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核舟记教案

2020-11-20 01:05 网络整理 教案网

核舟记表格式教案_核舟记表格式教案

22、核舟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素养: 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句式。 2.了解我国近代艺人高超的雕塑技艺。过程与技巧: 1.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跟描绘相结合的笔触。 2.理清文章的整体策略,探明主体部份的表明顺序。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文章生动介绍了明代木雕艺人王叔远高超的圆雕技艺和另类的才气,热情颂 扬了我国近代民间艺人的美术成就。学习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 的特色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塑造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把握文章的表明顺序。 2.品味语言,真切体会本文观察细腻、描写生动的特征。 四、教学难点: 探究课文主体部分根据空间顺序表明事物的方式。 五、教学方法: 1.读想法。这是一篇实物说明文,要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核舟各个个别的 样子直到最后在眼前出现它的完整形象,最好的方式是使学生绘制示意图。按照 课文内容,一步步把核舟的简洁示意图画下来。这样做,既熟悉了课本内容,又 把握了核舟上诸多景物及人物的空间位置,弄清了作者的写作顺序。 2.发现法、探究法。引导学员学习利用“发现法”阅读,便于整体认知文意; 在学生绘制核舟示意图、理清文章写作顺序后,引导学员探究为什么写舟的正面 不是按照“船头中间船尾”的次序写,而是按照“中间船头船尾”的顺 3.点评法。

文章不仅表明外,不乏生动传神的描写。筛选文中写人物情态的句子,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品味这些生动传神的描写。 教具准备: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多媒体 六、教具准备:录音机 七、教学用时:40 分钟 八、授课日期:第 星期九、教学流程: 【前提诊测、温故知新】 1、练习册积累运用部分。 2、给下列字注音。 【激趣导入、明确目标】(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国近代流传出来许多能工巧匠的故事,谁来讲给我们看看呢 今天,我要帮你们介绍一位奇巧的木雕家王叔远的故事,他可把一个长不盈寸的 桃核雕刻成舟,生动再现了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哲学故事,这就是我们现在要学习的《核舟记》。(板书文题、作者)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 背景资料: 1、认识微雕:核舟”是一件微雕工艺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却生动 地展现了古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故——“大苏泛赤壁”。 微雕,是微型彩绘的俗称核舟记表格式教案,是 一种以刀代笔,以精小细微为特点的颇具风格的戏剧方式。雕刻时肉眼看不见,凭感觉运 刀,靠经验完成创作,因而他们既称之为“神借以雕”,作品带有“微中藏世界,石上读 华章”之趣味。微雕艺术越来越为他们热爱,越来越被艺术家、鉴赏家、收藏家重视,世 界上正在产生一股微雕艺术热。

核舟记表格式教案_核舟记表格式教案

2、掌握“记”的知识: “记”是古人诗文的一种文体。 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 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既称“杂记”。写法上 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我们在之后就会学诸多此类文章,如《岳阳楼记》、 《小石潭记》、《满井游记》、《醉翁亭记》等,本文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本文原作在介绍 完核舟之后,还有一段议论(见“有关资料”),课文删去它的绝大部分,只保留了最终一 句,也是全文中心,即“嘻,技亦灵怪矣哉”。因此,现在看来,它和我们常用的说明文 可算是很相同了。 3、了解大苏游赤壁一事:大苏,即苏轼,又名苏东坡,后人习惯用大苏和小苏来称呼苏 轼和他的哥哥苏辙。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劾以诗诽谤朝廷,下狱。出狱后 贬为黄州刺史副使,这是个有名无实的头衔,实际是流放;但他以读书和游览自娱,表现 了旷达的胆略。元丰五年他曾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矾游玩:一次是农历7月16日,一次 是农历10月15日。并写下著名的前后《赤壁赋》。下文说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山 高月小,水落石出”,正是苏武在这两次游览中已后看到的场面,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雕 刻品“核舟”就是用文坛上的这个掌故作题材的。 【前置作业、自主探究】 1、重点词语释义。 能以径寸之木: 篆章:因势象形: 5、古今异义6、词类活用 7、积累文中倒装句 二、初读课本,将文章第3段翻译在以下。三、诵读课文,整体认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员认真听清教授的长句、节奏,标记生词。 教师指导 朗读 2、学生放声自读课本。 3、学生齐读,读出感情跟韵律。 要求: 基本读准断句,注音声调节奏。2、读完后理出难解的字词句。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疏通文意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到: “核舟是哪个?”“核舟上有哪些?”“你在核舟上看到了哪些?”以此为话 题进行全班交流。 2.要求教师认真研读课本,绘制核舟示意图,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 按照课文内容,一步步绘制核舟的简练示意图,看谁画得既具体又逼真。然 后选画得最好的朋友出示自己绘制的示意图,介绍示意图,复述课文内容。 3.理清文章的整体策略,弄清作者的表明顺序。 (1)教师鼓励学员理清文章整体策略。 明确: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体系。开头第1 段总说,介绍王叔远在雕 刻技术上的非凡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核舟记表格式教案_核舟记表格式教案

