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20年思想品德课中考复习4篇,仅供参考!

2021-04-14 20:15 网络整理 教案网

时间一晃而过,又解锁了新的工作,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工作做一个工作计划了,但是工作计划应写哪些内容才是正确的呢?以下是小编帮你们整理的政治教学工作计划4篇,仅供参考,希望还能帮助到你们。

政治教学工作计划 篇1

怎样能够有效地加强思想品德中考备考,让学员从容应对中考,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成绩呢?下面,请允许我结合我们大学20xx年思想品德课中考备考情况,从下面几个方面与大家领导老师们进行共同讨论跟交流,以期达到抛砖引玉、共同进步、共同提升的目的。

一、关注《考试说明》,把握考试动向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主要根据,它确立规定了考试范围、内容、形式、试题结构等。并采用样题和综合训练题,还会附上头一年的高考试卷。所以,在复习备考中,我们要仔细探究市教研室编写的观念品德《考试说明》。新课改以后,考试范围扩展为七年级、八年级《思想品德》上下册、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的内容跟上年度5月至当时4月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这样就增加了复习的内容,加大了复习的难度。

二、制定计划,系统复习,直面中考

进入复习期间,首先应建立合理的复习计划,一般建议做好三轮复习安排:

第一轮复习(10年3月——4月下旬):这一轮复习要抓“面”,大约需一个半月时间。主要是回扣教材,目标是奠定基础,让学员系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常识结构、基本概念跟基本规律。

这一阶段,我们应全面把握教材中涵盖的考试范围内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看法。思想品德课中考强调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素养,但素质的产生是以一定的知识储备为基础的,能力考查实际上是对常识记忆跟利用的双重考查。因此,我们需要在深钻细研教材的基础上,对基础知识做全面、系统的梳理。首先能从目录开始,从宏观上建立自己的常识体系,掌握教材的常识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列举各章节的复习提纲,形成相应的常识网络,全面、系统、牢固、准确地掌握教材,只有做到“心中有书”,在考场上做题时就会得心应手。基础性、系统性、全面性、全体性、层次性是同学在课堂上秉持的方法,在建立学科知识制度的同时,兼顾能力渗透。讲应把握关键,突出重点,突破瓶颈;练要追求效果,克服简单重复。在学法上,要求教师以教材为主,充分发挥课本的主导作用。要借助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连成线、结成网、形成树,要求教师看书与训练相结合,练习也以中低档题为主。同时,由于新课改形势下的高考,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利用知识素养、探究实践能力和变革能力,试题侧重于对现实生活、学生实际的联系,所以,这一阶段,在备考回顾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兼顾渗透与教材知识相关、与现实生活相联的时政材料。对于时政材料的整理和使用,应主要借助省教研室编写的《中考时事》,要告诉学生,就象学习教材一样认真钻研《中考时事》,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考试指导等外,里面的时政热点材料与长期考试题目密切相关,对我们日常训练跟高中应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这一轮复习中,上课不仅仅简单解读课本基础知识,最好每节课都应用综合性的题目来引领复习,用联系时政材料的考题进行训练,并强调在练习中把握重点问题、突破瓶颈难题。

第一轮复习的关键是推进,要求学生结合《经典》等已有的学习资料掌握教材的常识体系,除认真探究做好《考试说明》中的考题之外,老师也应按照复习需要自己搜集训练题目,题应精而少,且具备综合性。做到一边复习课本内容,一边进行中低档题的考试训练。

第二轮复习(4月下旬——5月中旬):这一轮复习要抓“专题”,大约还要20多天的时间。目标是提高素质,主要是专题讲座方式。这一阶段复习的目的是辨析各知识块内的基本概念以及互相关系,对主干知识进行梳理,串联组成科学、系统的常识网络,总结小范围内综合问题的解题方式与方法,注重培养教师利用所学知识预测问题跟解决难题的能力。也就是说,从 4 月下旬开始,我们处于一个综合复习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应打破课与课、单元与单元、册与册之间的边界,将相关常识综合归类,形成一条条知识线,进行推导复习,这就是连“线”的过程。经过第一轮对基础知识的平台复习,如果说我们对教材有了宏观的掌握,在大脑中产生了较完整的知识制度,下一步就必须进一步深入教材,进行微观上的细心掌握,也就是说进一步突显重难点,初步构建灵活采用教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看法,分析了解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而考

