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方法》最新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是创建在课堂目标的基础之上,指的教学的方式跟步骤,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总称,其方式也有多种多样的,今天小编在这里给你们分享一些有关于最新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口语交际课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们。
最新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口语交际课教案范文1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10个生字,并可正确书写。
2、了解课文内容,根据批注,学会在阅读中感受词语的表情达意功能。
3、自主阅读,学会批读,会读书。
4、体会课文字里行间表现出的“人狮情深”,激发学生爱动物、爱大自然的感情。
5、指导学员正确、流利、有情感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在阅读中认识奴隶安德洛斯的自私与勇气,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独特情感。
教学难点:根据旁注,体会人救狮子,狮子救人的两个动人场面,能用正确的语气来表达这两个场面的动人描写。
教学准备:
1、有关的挂图或幻灯片或光碟等。
2、学生课前备课课文,查阅收集有关古罗马、奴隶、斗兽方面的状况介绍。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昨天,你们都收集到有关古罗马、奴隶、斗兽的什么情况?
抽生说,从那里知道的?
2、师生一同交流查阅的有关奴隶、古罗马的资料。
3、出示古罗马斗兽场的光碟或挂图,学生看场景,师解说:在古罗马的斗兽场上,一个手无寸铁的奴隶面对一只凶恶的狮子,眼前一场血淋淋的悲剧就要发生,可是,奇迹出现了,狮子居然温顺地舔着奴隶,全场欢声雷动。《奴隶和狮子》反映的就是古罗马发生的事情。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认知。
1、自由读课本,要求读准音节,读通段落。
2、认识生字:
(1)学生互助互学(强调“奴隶”的声母);
(2)交流检查识字效果(重点指导“隶”、“德”的笔顺笔画)。
3、(出示词语)这些句子,你可读吗?自己大声地读一读,把它读正确。
4、多种方法激发读书,引导整体认知课文主要内容。
5、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你们再看看课文,用非常简洁的语言说一说。
三、深入局部,品读课文。
1、这个故事更使你感动的是那一部分,用括号括出来,读一读。
2、把使你感动的语句读帮小伙伴听一听,交流他们的读书体会。
3、全班交流并说一说为什么让你感动。(根据学生的提问相机进入重点段的学习)
4、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安德洛斯给狮子包扎伤口的画或幻灯片。
(2)谁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3)从安德洛斯的行动中,你感受到哪些?(板:善良、勇敢……)把你的感受写在批注栏。
(4)我们还学过写人与动物和睦相处的文章吗?翻翻前面学过的课本《雪儿》,想想这两篇课文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5)人与动物都是有生命有婚姻的,应该相互关怀和谐相处,你可通过朗读来歌颂这位关爱狮子的奴隶吗?自己练一练。(抽读、范读、齐读)
(6)过渡:同学们读得十分动情,我们似乎听到了安德洛斯倚在狮子身边,幸福生活的场景。安德洛斯的行动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故事也有这些地方也使我们深深地感动呢?
5、学习第五自然段
(1)出示狮子趴在地上舔安德洛斯的画或幻灯片。
(2)能把他们的打动用朗读告诉我吗?自己练一练。
(3)谁来读?从他的朗读中,你们唱出了哪个?(抽读,评价。指导教师用正确的语调,读出狮子从咆哮到温柔,安德洛斯从绝望到兴奋的动人场面。找一找这之间的因果关系,体会其中的观念感情。)
(4)师范读,生齐读。
(5)师小结:多么漂亮的狮子,多么可悲的狮子,它知恩图报,用自己的行动救下了安德洛斯。人与狮子之间(生接)——情深意重。板:知恩图报,情深意重。
让我们深情地一起读。“观众席上爆发出……”。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一个故事总是能带给我们一些启发。今天,我们学习了《奴隶和狮子》,它帮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和同学说一说。抽生说。
2、你能说一说自己了解的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吗?
