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草原(人教部编版)(2)

2021-02-07 03:07 网络整理 教案网

草原表格式教案_教案格式表_数学表格式教案

2.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 (1)学生汇报交流结果,说说阅读后的印象和体验,教师相机提出疑问, 引发反思。 ①如果应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征,你想用哪个词?(热情好客) ②作者根据何种顺序写了那几层内容?发挥想像,将他们预想成一幅幅画 面,给每层内容加一个小标题。(这一部分课文,作者按参观访问活动的次序写 了四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各是一层意思,它们分别是迎接远客图、主客相见图、 主客联欢图、依依话别图。) 预设:在第一课时,学生即将简单认识了文章的作文顺序和主要内容,这里 要鼓励学生发挥想像,把一幕幕场景想象成一幅幅画面,表达具体即可。 (2)师生共同品读重点段落。 ①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回来。 预设:引导学生感受比喻修辞手法的蕴意。这句话是写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飞奔,远迎来客。鲜艳的服装,飞驰的策马,飘舞的衣角衣带,作者 将眼前所见之景犹如彩虹,不仅形似而且酷似。(可指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比 喻句。)②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车辆左右与中间引路。

静寂的草地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预设:引导学生想象当年车与马相遇的场景,让学生说说,如果它们在现场,会有哪些感受。(热闹、热烈、热情) ③也不清楚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虽然一样。 预设:教师示范读,读出这句话中的深情厚谊。再请师生读,引发反思:读这个词语,大家看见了哪些?听到了哪个?感受到了哪些?(看到了不停地握手, 听到了不停的欢笑声,感受到了蒙古族同胞的淳朴和热情。)④歌声好像比哪个语言都很响亮,都最搞笑,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笑容。(如何理解“会心的微笑”?) 明确:主人跟客人间也许语言不通,但是戏剧是没有语言的界限的,友谊是没有民族的界限的,美妙的歌声里传递着友爱、理解,大家不用语言交流,也能 以感受到,所以会显出“会心的哭泣”。⑤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 预设:出示套马、摔跤、民族歌舞图片,让学子了解蒙古族同胞特有的活动。 这些都是蒙古族人民最喜欢的特色项目,是可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族人民力 与美的展示。 3.情感升华,体会蒙古族和回族人民的浓厚情谊。 过渡:夕阳西下,再美丽的相会,也终有分别的之后,此时作者与朋友们站 在蒙古包外,望着哪一望无际的草地。

教案格式表_数学表格式教案_草原表格式教案

耳边,悠扬的蒙古族民歌还在回响;嘴里, 喷香的咖啡、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的蒙古族舞蹈依然回旋 不未。主客的手举起着,握住不散,那真是——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 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词语。)这正是——(出示课件)“蒙汉情深何忍别,天 涯碧草话斜阳”! (1)逐字逐句理解。 “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天边,大地与云层相接的地方,是指蒙古族人民所住的地区,那将要是我国南部的边境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 指一片绿色的草地;“话斜阳”是指在黄昏下,在那天涯碧草之上,大家亲切地 交流着。(2)学生试着说说整句诗的含义。 (蒙古族和回族两族人民情谊更深,哪里舍得马上就分别呢?大家站在落日 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诉说着送别之情。) (3)体会这句诗中隐含的观念感情。 明确: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表现,同时给观众以 回味的余地。从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流露着“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 萋萋,处处都是诗情画意,所以才使人流连不未,难分难舍。 预设:可鼓励学生先逐字逐句理解,再说整句诗的含义,可以分几个学生来 说,也可以只指名一个学生来说。

