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沙正连:教师备课时不能忽视的“备课”和归属点(2)

2021-10-22 17:14 网络整理 教案网

第一课时

一、 激发对话并介绍主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青蛙吗?(盛:知道!)那大家就知道了,我们的朋友按好坏分为好朋友和坏朋友。蚜虫是庄稼的坏朋友,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你喜欢青蛙吗?那么有谁知道青蛙小时候长什么样子呢?他们是怎么长大的?(幻灯片展示了一个蝌蚪的插图,然后指出这是一只青蛙年轻时的样子。它的名字是——(小蝌蚪)那么,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大家看完这篇文章就知道了今天。

(黑板题目)

二、第一次了解图片的含义。

1、 问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他们在做什么?(幻灯片为第一张图)(盛答)

2、 把另外三张图一一展示,引导学生观察蝌蚪身体的变化?连续播放四张图片,让学生说说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揭示了这就是——小青蛙的成长过程。

3、问题:你们看到最后两张照片了吗?蝌蚪最后变成了什么?他们找到妈妈了吗?他们的妈妈是谁?(盛书)

4、总结:

请仔细观察四张图,想想蝌蚪每次去看妈妈时身体的变化?

三、 第一次用拼音朗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

思考:蝌蚪在找到妈妈之前找了多少次了?它遇见了谁?

2、正确发音(group、catch、greet、衣服等)

3、 为了回答思考题,教师和学生根据他们的角色大声朗读课文。(教师:叙事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和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演奏。)

四、朗读第一个自然段。

1、 阅读第一个自然段,看到第一张图。

问题:你如何在文中写出蝌蚪的外观?找到相关的单词和句子,谈论它们,然后用笔画出它们。

问题:我们池塘里有多少只蝌蚪?(生:有一组。)老师解释“一组”的意思,然后指导学生将“组”这个词分组。

指导学生看图,他们对蝌蚪有什么感觉?问题:从图中的蝌蚪可以看出什么动作?自然部分中的哪些词将蝌蚪描述为“快乐”?(老师指导学生接触蝌蚪摇尾巴情景回答。)

2、 指导学生看图备课教案格式,老师复述蝌蚪的样子。

3、 指示朗读自然第一段,朗读小蝌蚪搞笑开心的表情。

五、课业:

备课教案格式_英语课备课教案格式_小学语文备课教案表格式

完成作业第二题(1)小题

二等舱

一、图文对比,阅读第二段。

1、看第二张图问:我们的小蝌蚪现在和第一张图有什么区别?

2、 阅读第二自然段,说说蝌蚪的变化。

3、再读(按名字逐个读)

4、看图说说蝌蚪为什么游到鲤鱼妈妈身边?理解“欢迎”的意思。

旁白:因为小蝌蚪看到鲤鱼妈妈教小鲤鱼打猎,以为自己也该有个妈妈了,但不知道妈妈长什么样,就游过去问。

旁白:正面叫“英”。在这里不仅要客气,还要让鲤鱼妈妈找到自己——蝌蚪。

5、 根据讲座内容,提问:鲤鱼妈妈告诉蝌蚪,它的妈妈有什么特点?

6、朗读第二自然段的指南。(“我们的”和“哪里”应该重读;鲤鱼妈妈的回答应该用老人亲切的语气朗读。)

二、看图学习三、四、五个自然段。

1、看图问:几天后蝌蚪的身体有什么变化?

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2、 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写字。

3、为什么小蝌蚪会把乌龟误认为是他的妈妈?为什么我们在文中使用“赶上”而不是“欢迎”?(老师引导学生回答:一是,一个接一个使用“追”;二是反映了他们以为找到妈妈时找到的快乐和急切的心情。)

4、龟妈妈告诉蝌蚪,它们的妈妈有什么特点?(让学生标出课文中的句子并阅读)

5、 指示大声朗读第三段。小蝌蚪“快点大叫”这句话,读出了寻找妈妈的渴望。

6、轻声朗读五两段四、,指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

小蝌蚪几天过去了,他的身体有什么变化?(板书)

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他们的妈妈是谁?他们是怎么认出来的?

(以健康图及相关句子回应:回顾乌龟介绍的青蛙妈妈的特点,以及鲤鱼妈妈提到的“四足宽口”。蝌蚪了解妈妈的特点,可以找到母亲。)

7、第四段主要讲什么?首先阅读它。(自由阅读后,引导学生表达意思)

“小蝌蚪已经是青蛙了”,为什么要加上“已经”?小蝌蚪是怎么跳上荷叶的?(棒,跳,跳)

8、小青蛙对他妈妈做了什么?这说明什么?(它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该如何与青蛙平等?(盛:我们一定要保护好我们的好朋友——青蛙)

三、巩固练习。

1、 按角色情感阅读全文。

2、完成课后的第一个问题。

3、课后完成第三题。

第三课时

一、评论:

1、 根据角色朗读课文看图。

2、引导学生按顺序解释蝌蚪是如何长大的。

(大头长尾-两条后腿-两条前腿-脱掉尾巴穿上绿色衣服)

3、 课后指导完成第二题。

二、 指导有感情地分组阅读文本。

三、识别新字符,分析字体,指导写作。

1、观看词汇教学录像带,激发学生的兴趣。

2、学习新单词的指南。

3、难写易出错字形分析:

唐:一共十三幅画,第八幅画应该在右边,第十幅画是竖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