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人教版《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2021-04-27 12:13 网络整理 教案网

《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短文,文章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排序叙述。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希望可给到你。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恰当认读课本中的认字新词,理解并积累“左抵右挡”“难以抵挡”“大显神威”等词语。

2.能够恰当、流利、有情感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了解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结合生活心得理解“谁善于把对方的长处集于一身,谁都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学习发明家勤于反思、勇于实践的品质。

4.初步认识用事实来表明道理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弄清楚发明坦克的过程,能够恰当、流利、有情感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谁善于把对方的长处集于一身,谁都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鼓励学员养成预习习惯。

2、通读课文,检查学生读文情况,提示读文注意点。

二、导入课题,把握主体

1、书写课题:提示“矛”“盾”“集”的写法。(故意设定错误写法,让学生判断写法正误)

2、读课题,了解“矛”与“盾”。

(1)、出示课文插图,哪是“矛”?哪是“盾”?从文中(哪些字词句可以看出)找根据。

(2)、“矛”与“盾”的作用各是哪个?(板:进攻、自卫)

(3)、理解“集合”。你从文中哪句话清楚的?“坦克把盾的自卫……在战役上大显神威。”(板:合二为一)

(4)、课文写了什么?发明家发明坦克----坦克大显神威----明白道理(渗透用事实来表明道理的表达方式)(练习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概括)

过渡:发明家怎样发明坦克的呢?带着这个疑问,读读课文的1——4自然段。

三、了解坦克的发明过程

1、带问题自读课文1——4自然段。

2、朗读、感受比赛

(1)、发明家发明坦克的原因?(比赛)

表格式教案_矛与盾的集合表格式教案_四年级表格式教案

(2)、画出发明家与同学比赛的句子。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没法招架”

(3)、朗读,谈读后感受(紧张、激烈……)

(4)、从这些词语感受到的?理解“雨点般、刺、左抵右挡、难以招架”。

(5)、把握上述字词,指导朗读。

过渡:“在这兴奋危急的关头”理解“关头”,发明家有哪些想法?

3、读悟议“想法”

(1)、出示“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的设想。

(2)、“盾太小了”———“铁屋子”

读,发明家发现了哪些?怎么解决的?

发现“盾太小了”,读出感叹语气;解决方法:铁屋子,“如果……一枪也戳不到我啦”读出高兴语气。

(3)、安全但不能进攻——-“枪口或炮口”

这样做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盾的功用,但只是这种行吗?发明家又看到哪些问题,又是怎么解决难题的呢?

学生读文、思考、交流,填表:发现问题“安全但不能进攻”,解决难题“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适时交流引号、破折号的作用。

(4)、“还要会走”------“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发明家又看到了哪些问题?又如何解决的?(生交流解决)

4、交流“发明”,观看坦克图

小结:发明家把矛的对攻与盾的防守合在了一起,发明了坦克,再读1-4自然段。

出示坦克图,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

过渡:坦克把矛的对攻与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它在战场上?-----(生:大显神威)

四、感受坦克在战役上大显神威

1、出示片段:“1916年……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2、朗读,谈展现: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坦克在战役上大显神威?(庞然大物、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3、朗读指导。

4、观看坦克作战视频。

五、学习发明家勤于反思、勇于实践的品质

过渡:坦克神奇吧?了不起吧?但最了不起的是?(发明家)

矛与盾的集合表格式教案_表格式教案_四年级表格式教案

如果发明家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生自由表达观点)

六、理解“谁善于把对方的长处集于一身,谁都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过渡:坦克把矛的对攻与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在战役上获得了胜利;发明家把矛的对攻与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获得了顺利。是的……

1、出示“是的,谁……胜利者。”

2、学生读词句,结合课文谈理解:

(1)、坦克把矛的对攻与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在战役上获得了胜利。

(2)、发明家把矛的对攻与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获得了顺利。

3、结合生活心得理解“谁善于把对方的长处集于一身,谁都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生活中也有什么实例也可表明这个道理呢?

(1)、举事物例子:轮子+椅子=轮椅……(出示图,集合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更精彩)

(2)、人物例子:学习别人的特点(集合使我们显得非常优秀)

4、齐读“是的,谁……胜利者。”

七、布置作业:摘录这一课的好词好句。

《矛和盾的集合》说课稿

一、设计理念:

在学校数学课堂中培养教师的创造力,关键是培养教师的造就思维。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创造史。本设计以便通过

文本的学习,让学生穿越时空隧道,插上想像的翅膀,在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情境中肆意思维,从“谁善于把对方的长处集于一身,谁还会是胜利者”

的道理中受到启发,学生可自觉产生一些“奇思妙想”,甚至“奇思怪想”,让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一起飞翔。

二、说教材

《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中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五课的短文。这篇课文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它们结合上去,发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讲发明的战车在战役上击败敌人,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发明引发“谁善于把对方的长处集于一身,谁都会是胜利者”的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次序叙述。叙事简单明白,用事实表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征。

