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范文,孩子的语文素养!(2)

2021-10-29 16:18 网络整理 教案网

3. 继续使用音序查法和部首查法查字典,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4.我喜欢阅读,我对阅读感兴趣。学习正确、流利和感性地用普通话阅读文本。可以背诵你喜欢的指定文本和文本片段。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默读,不说话,不参考阅读。

5.能够联系上下文和现实生活,理解课文中词句的含义,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

6.能够阅读简单的课外读物,并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养成爱书的习惯。

7.学习使用句号、问号和感叹号,体验不同的语气表达。

8.积累你最喜欢的成语、对联、古典诗歌和格言。

9.逐渐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增加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人交谈,讲短篇故事和感悟。他说话自然、大方、礼貌。表达了自信,并能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10. 对写作有兴趣,可以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学会使用在阅读中学到的单词和在写作中使用生活中学到的单词。学习根据表达需要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学会记日记。

11. 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愿意观察自然,积极参加学校和社区活动,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 使用本教材的注意事项

1. 注意同组教材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教材采用按主题排列各部分内容的方法。每组教材不仅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而且相互对应。有的教学要求,在前布置,在中间铺垫,在后展示和交流。使其真正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教师应安排学生在学习相应课文时及时做好前期工作,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语言文地教案_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表格式_人教版=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教案

2.识字和字迹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这本教材要求学生认识400个新单词。这是下限。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中文课本以外的渠道提高识字率。同时,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交流识字方法、经验和感受,一起玩识字和构词游戏,或一起制作词汇卡、词汇卡,促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分享识字的乐趣。

教师应尽量避免在把握读写要求上的两个误区。首先,不要忽视个别学生之间的差异,从而对所有学生做出统一的要求。汉字的学习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所以在一定时期内,允许学生在识字数和识字能力上存在差异。其次,不必以学生在没有任何语言环境的情况下能否准确记住单个汉字作为衡量他们是否掌握所需汉字的标准。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一堂课写太多是不可取的。为了避免学生疲劳,最好不要集中在一个班级写作,而是分散在每个班级。在写量上,并不是有人认为写得越多越好。注意写作质量。

3. 阅读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在阅读教学中,首先要注意朗读的引导。通过小组阅读、小组阅读、引导阅读、男女生配对阅读、原声背诵、角色阅读等方式,让学生正确流畅地阅读实用课文,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人物。 . 感受、体验、思考,去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感受,然后通过自己的阅读来表达。此外,教师还应重视课外阅读的引导,帮助学生选择课文质量好的优秀阅读材料,为学生提供交流课外阅读感受和成果的机会。

4. 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在进行一些口语交际教学之前,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情境,以多种方式引发话题,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交流,为学生提供可以模仿的对象,同时注意交流的状态,规范交流的过程,形成有效的师生、生—学生互动。教师还应善于在学生交流过程中发现富有创意、童趣、精彩的语言,并注意规范学生的口语。

5.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

教师要努力开​​发和充分利用汉语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汉语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应与教材内容有一定的联系。活动形式可以是游戏、唱歌、猜谜、讲故事、朗诵、课本剧等。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与社会,走进炎热与沸腾。生活,让学生学习汉语,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汉语。

