及江苏境内四所公立专门学校的9所公学合并,在首都南京改组易名“国立第四中山大学”,以纪念孙中山先生及北伐军攻克的第四座历史文化名城。[10][17-18](详见“国立第四中山大学”)

国立江苏大学

学校更名第四中山大学后,教育界人士普遍认为中山大学不止一处,不易辨认。1928年国民颁行《大学区条例》,要求“各省大学依据各地名名之”,规定改第四中山大学为江苏大学。于是,1928年2月改名为“江苏大学”。此令一出,即刻招到广大师生的反对,他们认为这样的更名“既不足以冠全国中心之学府,又不足以树首都声教之规模”。全校师生群情激愤,组成“改定校名团”,要求依照英国伦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等的做法,将校名改为“国立南京大学”。但国民执意要改江苏大学。[10](详见“国立江苏大学”)

国立大学

1928年5月16日,国民行政院作出决议,“江苏大学”改称“国立大学”,张乃燕仍为校长。

国立大学历史图片及相关纪念(10张)1927年9月,中华自然科学社在校始创。1939年,潘菽、梁希、金善宝等知名教授在该校发起创立“自然科学座谈会”,1944年改建为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194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自然科学座谈会”改名为“九三座谈会”,随后更名为九三学社。如今,九三学社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中国政党。1958年,以源于该校的中国主要科学团体为基础在北京组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图册:[13])

1932年,柳翼谋、缪凤林、张其昀等人,传承、发扬中国学统,以弘扬中华文化和昌明世界最新学术为任,结为国风社,开办《国风》学刊。9月,设于上海的商学院、医学院独立,1935年在南京重建医学院。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学校顺利西迁入川,校址设在重庆沙磁区沙坪坝松林坡,史称“重庆大学”。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吴有训出任校长。1946年11月1日在京(当时南京的简称)开学。全校设文、法、理、农、工、医、师范七个学院,为全国院系最全、规模最大的大学。根据1947年的统计,全校教职员1266人,学生4066人。其规模之宏大,学科之齐全,师资力量之雄厚,均居全国各大学之首,因而有“民国最高学府”之称。

1940年前后,该校学生先后创刊《太公报》和《大学新闻》,曾经创下中国新闻史上许多第一;比如第一个开设了“无人售报箱”,最早公开刊登的词《沁园春·雪》,送审和排印同步从而争取新闻自由以与周恩来领导的《新华日报》相呼应掀起潮。[10](详见“大学”、“国立大学”、“重庆大学”等)

国立南京大学

1949年4月20日,“百万雄师过大江”,23日,南京解放。

国立南京大学[13]

5月7日,南京市军管会主任刘伯承、副主任宋任穷派员接管国立大学。8月8日,国立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2日成立国立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梁希为主席。[10][17](图册:[13])(详见“国立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

1950年,10月10日,接华东军政委员会通知,校名去 “国立”两字而径称“南京大学”。校长周鸿经去职,梁希担任校务委员会主席。

1951年7月,南京大学改校务委员会制为校长制,潘菽任校长。这一阶段,学校根据“维持原有学校,逐步进行改善”的工作方针,通过一系列积极稳妥的改革,确立了办学方向,明确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方针和集中制的领导体制,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南京大学(1950- )(10张)1952年7月进行院系调整,南京大学调整出工学、农学、师范等院系成立南京工学院、南京农学院、南京师范学院等院校以及组建有关院校相关系科;保留文、理学院,主要并入金陵大学文、理学院,校址从四牌楼2号迁至鼓楼原金陵大学校址,成为文理综合性大学。(图册:[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