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高原石漠化综合治理生态产业技术与示范研究(2)
(2)喀斯特高原县域尺度石漠化治理与生态产业耦合机理及协同机制
重点研究区域经济与生态产业耦合机理、区域经济与特色产业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耦合机制以及生态产业对石漠化治理支撑效果评价。
(3)喀斯特高原石漠化环境水土漏失阻控、资源高效利用和优化调控技术
重点研究“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生物水等“五水”赋存转化动力过程、地表与地下“二元三维”空间水土有效调控与高效利用、山地产业多样性配置, 建立高度异质性环境条件水土漏失阻控技术与评价体系。
(4)喀斯特高原石漠化环境退化植被群落生态修复与优化配置技术
重点突破乔灌草植被生物多样性重建、负地形抗蚀性经济植被构建、灌丛草地对喀斯特逆境适应、生态经济型植被优化配置、大宗经济乔灌花草生态产品开发等内容。
(5)喀斯特高原石漠化环境适宜的生态产业技术
重点突破石漠化环境适宜药本植物、能源树种的逆境适应机理与选择, 优化整合喀斯特景观资源, 研究以生物医药、生物能源、山地旅游为主导方向的特色适宜生态产业孵化转移机制。
(6)喀斯特高原石漠化环境生态-产业系统健康优化模式与技术集成
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着力推进食品工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及创新示范,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加快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在轻中度污染区实施以农艺技术为主的修复治理,改种低积累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在重度污染区改种非食用作物或高富集树种。此外,安徽省还积极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被列入全国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治理示范项目的“阜阳市临泉县耕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项目”,经审查批复和施工招标,今年已开始实施,目前治理与修复符合工作进度要求。
3 项目总体目标3.1 总体目标
■ 国家智能语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 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 国家创新型企业■ 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 国家火炬计划骨干软件企业■ 中国中文语音交互技术标准工作组组长单位■ 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投入,深入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森林抚育、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效益补偿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启动实施了低效林改造、陡坡地生态治理、农村能源建设等具有云南特色的生态建设工程。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燃气轮机、精密制造等技术产业化和数控装备发展,规划建设国家强基技术产业化基地。
3.2 预期成果
通过项目的实施, 预期取得如下研究成果:
(1)突破和阐明石漠化演变机理与驱动机制、石漠化治理与生态产业耦合机理与协同机制等重大科学问题与前沿理论8-10项。在国家出版社出版专著7部;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50-360篇, 其中SCI或EI收录期刊140篇。
(2)研发和集成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生态衍生产业等共性关键技术与技术体系10-12项, 构建生态产业技术模式6-8项。编制技术规程14部;申报国家技术专利210-220项, 获得授权140-150项;申请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0-12项;向政府部门提供咨询报告14-16项。
(3)开展和建立县域范围以上的应用示范县市7个, 示范区总面积350km2。示范区植被覆盖率平均提高10-15%, 土壤侵蚀模数平均降低20-25%, 石漠化面积比例降低10-15%;获得生态型农林新品种或注册商标新产品14-17种;示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20-25%, 全部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惠及民生9-10万人;技术转移与推广应用21-23个县市。
由于在关键时刻彰显神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