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2021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2021)

2021-04-08 17:19 网络整理 教案网

新课程标准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出发,强调教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是课堂活动中学生一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师所操纵的。因此,目标的主体虽然需要是老师与学员。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2021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21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1

教学内容:教材第113~115页总复习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回顾轴对称、平移和转动现象,能分辨轴对称图形,正确辨别平移与对称现象。

2.在操作中,体会对称、平移及转动运动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美,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跟表达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理念。

3.经历数据搜集、记录、整理和预测的过程,进一步巩固用统计表呈现数据的方式,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数据预测观念。

目标解析:

本课是总复习的第三课时,在教师对图形的运动跟数据搜集整理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对相关常识进行解读整理。因此本课课堂目标的定位除了在于复习巩固已有的常识,更注重于交谈知识间的联系,初步构建合理的感知结构。

教学重点:

1.体会对称、平移及翻转运动之间的联系与差别,能恰当辨认。

2.巩固用统计表呈现数据的方式,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 教学难点:发展初步的空间理念及数据预测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剪刀,手工纸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图形的运动

(一)回顾整理,梳理知识。

1.关于图形的运动,我们将要学习了这些?分别是如何运动的?

2.动手剪一个对称图形,并强调它的对称轴。

3.利用手中的图形做平移和翻转运动,体会区别。

(二)动手操作,沟通联系。

1.猜一猜、想一想

(1)出示: 猜一猜:按照画的痕迹去剪,打开后是哪个呢?

(2)出示: 想一想:这个图形是如何剪下来?先怎样折,再怎么剪?

(3)你会做风车吗?(让学生先说一说,再出示制作步骤)

2.剪一剪、做一做

小组四人合作,组长自己设计一个图形剪一剪,其余四人分工各选其中一种剪一剪、做一做,做完组内交流。

3.说一说,描一描

(1)在你剪的花纹中,有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有,和你的同学说一说,并用铅笔描出它的对称轴。

(2)全班汇报,复习对称。(实物展台展示学生不同作品)

4.找一找,比一比

上面的活动中,你可找出平移、旋转现象吗?(小花图又可以看成是轴对称图形,也可以看成图形的平移;笑脸图又可以看成是轴对称图形又可以看成图形的翻转;风车则是物体的翻转现象等。)

(三)联系生活,完善认知。

1. 出示:

2.上面的活动中,你可找出平移和旋转现象吗?

3.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平移和对称现象,并记录下来。

设计动机:在鼓励教师回顾和复习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轴对称、平移和对称现象,发现平移和翻转的不同之处,沟通其与对称之间的联系,最后走进生活,寻找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转动现象,沟通图形的变换与生活中的物体运动的关系,完善学生的思维结构。

二、复习数据搜集整理

过渡:同学们,刚才他们有的在生活中找到对称现象,有的找到了平移现象,还有的找到了旋转现象,以他们记录的第一条为准做一项调查。

(一)收集整理数据

可以如何收集全班同学的数据?(举手、画正字等)

(二)记录分析数据

1.根据前面调查的结果设计统计表,记录数据。

现象 对称 平移 旋转 人数

2.分析数据

(1)从统计表中,你受到了哪些信息?

(2)通过此次调查,你有哪些感受?

(3)你能够强调这些数学难题并解答吗?

设计动机:结合第一部分内容使教师统计本班学生在生活中找对称、平移和翻转现象,一方面复习巩固了搜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常识,另一方面使教师亲身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统计与生活息息相关,体会调查所得数据的作用,培养初步的数据预测观念。

三、巩固拓展

1.教材第117页练习二十二的第9题。巩固复习轴对称图形的知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位置与方向 表格式 复习教案_五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_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表格式

2.教材第117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0题。 巩固复习平移、旋转现象。

3.教材第118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1题。 巩固数据搜集整理。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练习,让学生在观察、判断以及整理分析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图形的运动与数据搜集整理方面的常识,发展初步的空间理念跟统计思想。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通过现在的复习,你的收获是哪个?

2.小小设计师(机动)。

要求:

①画出一个你最喜欢的基本图形。

②根据你画的基本图形,运用平移、旋转设计一个美丽的形状。

③跟同学说一说你是如何设计的。

④集体交流,展示自己设计的形状说说设计过程。(实物投影)

设计动机:复习后立即组织学员进行解读和思考,在交流收获中自我评判。同时使教师利用所学的常识自己设计成就美丽的形状,在成就中展现图形的变换之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看到美、欣赏美跟创造美的意识。

2021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

教学内容:教材第113~119页总复习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员巩固对克和千克的了解,并可依照实际状况区分、应用克跟千克,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2.通过复习,培养教师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并学会利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目标解析:

本节课复习的内容非常抽象,在复习克和千克的过程中,应鼓励教师使用英语的语言表述身边物体质量的状况,并可依照实际状况估计出物体的品质,培养学生的估测的观念,帮助学生积累估量的心得。在复习简单推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素养,让学员学会有序地、全面地反思问题。

教学重点:巩固克和千克的了解,形成正确的品质理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难点:让学员学会有序地、全面地反思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引入新知

(一)回顾复习过程 请师生回忆已经复习过本学期的什么内容,对这种知识也有没有什么问题。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再次复习克跟千克、推理这两部分内容。

设计动机:给教师提供一个学习思考的系统,培养教师的难题意识跟回答能力。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复习克和千克

1.梳理。

(1)说一说,你在水果店买东西时都见到什么?

