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走向_走向复兴歌词_中国未来政治走向(12)
为解决城市蔓延的问题,之后出现了以戈登、理查森(GordongandRichardson,1997)为代表提出的“紧凑城市”理论,紧凑城市是高密度的、功能混用的城市形态。
90年代初,(geoffAnderson,1998,Victoria Transport PolicyInstitute,2003)提出了精明增长,即是项将交通和土地利用综合考虑的政策,促进更加多样化的交通出行选择,通过公共交通导向的土地开发模式将居住、商业及公共服务设施混合布置在一起,并将开敞空间和环境设施的保护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4、发展动态
计算机软件的发展为研究者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手段,土地利用变化模型作为深入了解土地利用变化过程、机理和环境影响的重要手段,正在成为土地利用、城市发展变化研究的新动向。国外的主要模拟方法根据DawnC.Parker(2003)划分为基于数理方程的建模、系统动力学模型、统计分析模型、专家模型、进化模型、细胞自动机模型、综合模型和基于主体的模型八种类型,目前常用的主要模型有CLUE模型、EuClueScanner模型以及Metronamica模型等。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历史相对国外来说较短,在理论研究方面则与国外显然有着本质的不同。80年代初期至末期,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中国传统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历程、模式和特征等方面的归纳和总结上。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地理学者在不同空间尺度的城市结构研究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以武进的《中国城市形态:结构、特征及其演
变》(1990)和胡俊的《中国城市,模式与演进》(1994)这两部著作最具代表性,分别从纵横2个角度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城市空间结构从形态、特征到演化机制的问题。此外,胡华颖的《城市、空间、发展---广州市城市内部空间分析》一书,堪称国内第一本以单个城市为对象进行的内部结构实证研究成果。1994年以来,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热点集中在以下领域:城市空间动力机制研究、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研究。
述评:
国外的城市发展已有近200多年的历史,但我国的城市化仅用了60多年就完成了国外200多年才完成的规模。然而从国内外的发展来看,中国必须看到中国的资源限制,中国人口近年来爆增,接近14亿人口,占全世界70亿总人口的20%。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对于中国来说,城市的发展是和人类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的,之前的数十年,中国因为地大物博,由此建空城、先建后拆的浪费工程、交通拥堵,形象工程追求GDP等现象导致高房价、雾霾等严重后果,甚至危及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由此,城市不再是建设的问题,而是1个面对着资源、环境、民生等诸多因系的管理问题。
国外的城市发展速度是呈n型,其人口结构有着极其严密的发展标准和管理,而国内的人口正呈老年化和出生负增长趋势,相较于国外的人口密度,国内的城市发展有着完全不同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所以国外的理论可以参考,但绝不能照搬,但国外所用的模型工具是可以借助研究环保低碳、公共资源均衡化、宜居、宜业、均衡化的新城镇承载力。今后走向
国内在这方面研究也缺乏有利的数据模型和国产自主的研究软件,由此选取上海这座有代表性的城市,按照其城镇发展的动态数据,寻求相关的函数关系、发展变量,并找到合理的城镇空间承载力,使中国城市化发展走向1个良性循环具有深刻的意义。
篇五 : 中国煤层气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煤层气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煤层气资源量为30~35万亿m3,其中埋深为300~1500m范围内煤层气总资源量约为25万亿m3。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经过几十年攻关探索,我国在煤层气地质理论、资源预测与区块评价、钻井完井及压裂技术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特别是近年高阶煤煤层气富集理论与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U型井等复杂结构井技术钻采煤层气资源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不可否认我国煤层气产量依然较低,煤层气钻井过程中仍有较多难题需要解决,钻井安全与煤层保护矛盾依然突出。继续加大煤层气钻井新技术研究,保障钻井安全,提高煤层气勘探开发效益,已刻不容缓。为此综述了目前我国煤层气复杂结构井钻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就国内煤层钻井技术现状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给出了具体建议。
索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