中间(2~5)详细介绍“核舟” 的结构、舟上的人物跟题名。最后(6 段)总结全文,通计舟上所刻人、窗以及 他物品的数目跟刻字的总量,又以“计其长曾不盈寸”呼应开头,然后用“嘻, (2)辨明说明顺序。提问:在短文的主体部分,作者是根据哪些顺序介绍核舟的? 明确: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先整体后局部。先写核舟的正面,次写它的反面。 写正面则整体介绍核舟的体积,接着写舟的后边部分船体,然后介绍船头和船尾。 多媒体显示主体部分的表明顺序: 学生齐读2~5 (3)探究思考。提问: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头甲板船尾”的顺序写,而将大船和艇 舱的次序颠倒,请研究这种写的缘由。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在此基础上稍作点拨。 明确:原因一般有两个:一是核舟的后面部分是船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 人注目,舱边的窗又可以关闭,这样说可以导致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既刻有苏 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叙事的诗句,可以让观众通过想象感知苏轼曾经泛 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如果我们把核舟比作一幅图画的话,船舱无疑就是背景部分了,先说背景,不仅可以引人入胜,而且可以让观众初步展现这个环境中的特 殊氛围。 (学生自主理解课本,疑难之处作下圈点,小组内探讨解决疑难。

) 【成果展示,答疑解惑】 1、我想怀疑我想探究的是: 2、我从朋友的质疑大学至: 【小结收获,板书梳理】 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近代劳动人民是很优秀、最勤 劳、最精明机敏的人民,他们成就了光辉灿烂、永垂不朽、令古今世界瞩目的中 华文明、中华文化。其中更令人喷喷称奇、叹为观止的有那源远流长、久盛不衰 的手工彩绘戏剧,尤其是微雕。一棵不起眼的树桩经三拨两弄可以做成一只活灵 活现、凌空欲飞的雄鹰,这是根雕;一块似能废弃的木头经三琢两磨也能忽然化 为花鸟木石、鸟鱼虫草,或能作为万里长城的写照,这是玉雕;不仅如此,一根 头发上可以雕刻下唐诗三百首的全部诗句,这是发雕;还有瓷器、竹雕等等。今 天我们学习的晚明浙江魏学洢的《核舟记》就是远在数百年前我国劳动人民、民 间艺人精湛绝伦的木雕技艺的一次辉煌的展现。 【板书梳理】 总说:奇巧 分说: 船尾---------船顶 总结: 照应开头【达标测评】 一、填空 2.《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明代大诗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中的诗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中的句子。 3.黄庭坚是 朝的文学家,字 4.点明核舟主题的词句是二、翻译下列语句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形态。

核舟记表格式教案_核舟记表格式教案

(学生当堂完成)【反思“教”“学’】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素养: 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句式。 2.了解我国近代艺人高超的木雕技艺。 二、过程与技巧: 1.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跟描绘相结合的笔触。 2.理清文章的整体策略,探明主体部份的表明顺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文章生动介绍了明代木雕艺人王叔远高超的圆雕技艺和另类的才气,热情颂 扬了我国近代民间艺人的美术成就。学习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 的特色文化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塑造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把握文章的表明顺序。 2.品味语言,真切体会本文观察细腻、描写生动的特征。 五、教学难点: 探究课文主体部分根据空间顺序表明事物的方式。 六、教学方法: 1.读想法。2.发现法、探究法。3.点评法。 七、教具准备:录音机 八、教学用时:40 分钟 九、授课日期:第 星期教学步骤: 【前提诊测、温故知新】 (1)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激趣导入、明确目标】稀世珍品明代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在上海被看到的消息传出后,成为 文物界、收藏界的一大新闻。据学者鉴定,这是目前看到的世上仅存的古代果核 雕刻品。