(2)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何种单位?质量单位有什么?

2.直观感受。

(1)看到1克和1千克,你会想到什么?

(2)举例:生活中这些物体的品质约是1克或者1千克?

(3)实物展示:1片口香糖约重1克,2袋500克的糖重1千克。

3.进率关系。

(1)已经明确了克跟千克是质量单位,那么克跟千克有哪些关系呢?

(2)说一说多少块口香糖加在一起和2袋500克的糖同样重?

4.测量。

(1)测量物体的轻重要用到什么?测量时应注意哪些?

(2)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秤。

5.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7题。

学生独立训练,集体交流时重点说一说第3小题,培养教师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7题。

要求学生课前调查,填写调查结果,课上按照调查结果解决难题。

设计动机:在必定的情景中激发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关注,通过操作、提问活动使学员去感受跟体验,有利于学生健全正确的思维结构。在训练时应使学生说说自己容易错误的地方跟原因,引起其它同学的注意。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位置与方向 表格式 复习教案_五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_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表格式

(二)复习推理

1.复习推理(一)。

(1)创设情境:李冰、王明、张强、夏雨一起排队上车。张强在李冰和王明的后面,夏雨是最后一个,李冰不是第一个。请把它们的名字以前往后写出来。

(2)思考:你先确认谁的位置?为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推理的过程,提供充分表达的机会。

(4)指名说一说推理的方式及过程,其他老师补充,引导学员注意表达的有序性。

2.复习推理(二)。

(1)出示题目:在里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位数在每行、每列都发生一次。B需要是几?

(2)学生分小组探讨,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教师注意适时点拨。

设计动机:推理重在过程,复习中使学员经历想推理过程、说推理过程、演示推理过程、观察推理过程等环节,有意识地对推理的方式进行提炼和提高。让学生确立推理时通常应找到一个关键句,作为推理的突破口。完善表格填数的方式,将“确认”与“排除”交替进行,这样提高了效果,学生也可轻松接受。

三、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一)通过这节课的备考,你有哪些收获?

(二)你可用我们最近的复习内容解决身边的什么难题?

2021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3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3、114页总复习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加深对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的了解,进一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次序,提高混合运算的推导能力。

3.经历整理过程,构建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间的常识体系,培养思维能力。

4.在缓解问题中展现除法和混合运算的价值,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

目标解析:

在问题中经历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整理过程,更有利于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巩固计算的方式;在对比中明辨混合运算的次序,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用加法口诀求商的技巧,巩固有余数除法试商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余数为什么要大于除数。

2.巩固同级、不同级及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次序,深化对运算以及之间关系的理解,提高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整理除法相关常识,逐步学会整理的方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揭示课题

(一)游戏活动:

教师选12个小朋友上台。

1.分组。

让其他同学帮她们分分组,要求每组人数相同多,且每组不止1人。

(可以每组2人,分成6个组;可以每组3人,分4个组;可以每组4人,分3个组,可以每组6人,分2个组。)

2.抢答。

分好组后,开始抢答游戏。

( 课件依次演示:)

七八( ) ( )三十 ( )八十一 四八( ) 54÷9=( ) 35÷( )=7 ( )÷8=9 ( )÷2=5

(二)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复习除法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

设计动机:通过活动方式,既鼓励教师复习已学的常识,即加法的涵义和除法口诀,从而阐明课题,又激发师生参加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益。

二、回顾梳理,构建联系

(一)复习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1.课件出示:

(1)16枝铅笔,装在4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多少只?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表格式_五年级数学下册表格式教案_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位置与方向 表格式 复习教案

(2)16枝铅笔,每8枝装一盒,需要几个盒子?

(3)16枝铅笔,装在7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几枝?还剩几枝?

2.学生分析后列式并计算。

3.学生汇报

(1)三道题如何列式,为什么用除法列式?

(2)计算时用什么乘法口诀?

(3)第三题余数是多少?余数与除数有什么关系?

4.学生自主提问。你能够强调什么除法问题?并解答。

例如:每3枝装一盒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位置与方向 表格式 复习教案,至少应该几个盒子?

5.说一说:表内除法与有余数除法的异同。

6.练一练:

(1)出示习题:如果每枝铅笔8角,小英带了6元钱,她最多能买几枝?还剩多少钱?(列式并用竖式计算)

(2)汇报交流,并看看用竖式计算的切记事项。

(3)比较: 60 ÷8=6(枝)……12(角) 60 ÷8=7(枝)…… 4(角)

让学生借助对比,明白第一种错误的缘由,为什么不能剩余12角,(因为12角里面也有1个8角,还能买一枝铅笔。)从而进一步理解为什么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

设计动机:通过营造问题情境,将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乘法串在一起,让学生在解决难题中,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更好地理解除法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和推导方式,进一步提升计算的能力。

(二)复习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 128-64+36 6+18÷3 48÷8×6 8×(36-29) 64-40÷8

(1)说一说:先请学生说说这些混合运算的排序。

(2)分一分:让学生将这种算式按运算次序进行分类。

如:第一类: 128-64+36 48÷8×6

第二类: 64-40÷8 6+18÷3

第三类: 8×(36-29)

(3)根据分类结果分别计算。并使学生自己尝试列出类似的事例。

2.练一练:

(1)课件出示: 18-6÷3 (18-6)÷3 18÷6×3 18-6×3

(2)学生计算。

(3)汇报交流计算方式:先看运算次序,然后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