六、教学安排

第一单元 13 - 15 课时 第五单元 13 - 16 课时

第二单元 11-13 课时 第六单元 12-14 课时

第三单元 13-16 课时 第七单元 13-16 课时

第四单元 13-16 课时 第八单元 13-16 课时

PEP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计划样例三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班共有学生45人,男生29人,女生16人。经过一年的汉语学习人教版=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教案,学生已经认识了很多新汉字,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语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没有自觉性,严重依赖学习,因此班上的学习成绩等级分明。对于这部分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会采用多种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地去发现和探索。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汉语的乐趣,进而不断产生学习动力,逐渐使学习成为自身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发言,按时完成作业,逐渐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写作习惯差,纪律意识差,学习不认真,经常忘记写作业,在课堂上做小动作。尤其是班上少数特殊学生,由于先天智力不足,造成学习和习惯培养的障碍。这部分学生还需要不断加强习惯教育和智力启蒙,在学习上尽量满足学历要求。本学期汉语教学任务依然十分艰巨,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汉语学习能力。尤其是学生的书写习惯要花时间去纠正和培养,学会书写正确漂亮的铅笔字。此外,要引导学生多背诵中国古诗词,养成每天看书的习惯,注重课外读写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设计八个专题,围绕专题统一编排八组教材。顺序是:美丽的秋天,多彩的校园生活,热爱祖国,如何看待问题,思考问题,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爱科学. 每个主题的覆盖范围都比较广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内容较为贴近儿童生活,反映时代特点,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每套教材包括导论、课“识字”、四到五篇课文和“中国园”。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班形式多样,包括词语、成语、谚语、三字经、对联、童谣等。全书三十四篇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生动,深受学生喜爱。

本卷课文全文不再注音。复调词与文本一起语音化。生词列在本页课文下方,用汉语拼音标出,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片,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本卷教材仍坚持“多编少动”的原则,所选课文仍体现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的特点。本卷课文语言规范,通俗易懂,易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背诵、复述和口语交际能力。插图精美、童趣,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 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习惯。

(2)继续培养用心听的习惯,养成认真写铅笔字的习惯。

(3)养成勤于朗读、背诵,愿意在课外阅读的习惯。

2、中文拼音

(1)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语言文地教案_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表格式_人教版=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教案

(2) 认识大写字母,记住“汉语拼音”。

3、识字和写作

(1)一定要读450个新词,写350个新词。

(2)能按笔顺正确默写生字。能按字的结构写出正确、匀称的字。

4、口头交流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一段话和别人说的简单话。

(2)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您可以用普通话说几句话,意思完整连贯。

(3)能够在公共场合发言,说话清晰,句子完整,有礼貌。

5、阅读

(1) 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感性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课文。能复述课文。课文会分角色朗读。

(2)能够接触语言环境和现实生活,理解常用词的意思。

(3)能够借助语言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了解课文的大致思路。

6、写一句话

(1)能用学过的词写句子,把乱序的句子理顺。

(2)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片和简单的事物,写出几句连贯的句子。

(3)学习“恭喜”、“购物”、“住房”等口头交流技巧,能用几句连贯的句子写出相关内容。

(4)学习使用逗号、hellos、hellos 和感叹号。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认识450字,写350字。要求识别的字符能读准音,结合词句理解意思,不需要字形分析,不需要书写。要求能写出的汉字能读读读、认形、懂意思、写得正确,并能在口语和书面语中练习运用。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有在生活中独立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写作要规范、正确、整洁、美观。

2、我喜欢阅读,我对阅读感兴趣,并学会正确、流利、感性地阅读普通话文本。可以背诵你喜欢的指定文本和文本片段。

3、逐渐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和乐于与人交流的意识,能认真听别人讲话,了解主要内容,能主动与人交谈,讲短篇故事和经验。他说话自然、大方、礼貌。

五、教学措施

1、 让学生用汉语拼音读字读音,分析和记忆字形,看图或在上下文中理解词义。充分发挥创造力,设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在游戏、活动和语言环境中巩固素养。注意纠正学生的写作姿势,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2、 重视朗读指导,采取多种方式。每篇课文都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充分利用插图,结合现实生活,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环境中词句的含义。

3、 关注每组教材的内容,整体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4、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发展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积极参与交流、讨论、语言实践活动。将游戏、唱歌、猜谜、表演等引入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汉语,运用语言。

5、 引导学生积累好的词句、优秀的段落,复习巩固所学的单词,对汉语基础知识进行综合练习。教学时,应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习题,积极积累词句,将积累的词语运用到口语和书面语中。

6、鼓励学生互相解疑,合作解疑,培养思考和提问的习惯和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