(这一则新闻发生在1995 年10 月27 日《文汇报》上)今天,我们有幸 一睹尊容,一同造访魏学洢(y)的《核舟记》开开眼界。(板书文题) 【前置作业、自主探究】 翻译下列语句(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2、自主学习 1、自主理解课文,疑难之处作下圈点。 2、小组内探讨解决疑难。 3、班上交流。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一、品析语言,真切体会本文观察细腻、描写生动的特征。 1.问题探讨,引导学生留意作者的细心观察。 提问:课文第一段介绍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盖大苏泛赤壁云”,课文哪些 地方说明现在水上游览者是苏轼和他的两位同学,而不是别人呢?哪些地方说明 是“泛舟”呢?哪些地方说明是“泛赤壁”呢? 学生按照问题提示,读课本,思考。 教师能就这第二个问题稍作点拨:至少有三个地方表明是“泛舟”。第一, 从“苏、黄共阅一手卷”可知船行并不快;第二,从“舟尾横卧一楫”船浆放在 甲板上,可知“泛舟”;第三,从“舟子”“居右者若啸呼状。居左者 若听茶声然”可知“泛舟”。 2.揣摩语言,品味文中生动传神的描写。揣摩下列句子: (1)苏、黄共阅一扇面。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核舟记表格式教案_核舟记表格式教案

鲁直左手执卷末, 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2)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鲁、黄不属。 (3)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4)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觚,其人视端容寂,若唱茶声 学生齐读四句话。教师示范分析(2)句:写出了佛印和尚的相貌跟潇洒不群的举止,放浪形骸、超脱世俗之情呼之欲出,让人觉得他在望着天空和两岸的湖 色,沉醉在清风明月中。 学生选例,师生一起评点:如(1)句表述苏黄二人泛舟时的惬意心情,二人 共阅一手卷,显得这么情深意笃。他们在这山光水色的依傍之中,完全忘却了现 实的痛苦,这是何等旷达的胸怀啊。如(3)(4)句描写得细腻入微,神韵毕具, 惟妙惟肖,一个悠闲自在,一个神情专注,这样来诠释舟子的形象,有力地突显 了“泛舟”的主题,也渲染了舟中轻快、愉悦的氛围。 学生自选其他一些说明生动的句子,自主品评揣摩。 教师总结:这些生动传神的描写给观众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作者在表明 这件雕刻品时,不为原作所囿,在细节上既大胆想象,进行了艺术上的再成就,赋予雕刻品以新的生命活力核舟记表格式教案,这启发我们表明事物时不应是肤浅平实的,而需要 是可吸引人的,给人以想像的。

3.教师请五位朋友上台演出:一为东坡,一为佛印,一为鲁直,其余两个为 舟子,注意表现她们的位置、姿态、动作。 【成果展示,答疑解惑】 1、我想怀疑我想探究的是: 2、我从朋友的质疑大学至: 【小结收获,板书梳理】 教师总结:我们学习《核舟记》,能这么详细而细腻地展现一件主题鲜明的 艺术精品,一方面是有“奇巧人”王叔远巧妙的美术创作和精堪的木雕技艺,另 一方面是通过作者细致的观察。看来,写好说明文的前提跟关键是严谨观察、精 心构思。 【板书梳理】 船头坐四人中轩敞者为舱 船尾横卧一楫 鲁直苏轼 一、基础知识1.给加粗字注音。 (7)天启壬戌(8)篆章 2.解释加粗词。 (3)绝类弥勒:(4)诎右臂支 的作者是________朝人________。4.核舟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课文在介绍核舟时先用________ 一词(原文中词)总括,结尾再用________一句话相照应,高度评价了 王叔远高超的技艺。 5.根据文中表数量的方式,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古汉语表数量的用法。 二、阅读 阅读短文1~3节,回答问题。 (1)下面句中加粗字的发音正确的一项是 D.神情与苏黄不属(zhǔ)(2)下面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两膝相比(比较)D.清风徐(缓缓地)来 (3)在这段中找出一个通假字并解释:________同________解释 A.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B.士卒多为用者 (5)第三段文字为什么先介绍苏东坡,后介绍黄庭坚、佛印?从这三段文字中各找一点理由。