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研师训】教科书:构建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
教科书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吸纳语文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沉淀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变革能力和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一、教科书编写思路
1.双线组织单元,加强单元整合。
教科书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除了加强不同年段、不同册次之间的横向联系,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发展梯度,教科书还着力加强单元内部的纵向联系,使各板块内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发展。每个单元设有导语,在单元导语中明确语文要素;单元中的这些课文落实语文要素,贯穿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交流平台”栏目,进一步强化语文要素,梳理、总结、提炼学习方法;某些单元的“词句段运用”和“习作”还引导学生实践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方式。单元各部分内容环环相扣,相互配合,使每个单元形成一个系统。
2.强化阅读,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教科书形成“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快乐读书吧”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略读课文运用方法,“快乐读书吧”使课外阅读课程化,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实践。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得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有机整合,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3.重视方法指导,促进能力提升。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集中体现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运用。大部分单元的“交流平台”,都聚焦学习方法,围绕本单元的数学要素,从学生的学习实践中提取可迁移运用的方式,总结出一些最基础的、最重要的学习经验,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物理要素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同时,在练习活动中渗透方法,培养学生的方式意识。教科书中的每一个练习活动,往往不只是简单提出一个学习要求,而是引导学生运用某种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也是方法运用的过程。这些练习活动蕴含的学习方法,都可以举一反三地迁移运用于今后的阅读和表达实践。
4.突显实践性,加强语言文字运用。
教科书着力加强语言文字的利用,不论是练习活动的设计,还是语文园地的内容安排,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在生活情境中运用语文,突显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特征。比如,关于词语的训练活动,关注词语表达的感情色彩,但又不只是关注相关的数学知识,而是促使学生调动生活经验,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词语、运用词语,提高学生对词语的掌握能力。
教科书还努力加强阅读和表达的联系,促进读写结合,将阅读中的收获迁移运用于自我表达,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二、教科书主要内容
本册教科书安排了八个单元,其中六个单元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结构组成的单元,其人文主题分别是“万物有灵”“民间故事”“爱国情怀”“舐犊情深”“自然之趣”“读书明智”。有两个单元比较特殊:第二单元“提高阅读的速度”是一个阅读策略单元,是围绕阅读策略的学习编排的;第五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是围绕习作能力的培养编排的。
1.阅读。
(1)精选文质兼美的课文。
在每个单元中,都精选程度适宜、文质兼美、内涵丰富的课本,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演进,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心灵熏陶,养成良好品质。
精读课文,一般从朗读理解、积累运用、拓展实践等维度进行课后题的设计,着眼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促进语言积累和运用,启迪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部分课文后安排了以下栏目:“阅读链接”,提供与课文内容相似或语言形式相似的短小篇章或片段,由课文自然延伸,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对比阅读,扩大阅读视野;“资料袋”,提供补充材料等方面的阅读资料;“小练笔”,提供练习机会,引导学生由读学写;“选做”设计更为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学有余力的学子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课题旁有星号的是略读课文。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的课堂要求有所不同,指向“粗知文章大意”的课堂目标。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的展现方式也有所不同,不安排写字,不设课后题,而是在文前安排“学习提示”,提出要求学生思考的疑问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表格式教案,或提出相关的学习建议。略读课文承担的另一个功能,是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式。如《我的“长生果”》的学习提示“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说作者读过哪些类型的书,从童年读书、作文中悟出了哪些道理”,体现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2)编排阅读策略单元,集中学习“提高阅读的速度”策略。
教科书第二单元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为主线编排的阅读策略单元。这种单元类型,不以双线结构的方式来编排,而是完全以阅读策略为主线进行编排。
这个单元的编排体例不同于其他单元。安排四篇课文,将文前的学习提示与课后题相结合,展示了提高阅读速度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这一策略。四篇课文题材、体裁各异,旨在告诉学生,无论阅读何种类型的文章,都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学习提示提出提高阅读速度的方式,课后题引导学生交流阅读过程中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回顾自己的阅读过程。四篇课文任务分工不同,如,《搭石》一课训练的是“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
《将相和》训练的是“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训练的是借助关键词句提高阅读速度的方式,《冀中的地道战》训练的是带着问题读从而提高速度的方式。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运用这些方法,通过记下阅读时间,检测阅读效果,从而体会提高阅读速度的益处。这样的设计,外化了个体阅读的探讨过程,启发学生:在读书的之后要反思阅读过程。并且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不断丰富阅读经验,更好地迁移运用于今后的阅读实践。
单元的“交流平台”还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收获,对阅读方法进行梳理总结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表格式教案,进一步强化语文要素,提炼学习方法。“词句段运用”还引导学生通过及时概括语句意思的方式提高阅读速度。单元各部分内容环环相扣,相互配合,逐渐帮助学生学习和运用阅读方法,达到一定的默读速度。
(3)安排文言文,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安排文言文《少年中国说(节选)》和《古人谈读书》,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对小学阶段文言文的学习,教科书做了准确定位,并通过课后题体现出对五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学习文言文,初步感知带有议论性的文言文,体会作者表达的观念感情。
