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导学案设计例谈
初中数学导学案设计例谈作者: 屠锦宜
摘要:语文学科的导学案设计遵循导学案设计的共同方法外还需要表现其学科特点,紧扣学科训练目标跟要求。要关注思维度和参与度,有梯度,体现学法指导.问题设计要情境化,生活化,探究化。
关键词:语文;导学案设计;问题设计;情境化;生活化;探究化;学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124-01
高效课堂的根本是教会学生学习,最终推动自学,导学案是推进这一观念的主要载体,好的导学案能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导学案设计应遵守共同的方法,如以生为本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分层设计方法、实用性原则等。而英语学科的导学案设计除遵守某些共同的方法外还需要表现其学科特点,抓住学科的练习目标跟要求,笔者想从下面几个方面结合课堂实践,谈谈自己的对语文学科导学案设计的一些观点。
1.导学案的设计要围绕三维目标,凸显语文学科的特征,抓住语文学科的练习要求
导学案编制要求知识问题化,这一点被一部分教师片面的理解为,设计几个问题超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预测虽然是完成了教学目标。而实际上,语文是一门感性较强的学科,情趣往往多于理趣,这就决定了数学教学不仅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对主题的掌握、对方式的提炼总结外,还有朗读,品味,体会,感悟等更高的要求,如果把生动的文本肢解成一个个知识点的练习,把"导学案"变成"练习"的代名词,课堂教学气氛势必沉闷。以诗歌《乡愁》为例,如果仅仅设计几个习题式问题使教师寻找意象,探究心灵,发掘主旨,总结写法,学生对文学的学习可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上,缺乏情的感染和心的共鸣,没有抓住诗歌教学的特征,课堂学习的效果会大打折扣,不如用朗读作为教学主问题,在教师中展开朗读擂台赛,学生朗读,亦由教师质疑点评指正,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借助语气语调的变化、根据对词语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处理体会诗人的感情流动,在相互指正的过程中玩味品析词句的丰富内涵,从而增进对诗歌的理解,避免了一些数学教学上搞"无土栽培"、对课文蜻蜓点水式学习的弊病。
2.导学案的设计要知识问题化,问题设计情境化、生活化、探究化
什么是常识问题化呢?有些教师认为就是教学内容习题化,所以,他们在设计"学案"时没有经过仔细研究,只是把课本内容简单的编织成一个个的习题,问题设计缺失深加工。教师就教材教教材,设计难题仅仅停留在教材内容表面释放出去的信息,而没有进行深度开发跟拓宽改善,所以设计的弊端往往思维含量低而且机械照搬教材内容,连编排顺序都完全一样,认为这就是"学案"。教师如果按这种的"学案"进行教学,必定会导致教师去抄课文,死记硬背教学内容,简单机械的寻找答案,整堂课就成了学生对答案的过程,根本难以推动"学案导学"教学的优势。
我以为,知识问题化就是把这些课内或者课外的还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在我们编制导学案的之后,通过我们老师们理解、挖掘、重组、生成,转变为构建性的难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激发学生的探寻欲望,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探讨精神并且对常识的剖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学习小说可以设计这种的展现方式成为难题情境:
我是访谈家
①板书有关描写人物的语句。
②设计访谈,解析人物心理(建议:访谈"菲利普夫妇"和"于勒",引导"菲利普夫妇"剖析自身心理。)
③总结并板书人物性格特点。
这样的情境化、生活化问题要求教师对课本内容进行再探讨、再加工、再成就,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设计成对作者、主人公、文中人物、读者等人的采访栏目形式从不同视角展现出来,这样的设计虽然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最深入,还进一步训练了学员的变革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使教师的物理能力得以发展。
3.导学案问题的设计要关注思维度和参与度,体现梯度,把握深度和广度
要关注思维度是指设计的弊端要有一定的认知量,要使学生知道:设计的疑问不吃饭不行,看书不认真不行,只看书不反思也不行,思考不深入最不行。尽量减少设计这些照抄课本,对号入座就能解决的难题,也应减少把教材内容简洁的编织成一个个的习题,这就要求学生有变革精神,提出的难题要从课程标准出发,但既不囿于于标准,要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局限,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看到问题。体现梯度就是要教师依据学生现有的思维水平跟认知能力,遵循循序渐进的方法,按照从易到难语文学案格式,从表层到本质,从通常到特殊的了解规律,有层次安排学习内容,问题的设计应有梯度。把握深度跟广度是指教学目标的设置和难题的设计应深浅合宜,难易适中,接近学生知识跟能力的近来发展区,过易过浅则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学习目标无法有效推进;过深过难摆脱了学生的实际状况,也将会让学员的学习兴趣增加语文学案格式,教学品质得不到保证。
试比较《杨修之死》的两个教学设计片段:
设计一:1.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那几件事?在这些事中,杨修表现如何,曹操态度怎么?2.探究杨修的死因。
设计二:1."杨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请结合每个故事详细探讨,杨修的"才"表现在那里?"放旷"是怎样表现的?"曹操之忌"是哪个?2.你认为杨修该杀吗,为什么?假如你是曹操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显而易见,同样是梳理故事情节,设计一只着眼于事,只练习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跟在文中找关键词的素养,启发思维的作用是有限的。设计二除了着眼于事很着眼于情跟理,引导学生对人物心灵进行深层挖掘,使学生对人物的理解最透彻。
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和平发展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