本课课堂时间为二课时,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确定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发明家是如何把矛和盾的特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2、理解文中关键句,能用事例来表明“谁善于把对方的长处集于一身,谁都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发明家是如何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攻防的特点合二为一的认知过程。

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导致的道理。

矛与盾的集合表格式教案_表格式教案_四年级表格式教案

三、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基本观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课课堂中运用了“读中体会”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矛与盾的集合表格式教案,“想象理解”法等。

四、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上我尽力为教师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系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只有积极构建自主学习的形式跟步骤,才能不断提高学员的学习能力,促进师生的可持续发展。并借助多种形式的跟读,加深学生对课本的理解、感悟,同时也学生的朗读能力受到增强。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再次来学习25课(学生齐读课题),在上节课中,我们将要学习了本课的字词和新词,还初读了课本,在初读课文中,你还了解了哪些呢?(指名回答)

1、出示句子: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对攻合二为一,在战役上大显神威。

2、这句话中包括了两对反义词,谁有一双火眼金睛,能一下子就找到他们呢?(指名说并出示:自卫——进攻 矛——盾)(师板书)

几乎所有的课文,教师都必须鼓励学员从整体把握它的构架、内容或者观念内涵。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要勇于从文章的千言万语中把握更关键的内容,理解文章句、段和篇的构想脉络,理解的它内涵和中心,把握文本。这个词语是本课的重点句,在上下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仔细探讨句子,用词也更有意思,既有反义词,也有可解释课题的四字成语。这个词语在课文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过渡:是啊,矛和盾是一对反义词,盾的自我保护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就是(齐读课题)。这对冲突的事物,发明家在如何的状况下想到把他们合二为一,发明坦克呢?请你们快速读读课本,用“~~”划出句子来。

(二)板块一:解决为什么要把“矛和盾”集合

1、指名回答,出示句子: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无法招架。(齐读)

2、师: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似乎发生了哪些呢?(指名回答)(指名上台演出帮助学生理解“左抵右挡、难以抵挡”师:同学们,这就是发明家左抵右挡,但而是无法招架。)理解后,再请两名学生演出,其他学生配读。

表演是本班学生十分喜欢的方式,在舞台中不但理解了“左抵右挡、难以抵挡”的含义,同时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但鉴于我没有进行恰当的指导,学生的舞台效果不佳。

过渡:虽然,发明家拿着盾左抵右挡,但还是挡不住矛的对攻,在这兴奋危急的关头,发明家是如何想的呢?

(三)板块二:研读课文,解决科学家是怎样想的?

1、发明家在想什么?是如何想的呢?

大家用心读读课文1~4节。用心读就是要边读边思索;翻来覆去读,翻来覆去想矛与盾的集合表格式教案,直到把问题读懂,也可以边读边用笔画一划有关句子。

2、指名回答:谁愿意来当当发明家,说说在这兴奋危急的关头,你是如何想的?

回答后出示: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象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可是,这样不仅安全,自己仍成为了只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鳄鱼。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走,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师:请你们读一读这三个句子。(自由读)

3、(三个“然”)师:这三个句子中都有个“然”字词,是那三个呢?(回答后带“然”的词变黄色。)分别表示哪些意思呢?(指名回答)

“忽然”说明发明家的看法是一下子产生的。很快,一瞬间的意思。

师:从“忽然”这个词语,我们了解了发明家产生构想的情形。谁来读读发明家这一下子的看法呢?(指导朗读:想法应轻、慢点。)个别读后再齐读。

四年级表格式教案_矛与盾的集合表格式教案_表格式教案

“固然”是原本这种的意思。

师:本来怎样呢?(引读:师:待在铁屋子里,本来那样更安全的,但是(生读:自己仍成为了只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青蛙。)该如何办呢?

生:在铁屋子上开一个洞,作枪口或炮口。

师:大家真能干,从一个“固然”读出了发明家修正想法的过程。哪“当然”呢?(“当然”是理所当然的含义。)理所当然什么呢?(这里指理所当然要安上轮子和履带。)

师:从“当然”我们了解了:安上车轮和履带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是发明家想法的延伸。谁来读读这“理所当然”的句子呢?

3、指导朗读:师:当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时,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无法抵挡,在这焦躁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生读)发明家仔细考虑了一下:

可是(学生读)发明家又仔细探究了一番: 对了(学生读)。

4、小结:刚才,我们从这三个带“然”字的成语了解到发明家坦克的认知过程是造成想法——修正想法——延伸想法。

抓住三个“然”的词句进行研读,不仅使学生知道了文句之间的关系跟联系,而且使学生在分析中了发明家的发明坦克的认知过程,同时也对学习进行了又一次朗读的练习,更借此来指导教师学习抓住关键字词读深读透课文的方法。

过渡:就这样,发明家发明了坦克,你们见过坦克吗?想不想再见见坦克呢?

