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三角公式推导 数学组一人一课教学反思集

2018-01-18 17:03 网络整理 教案网

三角公式cosa b推导_三角函数和角公式推导_三角公式推导

《吨的认识1》教学反思

马莉莉

新课标中强调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现在我将就本课的教学活动的完成这三个目标的情况说一说。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建立对吨的认识吧,认识吨与其他质量单位间的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单位的换算。我通过学生的反馈练习,发现学生已经建立了一个新的质量单位,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可以说比较好的掌握了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利用迁移和对比来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我通过教师的体重和蓝鲸的体重对比,让学生认识到吨这一个新的质量单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本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了教学学习和活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新的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难点是感受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的问题。因此要围绕重点组织教学。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例,将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并且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另外还让学生自己去找一找、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用吨来表示,丰富了学生对吨的感受和认识。

不足之处:有些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说,但我有些着急,就自己说了。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学习多完善,去适应新课标的需要。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包莲蓬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角在生活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二年级的孩子对角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尖尖的一点”这一个层面上,很难抽象出数学中角的形象。因此本节课的侧重点就放在帮助孩子建立起“角”的正确表象,初步感知角是有大小的。为此,我将整节课分为四个环节:一是通过指一指活动,初步感知角的形状;二是通过找一找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角”中抽象出“数学角”,认识角的形状和各部分名称;三是通过开放性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以及感悟角的大小和变化特点;四是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巩固角的知识。在整堂课中,我创设了直观、生动且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通过“操作——探究——交流”的研究方式,促进学生将丰富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本节课的优点:

2.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且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创造角的环节首先是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进一步巩固,而且让学生在拉动活动角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了角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但是关于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仍然是无法确定的,因此我设计了比角的环节。当课件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是角的边长不一样的角,大多数学生倾向于边长的角大,这时老师通过重叠法把两个角重叠在一起,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这巧妙的一比,不单帮助学生感知了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无关,还让学生学会了怎么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随后的画角也是对知识的不断巩固——画一个和第一个角大小不一样的角。

本节课有待改进之处:

1.在每个环节结束之后,我的小结语不多,没有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环节与环节之间过于零碎。

三角函数和角公式推导_三角公式推导_三角公式cosa b推导

2.没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比如在钟表上找角时,有学生比划出了一个圆形,我预设时没有想到,因此我只是问了一句:“这是角吗?”然后让其他学生来找角。其实我可以在学生认识了角的特征后再回过头来看看,说说为什么圆形不是角,可以帮助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再比如在反馈用毛线创造角时,预设是同桌合作拉出一个角,让他们说说角的顶点和边分别在哪里,然后松开其中一条边,让学生判断这还是角吗,体会角的边必须是直直的。但实际反馈时,上来展示的第一组用毛线拉成了一个三角形,第二组用毛线和吸管拉成了一个“T”型,实在是出乎意料之外,我只是匆匆就走了个过场。后来在其他老师的指导下,我发现其实这是很好的生成资源,可以和练习中的数角联系起来。我没有好好利用,实在是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