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技巧:《爬山虎的脚》教案教学设计

2020-09-06 18:09 网络整理 教案网

爬山虎的脚表格式教案_爬山虎的脚表格式教案_教案格式表

《爬山虎的脚》教案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会写“虎、操”等13个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爬山虎、操 场”等16个词语。

2. 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具体、形象的语句,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3. 能写出爬山虎是如何往上爬的,体会作者连续的观察。

教学重点

1. 能找出课文中写得具体、形象的语句,感受作者细致的观察。

2. 能写出爬山虎是如何往上爬的,体会作者连续的观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会写“虎、操”等8个生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7个词语, 理解“舒服”“均匀”“漾起”等词语的意思。

2. 有情感地诵读课文,了解作者细致的观察。

3. 抓住关键段落,体会文章具体生动的抒发,并积累相关句子。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1. 引导交流:哪些同学见过爬山虎?你们看到的爬山虎是什么样的?

2. 过渡:你们细细观察过爬山虎的腿吗?你们明白爬山虎的脚在哪吗?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位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认知

1.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整体认知。

出示自读要求:

(1) 圈出课文的字词新词。

(2) 思考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哪个。

2. 检查生字读音,指导生字书写。

爬山虎的脚表格式教案_爬山虎的脚表格式教案_教案格式表

课件出示:爬山虎 操场 嫩叶 舒服 均匀 重叠 空隙

(1)指导读准字音。“弯曲”放在语句中朗读,注意读准多音字“曲”的读音。

(2)指导书写“虎、隙”。

(“虎”“隙”两个生字较难,教师在教学上指导并练写,其他 6个生字提示技巧,学生课后再写。)

指导书写“虎”字:第二画短横像老虎炯炯有神的双眼,这一横下面的横勾就像老虎尖尖的舌头,写的之后千万不能忘记) 学生练写。

指导书写“隙”字:“隙”字后面旁边的“小”,竖钩变成了短竖。在上下两个“小”字之间,那条空隙里,只有日光能透过来,这个“日”要写得扁一些。学生练写。

3. 引导交流: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哪些?

(1)引导学生继续迅速浏览课文后,根据提取的信息汇报。

(2)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结构,了解课文内容) 提问:想一想,哪些自然段可以合并在一起?

再次板书:

设计意图:

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植物引入话题,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爬山虎这种动物的特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对形难字在书写过程中易错笔画的指导,帮助学生具体记住字形。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爬山虎生长的位置

1. 引导学生自读课本,提取信息。

出示自读规定:自读课本第一自然段,想一想爬山虎生长在这些地方。

2. 交流:爬山虎的生长位置。

预设:墙上、屋顶。

3. 讨论:自读第一自然段后,爬山虎给你留下了如何的印象?

预设1:爬山虎长得更茂盛。

预设2 :爬山虎是一种擅长攀爬的植物。

追问:课文中这些句子带给你这么的体会?

引导学生围绕“满是”“一大片”两个词语体会爬山虎的茂盛。

小结:①爬山虎生长在墙上。②爬山虎生长得更加茂盛。

4 .指导朗读:“满是”“一大片”两个词语要读得慢一些,“满”和“大”两个字要重读,突出爬山虎繁盛、茂密的样子。

爬山虎的脚表格式教案_爬山虎的脚表格式教案_教案格式表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关于爬山虎叶子的叙述,体会课文准确生动的表达

1过渡:我们从文字中似乎听到了那一片布满外墙和阳台的三角梅,它是这样茂盛。

2 .出示: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从这些方面描写了爬山虎的叶子。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从下面几方面进行交流:

(1)发现爬山虎叶子的色泽变化:嫩红一一嫩绿一一绿得如此新鲜。

围绕“舒服”指导学生读出安逸、惬意的体会。

(2)了解无风时爬山虎叶子的样子。

① 出示爬山虎的照片,理解“一顺儿”的含义。

② 联系上下文“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理解“均匀”的含义。

(板书:准确)

(3)品味起风时爬山虎叶子的样子。

① 出示:微风拂过爬山虎叶子微微漾起波纹的视频。

② 说一说“拂”和“漾”的意思。

③ 指导朗读:“拂”和“漾”要读得轻一些,突出微风的柔和和树叶微弱的震颤。

(板书:生动)

设计意图:

细读描写叶子的词句,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借助品读重点段落,了解爬山虎叶子的特质,感受课文生动的表达。

五、总结收获,体会细致的观察

1. 过渡:无论是叶子形状的变化,还是叶尖一顺儿朝下铺得均匀的形态,以及海风拂过时,叶子轻微的震颤,都被叶圣陶爷爷敏锐的耳朵观察到了。

2. 提问:孩子们,你们认为叶圣陶爷爷是如何观察那些叶子的?