(四)板块三:运用欣赏和诵读等方法,放大发明家的造就成果(感受“坦克的大显神威”)

1、课件出示坦克照片,师:这就是矛和盾集合后的战车,看着眼前的坦克,你能够找回“矛、盾”的踪影吗?(指名说)面对这坦克,你觉得这种呢?(

边欣赏边议论)

2、师:面对着发明家把矛和盾集合后的坦克,同学们的体会各不相同,下面就把你的体会你的朗读表现起来。(读词语:“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对攻合二为一,在战役上大显神威。”如骄傲、惊喜、成功感。)

在学习了战车是把矛和盾的特点集合与一体后,再使学生看坦克图片找找矛和盾的踪影,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发明家的敢于反思与坦克的神奇。

3、师:把矛和盾的特点起来发明的战车在战役上大显神威。课文中的什么句子描写了坦克的“大显神威”?用“——”画出课文的语句,再读读!

(教师出示课文片段,学生朗读)

1916年,英军的战车首次冲上战役。德国军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师:从这段话中的什么词语我们可以看出坦克的“神威”?

(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师:哦。你从这种句子中感受出哪些呢?(你是从欧洲兵的担心跟失败看起来的。你可读出德国兵的担心吗?)(生朗读,如味道不够)

师:听你朗读,我感受到了德国兵的一点害怕。谁来朗读,让我们很强烈地感受到德国兵的担心?(生朗读)读得挺好!我似乎听到了德国军逃跑的画面,坦克的确是“大显神威”呀!来,一起读读。(生齐读)

(我还从“庞然大物”这个词语体会到,坦克大显神威。)

师:哦。“庞然大物”说明哪些呢?(从坦克原本的庞大体会到坦克“大显神威”。)你可读出坦克“庞然大物”的那个气势吗?(生朗读,突出“庞然大物”)

(我从“首次”体会到坦克大显神威。)

师:“首次”是哪个意思?(第一次)这个短语中,还有哪一个词语是“第一次”的含义?(头一回)坦克第一次上战役就这样厉害,当然可使我们感受到它的“神威”。谁来读出坦克第一次就这样厉害?(学生朗读)

师:读得不错,大家都想读?那你们自由练习练习吧。(学生自由练习读,齐声朗读)

四年级表格式教案_表格式教案_矛与盾的集合表格式教案

4、师总结:这就是坦克的威力,这就是集合的力量。感受着这种的力量,你想说什么?

假如发明家就在我们的面前,你既会对发明家说哪个呢?把你想说的写出来。

出示句式(写一写)我想对发明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结:感受着这种的力量,我们身上都饱含着智慧。

通过这个环节的课堂,不仅使文本意象活跃在学生的大脑中,更是使学生感受了坦克的威力、集合的力量,再借助写一写,进一步加深对发明家的发明坦克的印象,使集合的观念在学生心里产生了一定的触动。

(五)畅谈感受,揭示道理

1、师:我们在为发明家用集合的探讨方式发明了坦克而感动、兴奋的之后,我们闭起双眼静静地想一想,是哪个让坦克有这种的威力呢?(学生提问)正如课文所说的:“谁善于把对方的长处集于一身,谁都会是胜利者。”(出示,学生齐读。)

师:这里的“谁”可以指那些?请举一个例子来表明!(生:“谁”指坦克。)除了课文中的坦克,还可以指哪个?(指名回答)

师:“集合”使我们的生活更精彩了。看看身边,还有什么物体是集合其他物体的特点的产物?(指名回答:随机出示相关截图,让学生说说他们是集合了什么物体的特点。)

师:这个“谁”除了指那些物体外,还可以指哪个?(可以指人)是呀,可以指人,这个“谁”可以是你,是我,是他。那,我们小组探讨讨论:如果可能,你期望将这些长处集于一身?

2、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给予一定的评价:如,这样你会很优秀的。)

4、师总结:同学们,你们的想象更丰富,也最美丽。我相信,只要大家乐于集合别人的优势,就能作为弱者,胜利者。祝你们梦想成真。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篇短文给我们的启示吧————

这样的启发,让教师活学活用,不但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而且引起了人们自由抒发,言语智慧在学生美丽的理想跟憧憬中如蝴蝶般纷纷开放。

六、说板书:

板书: 25、矛和盾的集合

矛 盾

坦克(大显神威)

进攻 自卫

这个板书能鼓励教师认识发明家是如何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特点合二为一的过程展现出来了。

这堂课,让我失望的是:整堂课的课堂充分关注了文本言语的特征,抓住了文本的关键语汇,实实在在地进行了言语教学;关注了课堂中小孩的言语实践,让人们做事、抄写、讨论、朗读等,语言技能在它们那里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而不是“微风拂面,表皮而过”;学生可快乐地学习,时时伴有积极的情感感受。

看了“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的人还看了:

1.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2.矛和盾的集合读后感

3.矛和盾的集合课后反思

4.矛和盾的集合反思范文

5.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