2.习作。
教科书重视表达,同步推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加强习作教学。
(1)编排专门的习作单元。
第五单元是专门的习作单元,是以培养习作能力为核心编排的单元。整个单元以学写简单的表明性文章为主线,通过一系列阅读和习作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简单的表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表明方法,同时搜集资料,尝试用恰当的表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
这个单元的体例与普通单元有所不同,先安排两篇精读课文,然后是“交流平台”和
“初试身手”,之后是两篇习作例文,最后是单元习作。其中,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的定位与其他单元不同,直接指向表达,强调从阅读中学表达,每课的课后题都突出体现了这一特点。“交流平台”以精读课文为例,提炼出本单元的阅读要点:总结、提炼说明文的特征与体会运用说明方法的弊端。紧接着,就是“初试身手”,让学生趁热打铁,一是试着选择身边的一个事物,运用多种方法说明它的特点;二是将课文《白鹭》第2~5自然段改写成说明性文字,为学生写简单的表明性文章打下基础。然后安排了两篇习作例文,均配有旁批,在典型的地方加以批注,分别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体会说明性文章的写法。
通过这几个板块,形成习作单元的完整结构:“导语”点明语文要素(习作要求)——“精读课文”学习表达方法——“交流平台”梳理总结表达方法——“初试身手”初步尝试运用表达方法——“习作例文”进一步感悟、积累经验——“单元习作”呈现本单元的学习成果。
(2)每个单元中的习作编排。
教科书针对第三学段课程标准的内容,在习作方面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如,要求分段表述,写完整的篇章。
每个单元中的习作,精选话题内容,着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培植表达自信。话题的情景创设力求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有话可写,乐写愿写。除了引导学生写景叙事外,还引导学生写观点类文章,以满足社会交际的应该,满足学生表达自我的应该。如第八单元习作“推荐一本书”,鼓励学生向他人推荐一本好书,并将推荐的原因写具体,使习作成为学生自我表达的工具,激发起学生主动习作的内在动机。
在每个习作中,加强习作指导,降低习作难度。为了解决学生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教科书根据不同话题的不同特点,对学生的习作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比如,第一单元习作“我的心爱之物”通过举例的方法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思考自己的心爱之物究竟是什么;再让学生“写写它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得到的,为什么会成为你的心爱之物”,让学生围绕几个问题构思,把自己的喜爱之情融入字里行间;写完后再办一期“我的心爱之物”习作专栏,贴上习作和图片,和同学分享。教科书采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完成习作,这些指导性的内容不只适用于完成某次习作,其中也蕴含着完成某类习作的方式路径。
(3)随机安排课后“小练笔”。
教科书在某些课后灵活地安排“小练笔”,促进读写结合,由读学写。如,结合课文
《落花生》,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的抒发方式进行练笔,为习作“我的心爱之物”作铺垫;根据课文《猎人海力布》,给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写一段话,简要介绍它的来历,落实单元习作要求,为缩写故事作铺垫;联系课文《慈母情深》,写写自己类似的“鼻子一酸”的生活经历,培养学生随时随处提笔写作、记录生活的好习惯。
3.口语交际。
本册教科书安排了四次口语交际。交际话题各有侧重,既有侧重发展口语表达能力,特别是当众表达能力的旁白类话题,如“讲民间故事”“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也有侧重培养学生交流讨论能力的访谈类话题,引导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会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想法,如“父母之爱”。教科书充分关照各种类型的交际话题,从不同角度推动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的发展。
教科书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关注交际目标的达成,着力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对象意识、场合意识。如,“制定班级公约”中要求学生“发言时要控制时间”,让学生学会遵守交际规则;“父母之爱”中建议学生“尊重别人的看法,对别人的讲话给予积极回应”,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礼貌待人。通过一系列的目标达成,使学生学会遵守交际规则,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品质,让学生勇于交际、乐于交际。
4.语文园地。
全册教科书除了第五单元没有安排语文园地,一共安排了七个语文园地,围绕每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复习巩固、拓展运用。
语文园地设置了以下栏目。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收获,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进行归纳、梳理、总结,大多通过与学习伙伴交流或读写例话的方法,将语文要素具体化,呈现期望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需要掌握的方式、养成的习惯或形成的理念,引导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将无意识的行为变成有意识的行为,主动运用于今后的语文实践。
“词句段运用”延续中年级的设计理念,并体现高年级的学段特点,安排系列语言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言文字,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素养。
“书写提示”要求书写行款整齐,并引导学生欣赏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日积月累”集中安排古诗、俗语、名言警句等传统文化经典内容。
5.快乐读书吧。
延续中年级的编排体例,以“快乐读书吧”带动学生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课程化。本册结合“民间故事”单元,推荐学生阅读民间故事。“快乐读书吧”设计两个内容板块:“你读过吗”“相信你可以读更多”,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推荐书目,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在“快乐读书吧”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阅读方法提示:“民间故事一般有固定的类别和重复的段落,这是为了在讲述中方便记忆,同时加深听众的印象。”“民间故事寄托着人们朴素的心愿。”通过这样的方式指引,使学生在阅读民间故事时读得更深入、更投入,体验到更多的阅读乐趣。
6.识字表、写字表、词语表。
教科书后附有“识字表”“写字表”“词语表”。“识字表”列出了本册要求会认的字,其中蓝色的字是多音字(指之前学过这个字,此次出现作为多音字学习);“写字表”列出了本册要求会写的字;“词语表”列出了本册精读课文要求会写的词句。
三、教学目标
(一)识字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800个左右,其中2020个会写。
2.认识常用汉字200个,会写常用汉字220个。
3.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
4.能用毛笔字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含义,辨别词语的情感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抒发顺序,体会作者的观念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定。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画面、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作品的感情。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梦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的用法。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
你看香港就是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