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将来走向 女子上访14年走向法律人 学法用法还通过了司考(3)

2018-02-01 11:06 网络整理 教案网

为挤出时间学习,她在办公室外的走廊里放了一张桌子。有人来办事马上能看到,不会耽误工作。

在很多人眼里,郑青是“走廊里的老学生,路灯下的老太太。”

很多人不理解。老娘说:“44岁了,早干什么去了,出洋相!”

一些老阿姨说:“这么大岁数,还学什么呀,照顾好老公孩子就可以啦。”

学这些老人说话时,郑青改用了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还略显夸张地拖长了声音。“风凉话我听了几箩筐。很多人三十岁没了梦想,四十岁等待死亡,我不想那样。”

郑青制定了学习计划,贴在办公室的墙上,完成一个月撕下贴上下一个月的。“我成了法痴,天天讲法,天天想法,中午看‘今日说法’。”

有人问她:你为啥这么拼命学习?

郑青说,经历过上访,你就会知道学习是最轻松的事,因为你不需要求任何人。

2017年11月21日司考可以查分,郑青紧张地不敢查。一直支持、鼓励她的家人安慰说:“过不了是情理之中,过了是意外之喜。”

这一年,司考分数线360,郑青考了362分。知道成绩的那一刻,郑青喜极而泣。

第二天一早,难掩激动心情的郑青在朋友圈发文说:“昨天司考过关,姐成法律人啦。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和关怀。一路走来,有多少眼泪和汗水,致人到中年努力向上的我们!”

朋友圈里,郑青转发了很多公众关注的案件。“以前我经常说这事一定怎么样、肯定怎么样,现在我只能说可能会怎样、应该会怎样。”

张小平见证了郑青的成长。“她在我们的维权群,刚开始不怎么发言,发言也说不到点儿上。后来参与讨论,用法律知识分析问题,很有见地,加上声音好听,一些群友私下叫她‘女神’。”

郑青也在与过去和解。司考通过当天,丈夫第一句话就是:辞职吧。中午吃饭庆祝时丈夫说:“放下过往,开始新生活吧。冤冤相报何时了,要感谢你的单位与领导,要不是他们,你怎可能有今天。”

郑青说:“从那一刻起,我已经决定放下怨恨,开始新的生活。过去我身上有很多戾气,人也有些偏激,现在一点一点地消失了。无论我将来做什么,我都感谢学习法律的日子,是学法让我从感性变成理性,让我蜕变和新生了。”

那天,郑青给吉利区住建局局长、信访局局长等人发了短信,告诉他们自己通过了司考,并表示真心感谢。

宋煜伟曾任吉利区司法局副局长,参与处理过郑青的上访。转任法制办主任后,他代表政府部门作为被告参加郑青提起的行政诉讼。

“我们多次对簿公堂,但公是公,私是私,她有困难我们要尽可能解决。”在宋煜伟看来,以前的郑青有股犟劲儿,钻牛角尖儿,视野也不够开阔。换位思考,这也可以理解。“没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过不去司法考试。郑青在维权中不断学法用法,看问题的角度发生变化也是必然。”

郑青也对过去进行了反思,过去关注杀人案、公交车纵火案,脑子里闪过报复别人的念头,其实现在想来自己也感到后怕。“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走出来。”

2016年4月30日,为争取非全日制非法律本科人员参加司法考试的权利,郑青起诉了司法部,要求公开相关信息。“虽然最终败诉了,但我并没有遭到报复。”郑青说,这是法治的进步。

2017年12月5日,郑青的四起行政诉讼有了最新进展,洛阳中院指定孟津县人民法院管辖。郑青对结果反而没有以前那样在意了。

在一个“非全日制非法本维权群”里,时不时就有人讨论“为什么要参加司考”,答案五花八门。

郑青说,为了中国法治。“这不是大话,这是一个人到中年的访民心里最真切的想法。”

2017年12月19月,郑青在洛阳市司法局申请到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第A00188号——洛阳A证第188人。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刘万永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