3、课后阅读教师提供的《奴隶英雄》。
最新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口语交际课教案范文2
课时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情感地诵读诗歌,背诵古文。
3、学习利用注释理解诗意。
4、想象场景,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反复吟诵,想象场景,感受诗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后两句是从“兄弟”的视角来表达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重阳节与王维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诗眼,从“心”出发
1、师:读一读诗题,你能得知哪些?
2、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重阳节和王维的资料。(重阳节的由来,最早可以推至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到了唐朝,民间既有了重阳登高的习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重阳节插茱萸的习俗,在古代就早已很普遍。)
3、师:怎样记住“忆”?竖心旁表示什么?
回忆源于内心,回忆往事,免不了融入个人的感情。诗人在重阳节回忆起父亲,会有着怎样的感情呢?我们到诗中去看到。
【读诗题,了解创作的缘由。交流资料,为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打下基础。抓住诗眼“忆”,从偏旁入手,引导学生反思诗人写这首诗时会有着怎样的感情,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理解诗意,以“意”铺陈
1、师:圈出生字,多读几遍。放声读古文,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互读,给出评价,尤其注意生字的读音。
3、同桌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4、师:小声读,将自己未看懂的字词做上记号。
5、组内交流,讲讲自己早已读懂的,以及还没读懂的。
6、结合生字教学,由字及词,解决“不懂”。
重点引导:
(1)“异”——“异乡”“异客”
推荐识字原则:与形近字“导”区别
学生口头组词:异国、异地……
师:什么叫“异国”?(其他的国家)那“异乡”“异客”是哪个意思?
(2)“逢”
推荐识字原则:换偏旁(峰、蜂、锋)
学生口头组词:逢年过节、相逢……
师:联系生活实际,想想“逢年过节”是指哪个时候?
师(范写):应先写后面,再写外面,把走之儿写得长一些才美观。
(3)“遥”——“遥知”
师:诗人身处长安,而老家在华山以东,近两百公里。这么远二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教案,他怎会明白兄弟登高处,还遍插茱萸呢?
(4)“插”——“遍插”
师范写,引导学生注意右半边的笔顺。
师:“遍插”到底插哪儿呢?(提供资料: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月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上面佩带,还有插在身上的。)
形成注释:异:别的,其他的;逢:遇到;遥知:远远地推想;遍插:身上到处插满。
7、师:再读古文,借助书上的注解和你们讨论后产生的注解,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含义。
【以“多读”为基础,每一次读都有确立的目的,从读通,至读准,到读出“懂”与“不懂”。教学注重“不懂”,结合生字教学,由字及词,理解词意。生字教学,侧重难点字,回顾多种识字方法,注意字的笔顺,指导把字写美观。理解词意采取多种方法,或由熟词入手,或联系生活实际,或依据相关资料,或联系上下文。基于本课注释较少,将难点形成注释,为学生自主理解增加坡度。学生今天接触注释,给予充分时间,鼓励教师自己读懂诗意。】
三、想象场景,由“意”入心
(一)领:想象“独”,体会“思亲”
1、师:读一读,想一想:17岁,王维身处“异乡”作为“异客”是哪个滋味呢?(“独”)
2、师:“独”的身后隐藏着一幅幅画面。让我们插上想像的翅膀,走近王维曾经的生活,寻找一幕幕中他哪孤独的身影。
来到广场,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而他
路过大院,亲朋相聚,举杯痛饮,而他
出门远游,游人结伴,互帮互助,而他
3、师:诗人的心里在想什么?(“思亲”)
4、指导朗读:再如何想念母亲,你却在“异乡”;再如何孤独,你却为“异客”。
5、揭示学法:古诗的语言精炼,学习时可以结合句子,想象文字后的一幅幅画面。身临其境,自然可走近诗人的内心深处。
(二)扶:想象“佳节”,体会“倍思亲”
1、师:反复地读一读,第二句诗使你看见如何的画面?
2、全班交流,统一看法:佳节,往往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目睹周围人家的其乐融融,诗人势必会想到与家人团聚的场景。
3、师:你了解有这些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4、师:把他们想起的场景与你们分享,一同造访诗人的内心世界。(提供句式:每逢节,我便想到)
5、指导朗读:平时也就罢了,而节日来临时别人家举杯畅饮,庆祝团圆,而诗人竟只能孤独地回想这一幅幅画面,你可说说他这时的情绪吗?(“倍思亲”)
(三)放:想象“少两人”,体会“兄弟情深”
1、师:读一读后两句,你看见了一幅怎样的场景?