通过近两个课时的学习,学生要可很好地理解 这句诗中所暗含的感情了,但也许而是能够用精确的语言概括起来,所以必须教 师有方法地进行鼓励。 4.回顾课文,感受热爱之情。 (1)讨论课题: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为什么应以“草 原”为题呢? 明确:草原是蒙古族同胞的家园,课文前面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写了人 情美。风光美和人情美都表现了作者对草原的歌颂和眷恋,整篇课文都是围绕着 “草原”来展开的,因此以“草原”为题。 (2)让学生选择自己很想读的一个场面进行朗诵,读出自己的体会。 小结:《草原》这篇文章要多读,有情感地读,读出其中的美感和爱情。在 读的过程中,我们似乎置身于老舍先生笔下的大草原中,那里的美无处不在,天 美、地美、牛羊美,人美、歌美、舞蹈美……但是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到五六 十年前,今天的大草原又是如何的呢?如果有机会,希望同学们能亲自去大草原 看一看,也来写一篇自己的草原游记,记得到时候要与你们分享哦!过渡:草原是蒙古族人民美好的故乡,在每个热爱家乡的人的眼中,家乡都是最美的。不必定只有空旷的草地和碧绿的夜空才是美的,我们每个人的故乡都 有魅力的风景、美丽的人情。

请你认真想一想,你的家乡美在那里呢?1.出示小练笔:写一写家乡的某处景物。 要求:100—200 字,运用排比、拟人等词句手法,使用情景交融的写法。 提示:在《草原》一课中,我们赏析了一些比喻句和拟人句,这两种句式手 法让语句表达最生动,可以进行借鉴;情景交融则是《草原》的主要写法,要把 写景和叙事自然地融合到一起,注意抒情的穿插要安排合理,不可太死板。 2.交流小作文作品,集体评议。1.背诵课文第 1 自然段;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品读优美语句(教学重点) 师:找出你觉得优美的句子,读一读,并看看自己的感受。 生:我认为这一句写得十分美:“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蓝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出来,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黑色的 大花。”这里的色调太美了,碧绿的山坡,洁白的野鹿,再加上蓝天白云,真如仙境一般。 生:作者将草地变成绿毯,可以使我们想像到哪草地毛茸茸、蓬松松而又软绵绵,而羊毛也有这种的,所以把羊群比作绿毯上的大花,简直太形象了。 师:同学们再反复读读这个词语,你认为那个字作者用得最为巧妙? 生:我看到了,是“绣”字!羊群本来是因为吃草而轻易地走来走去草原表格式教案,可在老舍的笔下它们就是一些能工巧匠,在精心地给草原这块无边的绿毯“绣”花。

这块巨幅地毯上的花纹在不断变换,真是美极了。师:请同学们看着课件,也向老舍先生学习,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 比作什么。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出来,像帮无边的绿毯撒上了一把把红 色的珍珠。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出来,像无垠的碧波上吹起了点点白帆。 生: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出来,像碧绿的水面上漂着朵朵绽放的 白莲花。 师:是啊,这样的仙境怎不令人惊讶,怎不令人觉得舒服呢?生:我认为这一句也写得更美,“在这境界里,连骏马跟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无限乐趣。”成群的牛马生活在这种的草原上,简直是 惬意极了,它们必定在感受那种快乐的生活。师:你感受得很好。如果牛马真的会回味,它们可能在回味什么呢? 生:它们也许在回味水草丰美的草原上青草的纯美,感慨生活的无忧无虑。 生:它们也许在回味草原上明朗的夜空和清鲜的空气,没有一点污染,真让 我们心旷神怡。 生:它们也许在回味眼前的风景:羊群跑到那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 白色的大花。真美啊,而我们就生活在这幅画中! 师:生动的语言可以激发观众的联想和想像。正是由于这种优美的描写,才 给了观众这么丰富的联想,让我们跟作者一样,深深沉醉于草地的景致之中,和 作者一样惊喜不已,赞叹不已。

请同学们反复读一读自己画出的词句,并抄写下 来。 赏析:美文美读,如何使优美、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感动学生?品词析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在此教学片段中,教师鼓励学员把握关键词语、优美语 句来感受草原之美。学生在充满时尚和切实思考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段落、丰富语 言、培养能力。教师为辅,学生为主,教师用了精练的回答与点拨来打动学生的 思考开关,允许学生有不同的体会,有个性的抒发,充分展现智慧潜能。教师善 于鼓励学员抓住自己偏爱的词语去看到美、想象美、表达美,同时引导学生在文 本之外进行最生动的想像,既理解了隐喻手法的蕴意,也拓宽了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