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喀斯特高原石漠化综合治理生态产业技术与示范研究(3)

2019-04-23 05:09 网络整理 教案网

(4)组建和申报国家和省部级人才团队与科技平台4-6个, 其中完成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遥感中心贵州分部和贵州喀斯特石漠化防治与衍生产业工程研究实验室的组建任务, 申报国家地方喀斯特石漠化防治与衍生产业联合工程实验室;培育石漠化治理生态经济型企业7-8家;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90-100名;开展石漠化治理与生态产业技术培训14000人次。

4 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展望4.1 可能存在的问题

(1)潜在风险不容回避

技术风险的种类很多,其主要类型是技术不足风险、技术开发风险、技术保护风险、技术使用风险、技术取得和转让风险。风险因素及对策:主要是对项目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组织风险、法律风险、经济及社会风险等因素进行评价,制定规避风险的对策,为项目全过程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2)研究内容深度不一致, 存在短板效应

喀斯特地区具有独特的地表-地下二元结构特征, 结构十分复杂, 已有成果表明研究深度并不均衡, 存在短板效应。如地表喀斯特的研究较为深入, 水土(养分)等地下漏失的基础研究则相对滞后, 对不同地貌类型区石漠化地下漏失过程和机理的认知仍然比较有限, 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石漠化防治技术的研发。

(3)缺少国内、国外的对比研究

国外对喀斯特发育、水文、地貌等研究前沿, 在模型构建、模拟预测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由于石漠化危害并不严重, 石漠化治理技术与模式为中国特有, 在国际上缺少对比研究的范例, 从而干预影响国际喀斯特前沿学术理论与石漠化应用防治技术的快速对接。

4.2 研究展望

喀斯特石漠化的研究历经几十年摸索前行, 基础理论与防治技术取得了丰硕成果。随着交叉研究的兴起, 越来越多的不同学科研究人员加入到石漠化研究中, 在此对本项目研究趋势作一简略展望。

(1)石漠化治理模式与技术体系化、纵深化、工程化和产业化

选择不同农业发展基础、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的区域,建设东北黑土地保护、西北旱作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黄淮海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长江中下游耕地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西南华南石漠化治理、西北农牧交错带草食畜牧业发展、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水产养殖区渔业资源生态修复、畜禽污染治理、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10个类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石漠化治理重点工程县从12个扩大到65个,实现了全省石漠化重点地区治理全覆盖。守住生态底线,抓好水利、生态、石漠化治理“三位一体”规划,治理石漠化面积17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300平方公里。

(2)石漠化治理目标多样化及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化

建立石漠化治理多元化衡量指标和多样化目标, 既要注重生态效益, 又要注重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实现三者协调发展,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治理成果维系性不强的问题。

(3)石漠化治理后期管护、效益监测与评价的过程化和综合化

焚烧秸秆能使地面温度急剧升高,直接烧死、烫死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影响农作物对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影响农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通常造成糕点的微生物主要来自土壤、水、空气、人及动植物四个方面,也可能在原料、加工场所、包装等糕点加工环节受到。

(4)石漠化治理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与模式

4、防治心血管疾病,研究证实,茶单宁有抑制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明显具有抗凝及促进纤维蛋白溶液,抗血液斑块的形成,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和血液粘度等作用。海滨气候所具备的特有的综合作用,可协调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对许多慢性疾患,如神经衰弱、支气管炎、哮喘、风湿病、结核病、心血管系统疾患及各种皮肤病都有一定防治作用。上述三大因素是影响气候的最主要因素,不必考查学生对影响成因的分析,关键在于能够找出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比如:影响纬度间气候差异的因素主要是热量因素,影响中纬地区东西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因素,迎风坡与背风坡的降水差异与山上山下的气温差异主要影响因素为地形因素等等,通过考查引导学生树立因地制宜、趋利避害的观念。 五福生产品包括“微生物菌肥、菌剂、生物螯合、纯菌种”四大系列,产品的有机质均为纯粮原料多次充分腐熟而成,同时根据不同地区土壤和作物情况,结合各地种植习惯和土壤、作物面临的问题,针对性添加不同的微生物菌群,产品具有“腐殖质含量高、有效活菌数含量高、硬度好、溶解快、见效快”等产品特性,以及“改良土壤、生根壮苗、防治病害、保水保肥、提高作物产品和品质”等功能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