2、组内交流。
在学生演讲的基础上,略作点拨:兄弟们会说些什么?(“少两人”)会祝愿些什么?(联系茱萸的资料:茱萸可以避难消灾。)
3、静静地默读,这幅场景最令人遗憾的是什么?(“少一人”)
4、余音式朗读:“少两人”是诗人此时的痛,“少两人”在诗人的心里不断地撞击着,我们一同来抒发诗人心中苦闷的呐喊。一组读后两句诗,其他三组接连重复“少三人”。
5、师:表面上写兄弟们想念诗人,但这一切都是作者的深究,你可看出哪些?(诗人想念兄弟,兄弟想念诗人,可见“兄弟情深”啊!)
【教学呈现一“领”二“扶”三“放”的模式。学法的设计,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常识水平跟心理特征,设计为从形象可感的场景来感受画家的感情。古诗词犹如浩瀚的海洋,是巨大的宝库,教学的重点应是培养教师自主学习的素养,促进师生持续演进。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才能自如地在诗词的海洋中撷取营养。体会诗人的感情,同样有“路”可循,由“思亲”到“倍思亲”,再到“兄弟情深”。】
四、回扣诗眼,感悟诗“心”
1、师:学完整首诗,再来看看“忆”,单单只是回忆吗?“忆”怎样解释才更为贴切?(思念)
2、师:王维既然这么思念母亲,为什么不回来呢?(了解创作背景:诗人后来只有17岁,正在长安想获得功名,实现个人的梦想。)
3、师:好男儿志在四方,不是不想回,而是不能回,这是一种深深的悲哀。思念如美酒越酿越深,才会说出思乡的名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才会诞生思乡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节日倍思亲”。
4、练读词句,力图表达画家思乡的感情。
【教学回到诗题中的“忆”,与课堂初始的质疑遥相呼应,使教学完整。通过对“忆”的再认识,引领学生整体把握诗人的感情。了解创作背景,对作家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体会诗人的悲哀,才能感受哪浓得化不开的思念。在此基础上,学生练读全诗才有深厚的情感基础。】
五、指导背诵,学法迁移
1、再现三组画面,依托画面,练习背诵。
2、师:通过反复吟咏来想像诗中蕴涵的场景,体会诗人爱情,这是学习古诗的一个好办法。希望大家在学习其它古诗的之后,也可学到用到。
3、推荐学习:王维另一首抒发羁旅之情的诗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借助形象可感的场景,实际上是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背诵,提高教师背诵的效率。教学结尾,回顾学法,引导学以致用。推荐学习《杂诗》,给学生提供现炒现卖的机会,再次走进王维的心灵深处,以此来检验学生对学法的把握状况。学生可学到用到,才是我们教学最终的目的。】
六、布置作业
1、找一找王维写的其他诗歌,读一读,背一背。
2、尝试用想象场景的方式自学一首古诗。
最新二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口语交际课教案范文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交、利、传、响、战、号、品、夏”8个生字及下面语句:传来、响起、信号、夏天、战利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爱斯基摩人独特的生活方式。
二、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世界民族风情的文章,课文介绍了爱斯基摩人居住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以及它们的生活习惯。
三、学生分析
求新求异,是孩子们的天性。本课的设定就是想借助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人们朗读课文的热情,去了解爱斯基摩人居住的政治位置、气候环境,以及它们的生活习惯。同时促使人们知道全球民族风情的兴趣。
四、设计思路
减少繁琐的剖析讲解环节,给学员充分朗读,理解的的机会,使其读出自己的体会。
五、教具准备
1、地球仪,雪橇的图片、极昼、极夜图片及本课生字卡片。
2、要求学生收集有关北极和爱斯基摩人的资料照片。
六、教学过程
如果没蛆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