预设1:叶圣陶爷爷一定是拿着放大镜观察的。

预设2:叶圣陶爷爷一定是跑得更近,反复看了这些遍。

3. 总结:是呀,他之所以能表达得这么准确,是因为他进行了严肃细致的观察啊!

(板书:观察:细致)

4. 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借助这些具体形象的词句,感受到了叶圣陶爷爷细致的观察,下节课我们带着很多收获,再一起学习爬山虎的脚。

教案格式表_爬山虎的脚表格式教案_爬山虎的脚表格式教案

设计意图:

在学生充分展现作者准确生动的抒发后,通过谴责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 这样的表达与作者细致的观察是密不可分的。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 会写“萎、瞧”等5个生字,会写“叶柄、反面”等9个词语,理解“巴住”“逐渐”等词语的含义。

2.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爬山虎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3. 抓住重点段落了解作者连续观察的方式。

4. 品读课本,进一步体会文章具体生动的表达。

教学过程

一、回顾所学,复习导入

1. 回顾交流: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预设1:我了解到课文主要讲了这些内容。

预设2:体会到了作者在描写爬山虎的树叶时,语言非常具体生动。

预设3 : 了解到作者对爬山虎的树叶进行了细心的观察。

2. 小结:作者将爬山虎的树叶写得这么准确、生动,这离不开作者细致的观察。

二、迁移运用爬山虎的脚表格式教案,自主研究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作者细致的观察

1.学生按照规定,进行自学。

(1)出示自学要求:

默读课文第三至五自然段,用“ ___ ”勾画出体现作者细致观察的词语。

① 圈画关键句子,旁边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② 学生背诵、勾画、写感受。

2 .交流学习收获,体会细致观察。

(1)描写爬山虎脚的位置、数量、形状、颜色的相关词语。

出示:爬山虎的腿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象蜗牛的触须。细丝和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爬山虎的脚表格式教案_教案格式表_爬山虎的脚表格式教案

讨论:从这种句子中的什么地方,感受到作者进行了细心的观察?

点拨:细丝的位置隐蔽、数量精确、形态细小而细长都可以看出作者进行了细心的观察。

(2) 描写“爬的过程”的相关语句。

出示:爬山虎的腿触着墙的时侯,六七根细丝的头顶就做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贴近在旁边。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引导:请抓住描写爬山虎爬墙动作的成语描述“爬”的过程!讨论:“巴”字可以换成其它词吗?你认为哪一个更好呢? 读一读:朗读爬山虎往上爬的过程的相关语句。

指导朗读:“触”要读得轻一些,“巴”和“拉”要读得有力些。

(3) 交流爬山虎的脚变化的语句。

引导:请说一说“逐渐”的意思。

点拨:作者只有借助细致的观察,才能看到脚细微变化的过程。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聚焦课文中关键的词句 反复品读,通过读、 说等多种形式爬山虎的脚表格式教案,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

三、感受连续观察

1. 关注变化过程,感受连续观察。

提问:通过爬山虎往上爬的过程跟脚迅速变化的过程,大家看到作者观察得十分严谨,你认为作者观察了多久的时间?

预设1:作者观察的时间最长。

预设2:作者是观察了一段时间后看到的。

点拨:我们借助“爬”的过程跟脚变化的过程,都可看到作者进行了连续的观察。(板书:连续)

2. 围绕表示时间的词语,感受连续观察。

交流:课文中也有这些句子,你也可看到作者进行了连续的观察?

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相机出示:

爬山虎刚长回来的树叶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 变成嫩绿的。

以前,我只晓得这些动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如何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

爬山虎的腿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小结:围绕此类表示时间的语句,体会作者进行了连续的观察。

设计意图:

在学生充分认识作者细致的观察后,通过鼓励学生看到事物变化的过程, 关注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作者的观察不仅细心,而且大幅 了一段时间。

四、总结观察方式

总结: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作者除了观察得非常严谨,而且进行了连续的观察。 其实生活处处皆学问,如果我们也可这种连续细致地观察,一定会有新的看到。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