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初一上册语文《石壕吏》教材分析沪教版

2020-02-02 18:01 网络整理 教案网

石壕吏表格式教案_石壕吏表格式教案_教案 表格式

【 - 莲山课件】

初一上册语文《石壕吏》教材分析沪教版

课文赏析

这是叙事诗。作者按他的行踪,以第一人称客观描述一天跟一朝中所见所闻,不加论断,让人从故事中去感受诗的题旨,懂得作者的爱憎。

开头四句,一句叙一人一事,极简练的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写出了风波的开端,而字里行间又显露出战乱之际特有的暴乱、恐怖氛围。

石壕吏表格式教案_教案 表格式_石壕吏表格式教案

作者接着用“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对比鲜明的两句概括写出事件的发展。然后进入对老人在差役威逼下一段自诉的具体记录。

这段“致词”共有十三句。前五句说三个儿子全都上前线了,而且今天有两个阵亡。尽管如此,官府还要再来抓人,简直到了灭绝人性的地步,这也集中表现了内战给人民带来的灾祸的深重。中间四句说家中只有吃奶的小孩,儿媳妇连一件出门的大衣也没有,更体现出“安史之乱”给社会产生的十室九空,人民极端贫穷的生活状态。最后四句说老人在万般无奈中,为了顾惜老翁和幼孙的生存,慨然应征,奔赴国难,这出入意料的剧情把全诗推向高潮,是对暴政的统治者的血泪控诉。

末段照应开头,也唯有四句,写女子被带走后举家凄凉,作者天明上路独与老翁告别。事件结束了,而浓厚的悲哀气氛几乎使观众透不过气来,表现了作者对这一家悲惨遭遇的无限同情。

从结构安排上看,作者把老人对差役的“致词”放在突出的地位,记录了她对一家遭遇的血泪控诉,这就自然而然的借助老妇的口,揭露了后来社会的堕落和人民的悲哀。让事实本身说话,自然比间接描述更为真切感人。详写孝妇的苦啼诉说,略写石壕吏之严词追逼,以实写虚,用笔十分简括。全诗主要描述个别全由一“听”字得来。这样组织材料又能突显老妇的惨痛叙述,又能抛开一些其它描写,使全诗十分简单紧凑。也正由于是“听”到的,才使人觉得很深刻,更可突显当时的氛围。前面说作者是客观描述所见所闻,不加论断石壕吏表格式教案,但描述中有些语句仍旧直接或间接表露出自己的情感,如“有吏夜促人”、“老翁逾墙走”,““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等句,都具有情感色彩和预示作用。再如“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分明表示作者仍然关注着事态的演进、变化,以致深夜难以合眼。而天明登程的深切意绪也沛然可感。

最后,关于这首诗的主旨有两点值得注意。

石壕吏表格式教案_石壕吏表格式教案_教案 表格式

一、这首诗固然通过石壕吏的乘夜捉人揭发了专制统治者的残忍,但更主要的而是在体现“安史之乱”引起的内战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这一点我们从诗句记叙中所传达出的动荡年代的时代气息石壕吏表格式教案,十室九空的景况,战事的危难,人民衣不遮体的困窘,战场死伤的惨烈,老妇应征服役的奇闻等方面,不难感知。作者对唐王朝的腐败不是没有批判,但矛头主要对于产生人民灾难的罪魁祸首安史乱匪。

二、作者又发现了人民的伤痛,并引发他深刻的憎恨和同情,又并不反对这场平定“安史之乱”的战役,因为“安史之乱”不平息,国家社会就不可能受到安宁。从这一视角上说,诗中所述老妇应役一事,既是对统治者严厉的指责、控诉,也是对人民守土而赴国难这种精神的褒奖。这一点在“三吏三别”的其它诗篇里有很显著的表露。如《新婚别》中,新妇虽然有“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叹惜,但最后慨然道出“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的警策之词;《垂老别》中这位从军老者也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悲凉自白。这体现了杜甫思想上的深切矛盾。

课后练习

1. 《石壕吏》是一首( ),以( )为顺序,中心人物是( ),事件是( ),故事出现在唐代知名的( )历史事件中。

2. “三吏”“三别”分别是:

教案 表格式_石壕吏表格式教案_石壕吏表格式教案

3. 写“吏”与“妇”的尖锐冲突的句子:

4. 揭示战争导致的灾难的句子:

5. 道出老人家中贫寒的句子:

6. 侧面描写(暗示)老妇被抓的句子:

7. 分析老妇、官吏的形象。

石壕吏表格式教案_教案 表格式_石壕吏表格式教案

8. 《石壕吏》一开头就展现了激动恐怖的画面,其中“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两句造成悬念,试回答:

为什么夜捉人?给人哪个感觉?老翁为何逾墙走?这一描写有何作用?老妇为何“请从吏夜归”?

9. 描写兵役之残酷的句子:

描写战争之残酷的词语:

10. 对第四段做一点赏析。用自己的话描述故事的剧情。说说你的理解。

11. 《石壕吏》中( )两句收尽全篇,于抒情中含无限温情,也暗示老妇被抓。

12. 全诗提纲挈领的语句是( ),以下情节都是从此处生发的。

13. 三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么的观念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