查学生缓解实际问题的素质,这就是找“点”的过程。我们在复习时应把“点”和“线”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既应归类复习,又要重难点突出。

在这一轮中,更应联系时政热点进行备考。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并不单纯直接考查学生对时政问题的知道跟记忆,多数是以重大时政热点问题为背景进行命题。所以在这一阶段复习中,结合热点问题,灵活采用教材知识进行探讨,就自然作为此阶段复习的重中之重。在这一环节的备考中,我们鼓励教师做一些典型题例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选取做什么样的题目这个难题上,我们就必须有一双“慧眼”,科学借助练习题,增强复习的`针对性。而不是盲目做长期的题,搞题海战术。近年来的高考试题都鲜明地表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对考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查。从题型内容上看,几乎年年都强调对重点知识、重大主题、重要热点的考查。因此,我们也应把这种内容分类归纳,作为一个专题进行复习。

第二轮复习重点在增加能力上下功夫,把目标瞄准中档题。要求做到能力训练步步提升,专题训练层层推进,综合训练融会贯通。

第三轮复习(5月中旬——5月底):这一轮复习要抓强化训练,大约20天左右的时间。目标是加强素质锻炼,也是中考前的冲刺训练,是从知识到能力到情绪的全面锻炼。这一阶段,主要进行学科内的综合和学科间的综合检测的临考模拟综合练习,并密切留意中考相关信息及走向。要多练习符合中考模式的试题,以让自己及时适应中考的规定。在选取材料时,各地历年的高考试卷应作为我们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资料。往年的高考考题对我们而言是难得的高质量的练习题。要使学员加强模拟练习,明确并适应新课改形势下的考试方式。我们在以前训练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在条例时间内,独立完成每套中考试题,把每天练习都成为一次实实在在的中考。之后,我们要帮助学生,对失分较多的考题和内容,认真探讨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把疑问解决在中考之前。

除强化训练之外,最后10多天,还要留出一周时间重回课本,强调重要基础知识,加强重点时政掌握,尤其解决重要的时政客观题。这一周以学生为主,但不要完全放给学生,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前两轮基础知识跟专题复习及第三轮前十天的练兵考试情况,领着教师回扣课本,找出重点基础知识跟时政热点中的重点,也就是说,要尽量领着学生猜出高中中或许要考的弊端,具有猜题性质。最后一天,可完全放给学生,让学员自由复习,自行梳理复习内容,查漏补缺。这一天的作用不可小看,各类学生都可从自身的查漏补缺中赢得收益,取得主动权。同时也使学员从兴奋的备考中稍稍放松一下,做好充分的备考准备,轻松应对中考。

这一阶段主要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培养并提高考感,在答题程序,审题、书写规范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员按照上面复习情况,反思、整理想法,寻求更好的方式,使知识横纵联系起来,做好充分打算,直面中考。

三、培养能力、掌握要领,激活中考

在指导学员复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帮助教师系统掌握新课标下的做题技巧跟方法,发挥它们的聪明才智,把试考活考好。在此,提几点建议,供各位参考。

(1) 指导学员更新学习理念,准确掌握答题方式。在以前的小测试、模拟考试中鼓励教师认真做题,读懂题意,重视教师审题方面的练习。

(2) 指导教师联系教材,向教材寻找观点。如今,思想品德中考注重考查学生对课本理论常识的理解跟利用能力。所以,在课堂和复习中鼓励教师用课本的看法去探讨问题,解决难题,切勿离开教材,随心所欲,不切实际地探讨、乱谈、空谈。训练在以前,运用在考中。

(3)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变革思维能力,问题的答案非常灵活,允许多元化。因此,教师应引导学员在答题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自己的变革观念,大胆地强调自己的独到看法跟主张,特别是联系社会实际或学生实际的弊端,一定要思路开阔,观点独特独到政治教案格式,有变革观念。

(4) 指导学员在以前练习,测评考试中训练语言组织能力,理顺答题策略,归纳答案要点,运用政治用语,掌握答题方式、格式,注意卷面书写等小节。

(5)帮助教师探索开放性试题的审题技巧,改变传统试题答案的单一性,提高学生的变革能力。开放性试题通常以某个实际问题为切入点,在答题要求跟问题设计上提高了多样性和灵活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就某一例题开展探讨,大胆回答,让学生做到自圆其说,也可以运用师生一同编写案例的做法,让学员全程参加,并找到解决难题的最佳方式。俗话说,熟能生巧,如此反复练习,学生解题方法自然提高,答题当然得心应手了。此外,我们还要帮助学员认真研究自己的做题习惯,学会科学规划考试时间,训练合理的答题速度等等。

四、细研课堂教学,避免进入复习课误区

误区一:把初中复习课上成新培训都说以前教学像栽活一棵树,容易,而复习好似育好一片林,很难。的确,复习课不同于新培训。众所周知,新授课着重于介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的来龙去脉,重在“点”,重在面面俱到。而复习课却不能这样,它应重视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的深刻理解、总体把握,这是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强学生对常识的灵活运用及培养教师学习的素养,重在“点、线、面的结合”。这里所说的“面”就是全面、总体上掌握教材的框架,“线”就是把单元、课、框的相关知识点串联、归纳出来,“点”就是重要的知识点。复习课的特征之一是“理”,对所学的常识进行平台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特点之二是“通”,融合贯通,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为此,根据八、九三个年级思想品德课的不同特点,我个人觉得八年级上册思想品德课要以情境复习法为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人际相处和道德教育等弊端,理论难度不是很大,而学生的感情认知才是第一位,在复习中我们要借助修改不同的情境,让学生无法明辨是非,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加强高尚的道德气节培养。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课的备考应该以案例教学法为主,主要是使学生确立我国的许多法律规章,学会利用不同的法律来预测不同的实例,并学会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我们要在复习课上修改许多的法律案例,让学员利用所学的法律常识去进行探讨,以此达到学习法律的目的。九年级思想品德课要以材料复习法为主,根据往年中考的经验,材料题是高考必考题型,通过对材料的剖析,让学生认识和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方针政策等,在必定程度上培养教师预测社会现象、解决社会问题的素养。但应掌握一点,不管是场景的设定,还是案例、材料的剖析,都应重视综合性问题的设定,也就是说,通过这一个情景、一个案例、一个材料所设定的弊端,它包含的却是我们应复习的一个单元或一个专题的内容。

误区二:复习课上学生自听独角戏

目前复习课上最为普遍的备考模式是学生先对所学的常识进行知识的梳理,然后使学员进行必要的教学锻炼,最后由学生进行适当的班会。一堂课,只听到学生在不停的讲解,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完全置学生于一个被动学习的地位。其实,既然是复习课,学生对所学的常识应该是有所了解,有所印象,我们何不把这一复习方式进行适度的变革,即先由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教师加以适当的点拨,再使学员进行一定的知识演练与反馈,教师从中再进行适度的点拨,最后老师再进行一定的小结,这样,既使学生动了出来,也使教师轻松了许多。而且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最深了,运用知识的素养也很强了。

误区三:复习课上复习方法太单一。

说真的,学生更不偏爱上复习课,因为复习课要么就是教师讲,要么就是学生练,要么就是讲练结合。没有了新培训丰富多彩的教案,没有了新培训的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没有了新培训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激烈的观念碰撞。单一的复习方法学生没趣,教师没趣。为了提升教学复习的强度,我觉得,复习课也可以照搬新培训的一些教学方法,比如,我们学生依然可以搜集一些音乐、图片、录像等资料,制作出容量较大的课件;对于一些带有一定难度的训练,教师也可以组织师生进行适度的探讨、争论;对于复习题的题型选择上,可选择一些富有幽默感的漫画题、辨析题、情景剧题等,以唤起学生复习的兴趣,提高学员复习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